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报道,对于沸沸扬扬的“流浪气球”事件,中国指责美国发动了“信息和舆论战”。但分析人士说,中国作出的回应和提供的信息缺乏可信度,对澄清气球事件没有什么帮助。加美编译,不代表支持文中观点或者确认其中事实。
中国间谍气球事件出现之后,中国一直试图淡化这一事件,坚持认为美国反应过激,声称此飞艇主要用于气象数据的收集。
美国对北京实施的大规模监视计划具有高度警觉性,并加大了指责力度,中国淡化气球事件的策略压力倍增。中国不得不陷入尴尬的、有时是自相矛盾的境地。北京也开始采用更加对抗性的措辞,这很有可能导致中美紧张关系局势的升级。
当地时间周五(2月10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指责“美国国会的有关决议案纯属政治操弄和炒作”。本周早些时候,中国回绝了美国提出的两国国防部长之间进行电话沟通的要求。一位中国外交官说,即使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本周访问北京,也不会对双边关系有任何好处。布林肯因为气球事件而取消了访华行程。
美国国防部前中国问题官员德鲁·汤普森(Drew Thompson)在谈到中国试图减少此事件的影响时说,淡化此事件的阶段“已经过去了”。汤普森现在是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高级访问研究员。
汤普森补充道,中国传递的信息前后不一致,这会加剧紧张局势,即使这不是它的直接目标。他指出,中国政府将气球事件进行模糊处理,归咎于一家未指明的私人公司,并声称其偏离的轨迹是一个偶发失误,不会再次出现。然而,拉丁美洲上空发现的第二个中国气球削弱了这种说法的真实性。
汤普森说:“未指明的公司加上不真诚的声明,北京这种缺乏可信度的回应使华盛顿颇感不安,这不利于局势稳定。”
当气球在美国上空飞行的消息在上周首次出现时,人们对它的关注似乎可能很快就会过去。拜登政府说这个飞艇对美国人不构成威胁。中方则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悔恨,发表了罕见的认错声明并表示遗憾。
最近几个月,中国在其外交中努力寻求一种更加温和的措辞,而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经常采取粗暴的“战狼”式外交风格。由于中国受到持续三年的抗疫政策的限制和不稳定经济的打击,北京打算把重点放在国内问题上,尽量避免在世界舞台上出现冲突。
但本周的消息表明,这一事件不会如此轻易地被淡化。
周四,美国国务院以迄今为止最详细的方式阐述了其观点,即气球是由中国军方指挥的全球监视机群的一部分。美国官员还表示,他们已经与几十个国家分享了此间谍项目的相关信息,并正在权衡对可能参与其中的中国公司或其他机构采取的措施。
美国的国内政治日程也可能促成了持续酝酿的紧张局势。尽管拜登在周二的国情咨文中没有直接提到气球,但他承诺将抵御中国对美国主权的威胁,并宣称很少有世界领导人会羡慕习近平。拜登在随后接受PBS NewsHour采访时重复了这些批评,他说中国领导人面临着 “巨大的问题”,包括疲软的经济。
不出所料,中国国家媒体对拜登的演讲进行了抨击。《环球时报》社评说,“论气度和格局,这都不像是一个以世界领导者自居的大国总统发表的国情咨文。”
在周四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称拜登对习近平的评论“非常不负责任,违反了基本外交礼仪”。毛宁也越来越偏离外交部最初对气球事件表示的遗憾态度,而是反复指责美国的夸张和虚伪。
她在回答记者关于美国指责中国的气球间谍计划的问题时说:“我没有听说过什么‘机群’。这是美方对中国进行信息舆论战的一部分。谁是世界上最大的间谍监听监测国家,国际社会看得很清楚。”
中国国防部拒绝了美国国防部的通话提议,并在周四发表声明时采取了类似的强硬立场。它称美国击落气球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严重错误”,没有为对话创造条件。
周一,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在接受一个法国电视节目采访时,发表了可能是迄今为止最激进的公开评论。卢沙野说,布林肯访华不合时宜,因为美国在其访华之前就进行了一系列反华活动。他列举了美国在菲律宾的军事扩张计划和对台湾的武器销售。
许多中国政治评论家认为,美国是紧张局势的推动者,而中国渴望缓和关系。但即使是这样,一些人也采取了鹰派的口吻。
上海复旦大学著名国际关系学教授沈逸在一个专栏中说:“中美关系将很难回到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上,美方应对此负主要责任。其色厉内荏的‘纸老虎’状态暴露无遗。”
北京已经抛出了橄榄枝。周四,中国商务部的一位女发言人说,中国将欢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来访,以回应其本周早些时候发出的仍希望前往中国的声明。《环球时报》虽然攻击了拜登的国情咨文,但也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强调了中美经济相互依存的重要性。
澳大利亚洛伊国际关系研究所东亚研究资深研究员理查德·麦克格雷戈(Richard McGregor)说,任何导致紧张局势升级的明确活动都可能来自美国,因为它有更多理由这样做。他引用了美国两党政治压力和美国对中国崛起的焦虑。他说:“因此,美国的行动比中国更难以预测。”
他补充说,尽管面临着难以预料的挑战,但中国还没有放弃对柔和外交手段的希望,“目前致力于寻求新的方向。”
但是,随着美国对中国气球的鼓噪,中国可能面临更多的压力,需要做出更严厉的回应。前美国外交官、美国著名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亚洲项目学者包道格(Douglas H. Paal)在周五的网络研讨会上说,中国有可能承担更多责任防止紧张局势升级。
他在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活动上说:“在一系列事件被披露之前,就要尽早进行应对和反击。对双方来说,尤其是对中方来说,在其他事件再次积累之前,更明智的做法是要更加积极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