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巴伦周刊的分析文章认为,在

image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结束对北京的访问时,中国官员回击了她关于应避免过剩产能造成中国产品充斥世界市场的呼吁。中国官员和国家媒体为中国工业政策进行了辩护,并否认西方关于中国正在加剧产能过剩的抱怨,称是西方的保护主义和打压中国崛起的借口。

Janet_Yellen_meeting_with_People's_Bank_of_China_Governor_Pan_Gongsheng_(2024)

经济学人的文章认为,不管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对新优质生产力有多大的愿景,首先他面临的却是修复中国经济。加美编译仅供参考,不代表支持文中观点或者确认其中事实。

去年,习近平访问了位于东北部的黑龙江。黑龙江省是中国工业 “锈带 “的一部分,是困扰中国经济问题的典型代表地区。黑龙江的出生率是全国最低的,最大城市的房价正在下跌。2023 年,省的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了 2.6%。更糟糕的是,在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之前,省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几乎没有增长,这表明正处于严重的通货紧缩之中。

习近平似乎并不担心,他有自己的计划。访问期间,他敦促各省培育 “新的优质生产力”。此后,这句话多次出现在国家报纸和官方场合。上个月的 “两会”,即中国橡皮图章式的议会及咨询机构的年会,也强调了这一点。

北京大学的王先庆在关于这一主题的一本新书序言中,将这一术语比作 “改革开放”,这一提法概括了 1978 年后中国对市场的拥抱。

他写道,这些词语 “闪耀 “至今,意味着 “新生产力 “将具有类似的持久力。

这些闪亮的字眼意味着什么?中国官员正在寻找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方法。多年来,中国的生产力依赖于劳动力的动员和资本的积累。从 1996 年到 2015 年,中国的劳动力增加了 1 亿人。根据智囊团亚洲生产力组织的数据,中国的资本存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2001年的258%,上升到20年后的349%。2007-09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些资本积累大部分以新建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的形式出现。

现在,中国的劳动力正在萎缩,对房地产的需求也在下滑,搬到城市的人越来越少,房地产的投机收益不再有保障,潜在的购房者也不愿提前买房,以防陷入困境的开发商在建筑完工前就耗尽现金。

......

Photo by Zhimai Zhang on Unsplash

荣鼎的新研究称,中国政府的产业政策,将加剧国内供需之间日益失衡的情况,使中国走上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对抗之路。

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 2024 年 3 月闭幕,会议明确将重点放在有利于高科技产业的产业政策上,而对家庭消费的财政支持却很少。这种政策组合将加剧国内供需之间日益严重的失衡。支持生产者而非家庭或消费者的系统性偏向,使中国企业能够在利润率低的情况下提高产量,而不必担心像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一样因破产而受到限制。

迄今为止,布鲁塞尔和其他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制定者,主要担心的是清洁技术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包括电动汽车、太阳能组件和风力涡轮机,这些领域在中国已经出现供需失衡多年。然而,自 2021 年以来,随着中国政府在疫情期间和疫情之后,寻求通过供给侧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有迹象表明更多行业的生产迅速扩张。

这种情况凸显了的是系统性问题,不局限于特定行业,将使中国走上与世界其他国家贸易对抗的道路。

饱和点

产能过剩最简单也是最广为接受的定义,是指工厂的生产能力未得到充分利用。虽然暂时的产能过剩可能是无害的,也是市场周期的正常现象,但如果通过政府干预使产能过剩持续下去,就会成为问题。

结构性产能过剩是指企业在不担心盈利(或亏损)的情况下,维持或扩大闲置产能,这通常是由于缺乏高效运营的经济压力,如预算硬约束。

......

Photo by Glsun Mall on Unsplash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