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日本名义GDP增长半个世纪来首次超过中国,显示中国通缩压力严重

据日经报道,虽然日本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低于德国,变成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名增长率在近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超过了中国。根据日本内阁府周四公布的 2023 年 GDP 初步数据,日本经济名义增长率为 5.7%,而中国为 4.6%。

这一令人惊讶的逆转发生在日本开始转向通胀,而中国正经历通缩压力的时候。

中国经济实际增长 5.2%。与上一年相比,实际增长有所加快,部分原因是 2022 年经济增长 3% 后出现反弹,当时由于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经济大幅下滑。

然而,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的名义增长率,从前一年的4.8%放缓至2023年的4.6%。

美国和德国等国的名义增长率都超过了 6%,与日本以外的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放缓显得尤为突出。

野村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认为,中国名义GDP增长放缓, “意味着2023年GDP平减指数将为负值-0.5%,这是自1998-1999年以来的最大降幅”。

他最近写道:”负的GDP平减指数,表明总体物价水平被压制,这与持续低迷的CPI(消费者价格指数)通胀和负的PPI(生产者价格指数)通胀是一致的。

GDP平减指数是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一个指标,反映从基期到当前期间内价格水平的变化。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或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不同,GDP平减指数考虑了所有国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而不仅仅是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和服务。

在房地产长期低迷和就业市场(尤其是年轻人的就业市场)困难的背景下,中国的国内需求依然低迷。与此同时,基础设施和工业领域的投资仍在继续,推动了供应能力的提高,给经济带来了持续的通货紧缩压力。

截至今年 1 月,消费者物价连续 4 个月同比下降,而生产者物价指数同比自 2022 年 10 月以来一直处于负值。

穆迪分析师李丽莲(Lillian Li)表示,中国政府最近几周实施的政策措施意在支撑经济增长,但实际效果尚待观察。她说:”对2024年名义GDP增长的影响,将取决于这些措施和未来的刺激政策能否改善市场信心,并以可持续的方式拉动需求。”

独立研究公司 Gavekal 驻北京的中国策略师托马斯·加特利认为,中国的通货紧缩压力可能会持续下去,甚至可能加剧,并对全球价格产生下行压力。他说:”随着历史性的房地产繁荣明显结束,中国政府正把所有筹码都放在扩大制造业以推动未来增长上。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在未来几年将继续成为一股抑制通胀的力量。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和越来越受政府直接影响的金融体系,正致力于将更多的资金注入制造业。”

在过去二十年里,尤其是自 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制造业实力一直是全球通胀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人们对发达经济体的通胀是否正在恢复到大流行前的水平还存在争议,但加特利认为,中国因素很可能会推动价格下降。

他说:”中国对全球物价的影响,正朝着通货紧缩的方向更加明显地倾斜。”

2000 年至 2022 年,中国经济实现了年均约 12% 的名义增长。名义增长率的放缓意味着市场扩张的放缓。这可能会影响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公司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