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纽约时报:中国气球成为新式情报监视工具,甚至可以成为空中武器发射平台

《纽约时报》报道,中国的军事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方法,让气球成为新一代强大空中情报监视器。作为情报监视工具,与卫星和飞机相比,气球更加耐用、更难探测,甚至可以成为发射先进武器的空中平台。加美编译,不代表支持文中观点或者确认其中事实。

漂浮在美国上空的中国气球吸引了世界的注意力,在那之前很久,台湾可能早就瞥见了北京的野心,即把气球这种看似老旧和笨重的设备变成21世纪军事力量的一部分,这种工具令人难以捉摸。

Russotp, 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在过去两年里,台北市和台湾其他地方的居民发现过几次高空中的神秘白色球体,当时还有人拍摄了画面。但是包括官员在内的人,当时都没有过多地关注这个现象。现在,台湾官员正在努力研究这些气球是否属于中国日益增长的空中监视行动的一部分,他们认为大陆部署这种部队是为了在台湾上空收集信息。

自从美国发现并击落了在其上空飞行数日的中国气球后,类似的入侵行为就成为了外界的焦点。北京对击落气球提出抗议,声称它是一艘进行科学研究的民用飞艇。但美国官员说,气球是中国为了监视不同国家军事能力而使用的工具。

专家说,中国战略支援部队可能是这种空中监视器的幕后操作者,这个支援部队是中国军方新成立不久且保密性很强的部门,负责进行电子监视和网络行动。台北国防安全研究院的分析师苏紫云说,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推动人民解放军现代化的过程中成立这支部队,旨在扩大军方情报能力,涉及范围上到太空中的卫星,下到海底深处的潜水艇。

他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气球是中国军方电子间谍系统的一部分。如果中国军方想要发射导弹,大气层信息可以提高导弹的精确度。”他说,气球收集到的湿度和气流的相关数据,都可能在军事上发挥作用。

中国军事研究、报纸文章和专利申请的记录都表明了中国对监视气球的兴趣和计划。中国的军事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新型材料和技术,好让气球变得更耐用、更灵活、更难以被探测和跟踪。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研究人员也一直在对气球进行测试,希望可以将其打造为空中武器发射平台。

这种军事创新属于边缘地带,迄今为止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成果,但是中国也从中看到了巨大利益。中国的军事研究人员警告说,竞争对手的政府(主要指美国)可以在自己的游戏规则中击败中国。中国军事家特别担心“近太空”主导地位受到威胁,这个区域指的是地球上方12至62英里之间的荒凉大气层。

U.S. Navy Photo by Mass Communication Specialist 1st Class Tyler Thompson,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中国军队的官方报纸《解放军报》在2018年的一篇文章中说:“近太空已成为现代战争的新战场。”这篇文章庆祝了中国在2017年的壮举,即把一个携带小活龟的气球送上12英里高空。2022年,中国进行试验,用火箭将气球推进到离地球25英里的高度。

《敢于斗争:习近平治下中国的全球野心》一书的作者季北慈(Bates Gill)说,中国军队和其他国家的军队一样,希望“尝试所有选择”。身为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分析中心执行主任的季北慈说:“我的感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近期比较放纵,我说的不是像美国狂野西部蛮荒时代的那种放纵,或是像过去的那种腐败堕落的感觉,而是说他们现在积极进行各种试验,渴望突破领域极限。”

中国军方的大胆操作可能解释了为什么在美国和台湾上空会出现气球,这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2021年9月,台北市的居民焦急地打电话给气象官员,表示他们在高空看到的一个苍白小点。

台湾中央气象局局长郑明典看到了那张特写照片,并告诉人们放心,他说“这就是一个气球”。2021年底和2022年3月,又有人看到过两次类似的气球。去年年初还有人发现了四簇较小的气球。郑明典在接受采访时说:“当时,我觉得台湾不需要对这种事情特别关注。”

台湾上空气球。图源:郑明典Facebook

现在,那些被美国称为盟友和伙伴的小国在面对这种新型潜在监视威胁时,选择可能不太多。

台湾空军退役副司令张延廷说,击落气球对许多国家的空军来说可能是困难而且昂贵的。30多年前,他是一名喷气机飞行员,他被派去检查三个疑为来自大陆的气球。最后,他决定,这些气球不构成威胁,而且无论如何都很难将其击落。

他在一次采访中说:“这非常困难,这些气球不会产生雷达反射。美国也是花了很大力气才派出F-22战斗机,这是他们最好的战斗机,利用最先进的导弹才能击落气球,你看到没?这有点像用大炮去打一只小鸟。”

中国的数字情报收集系统核心依然是由260多颗卫星组成的舰队,这些卫星专门进行情报监视。因涉及敏感问题而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说,气球可能比卫星有一些优势,因为它们可以在一些地区上空盘旋,并可能产生更清晰的图像。

中国军方意识到了气球的这种优势,在现代战场上,优势也很明显。《解放军报》在2021年的一份报道中说,保持持续空中监视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仅靠卫星和飞机很难实现全时、全范围、定点的空中预警和监视。

研究过中国战略支援部队的季北慈说,如果中国战略支援部队真的是近期在美国上空漂浮的中国气球的幕后操作者,那么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没有充分考虑后果就开展行动,因为这支部队刚成立不久,且成员背景分散。这个部队是习近平在2015年发起的全面军事重组的一部分,吸纳了空军、海军和陆军人员。

美国之音,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季北慈表示,中国军方和文职政府之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战略支援部队内部可能都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这可能也是造成此次争议事件的原因。他说:“这次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中国的左右手不知道对方在做什么。”

最近对中国气球计划引起的外界关注可能会使中国军方暂时搁置新气球的部署,但相关研究可能会继续进行。

中国的军方科学家,特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的科学家,一直在研究新型材料、设计和导航工具,好让气球更加灵活和持久。他们已经为“无人飞艇三维航迹跟踪方法”等创新申请了专利,而中国军方报纸上的文章表明,他们关注美国、法国、以色列和其他国家的气球发展。

国防科技大学的一位讲师去年在《解放军报》上写道,中国可以尝试开发智能高空气球,这种气球能够摆脱低层大气的波动,利用高层大气中更稳定的气流,在小型发动机的帮助下进行长距离漂浮。同一份报纸上的另一篇文章说:“凭借其诸多优势,气球正迎来发展的春天。”

中国的研究人员还尝试使用高空气球从近太空携带和发射导弹至地球,在那里气球更难被探测。

2018年,中国的一家自媒体说,研究人员测试了一个气球平台,可用来从半空中发射高超声速武器,以数倍于声速的速度飞行。但是中国媒体对于军事进展的报道一般都会言过其实。此报道指出,测试使用的是比例模型,而中国的军事气球能力是否真的符合夸张的描述,这一点值得商榷。

中国气球不合时宜地出现在美国上空,导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取消访问北京的计划。苏紫云说:“出现的时机不太对,控制气球的方向比较容易,但控制速度是另一回事。”

(计量单位参考:1英里=1.6093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