logo
繁体
繁体

八张图表看中国经济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华尔街日报报道说,中国经济正处于转折点。以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的大量投资为支撑的旧经济模式正在崩溃。增长放缓,物价下跌,中国经济有可能陷入日本式的停滞。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如何陷入如此困境的?这些图表说明了中国经济的病因,以及未来数年将面临的挑战。

房地产曾占中国经济年产出的四分之一左右。但由于政府担心债务膨胀,出台了被称为 “三条红线 “的政策,限制房地产开发商获得宽松信贷,房地产的长期繁荣在 2020 年戛然而止。由于大流行病时期对日常生活和经济的限制,房屋销售、新建筑和投资急剧下降。经济增长的引擎出现了逆转。

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加深了中国消费者的悲观情绪,他们对未来经济的乐观情绪一蹶不振,至今仍未恢复。消费者大量借贷用于购房,并期望获得丰厚收益;现在,他们正通过削减开支来应对房地产动荡。

尽管 2023 年消费略有回升,但仍远低于大流行前的趋势。面对疲软的消费需求,企业抵制投资和招聘,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令人痛苦的高青年失业率。

中国消费和私营部门投资疲软的一个后果就是通货紧缩,这与过去几年困扰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通货膨胀形成了鲜明对比。几个月来,中国的消费价格一直持平或下降,公司降价也已超过一年。通货紧缩使家庭和企业更难偿还债务,进一步增加了支出和物价的压力,这种螺旋式下降的趋势很难摆脱。

通常的补救措施是大规模的政府支出、降息以及扩大经济中的货币和信贷额度。但中国官员不愿意全面采取刺激措施,以免房地产泡沫再次膨胀,增加中国本已庞大的债务。

出售土地给开发商的收入(这是地方政府重要的收入来源)已经枯竭,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与日俱增。在中国的债务中,房地产公司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中国的银行对这两个负债部门的风险敞口都很大。面对经济增长乏力、通货紧缩和房地产市场动荡,银行预计贷款损失将不断增加,这可能会抑制经济信贷供应,从而进一步对经济增长造成压力。

一些深层的问题也开始困扰中国经济。虽然中国的劳动力数量仍然庞大,但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工人供应增长已基本耗尽。中国的生育率在下降,总人口在萎缩,而且年龄越来越大,这意味着中国的劳动力和消费者群体将越来越小。这些变化将使未来的经济增长更加难以为继。

随着经济前景的暗淡,外国投资者正在逃离。自 1998 年有可比记录以来,中国每个季度都有外资流入工厂、办事处和企业。这种情况在 2023 年第三季度结束,当时中国的国际收支首次出现了 118 亿美元的直接投资净流出,原因是外国公司要么卖出并离开中国,要么停止将其在中国赚取的利润再投资到中国的业务中。

股票和债券投资者也从中国金融市场撤出资金。资金外流表明,中国不再是外国投资者投资的首选目的地,他们曾一度蜂拥而至,期待着丰厚的回报和大量的商业机会。

为了寻求新的增长点,中国政府正将资金投入工厂和新兴产业,尤其是绿色技术。由于国内需求疲软,结果导致产品供应过剩,中国正努力为这些产品寻找海外买家。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汽车,包括电动汽车。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乘用车出口国,比亚迪等中国公司正努力主导全球日益增长的绿色交通工具市场。

但是,中国政府通过加倍努力发展制造业和出口业来振兴中国经济的雄心壮志,遇到了强大的阻力,尤其是在美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这些国家的政府正在收紧对中国进口产品的限制。

过去,中国能够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尤其是基础设施支出来应对经济衰退。但如今,中国对公路、铁路和机场的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可实施的生产性项目寥寥无几。

·

对中国政府来说,另一个刺激经济的办法是向家庭提供更多的援助或税收减免,但对高层官员来说,这种以消费为重点的方法带有西方政策的味道,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浪费。中国面临的经济挑战越来越多,而刺激经济的选择却很有限,因此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似乎将更加疲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