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报道了中国共产党新的政治局常委王沪宁。
当胡锦涛在10月的中国共产党大会上被护送下台时,一个幕后人物短暂地成为了焦点。中国的观察者们翻看视频,试图弄清楚发生了什么。
习近平主席的七人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王沪宁是其中之一。作为党的最高理论家,他开创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职业道路。
虽然他通常藏身在后台,但在胡锦涛事件中,当另一位高级官员栗战书看似想协助这位79岁的前总书记和国家主席时,王沪宁的角色变得很关键。
目不转睛观察的王沪宁阻止了栗战书,谨慎地拉了拉他的外套。在这一事件中,这一小动作似乎很重要,但到底意味着什么还不清楚,但人们普遍认为这象征着习近平之前的政治时代结束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现年67岁的王沪宁在成为习近平最亲密的顾问和首席思想家之前,曾为胡锦涛和他的前任江泽民服务,在一个其他常委都被认为是习近平职业生涯忠诚者的时代,这种轨迹是独一无二的。
“我相信,他几乎每次都与江泽民同行,无论他去哪里。同样也适用于胡锦涛,然后是习近平。”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是一位中国问题专家,曾在1998年至2000年期间任克林顿政府的亚洲事务高级官员,并与王会面过几次。“他显然有能力与最高权力级别的人物打交道并建立信任关系。这是很了不起的。”
在第一个五年常委会任期内,王负责秘书处,这是一个负责日常事务的机构。在习近平的第三个领导任期内,王有望负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然而,分析家们说,王的权力超越了具体的角色。在过去的三十年里,王已经成为党的最高理论家,影响了用于推动中国利益的政策概念和口号,并在习近平加强其在中国社会各方面作用的时代,使党的统治合法化。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定位为习近平的执政理念),等理念都与王有关。
华盛顿詹姆士敦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林和立(Willy Lam)说:“他是一个政治美容师,非常善于使用化妆品来装扮政治政策和口号,包括外交政策。”
“从江泽民到胡锦涛再到习近平,所有的主要口号似乎都来自王沪宁,”林说。
美国反对美国
大多数常委都有管理大城市或大省的经验,而王沪宁是一名学者。1981年至1995年,他在上海的复旦大学教授政治理论和其他学科,然后搬到中南海,在那里一直工作至今。
从2002年到2020年,王领导中央政策研究室,这是一个负责起草有关意识形态和理论的主要文件,并就政策问题提供指导的机构。在一个官员轮流担任不同角色的官僚机构中,他的任期显得异常长。
同时,他在党内的地位不断上升,从中央委员会到政治局,并在2017年升至中共的最高决策机构,政治局常委。
纽约市立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认为,王避免了派系斗争或财富积累,而财富积累是许多中国官员的麻烦。
在第一个常务委员会任期内,王是唯一一个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第三和第四卷出版后举行的高级别讨论中发言的成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习近平的演讲和著作集,在中国的书店里无处不在。
王因其1991年出版的《美国反对美国》而在中国闻名。基于对30个城市的6个月访问,王试图了解美国成功的秘密,希望能帮助中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虽然这本书赞扬了美国的某些方面,但也批评了美国所谓的过度个人主义、政治中的金钱和种族关系的状况。王写道, “美国今天面临着来自日本的挑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的机构、文化和价值观反对美国本身。”
当时日本还是美国经济的首要对手。
很有学问,脾气很坏
纽约市立大学的夏明,作为复旦大学的本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成为他的同事之前,参加了王教授的西方政治理论课程,形容王沪宁是一个工作狂、内向和失眠症患者。
在1989年支持民主的学生抗议活动中,王告诉夏明不要和学生站在一起,夏没有听从这一警告。
夏说:“(在复旦)时,王沪宁显然是新权威主义的支持者。”
两年后,当夏去美国时,王沪宁就他的未来家园警告他。夏回忆说,王告诉他,“我去过那里。那个国家是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你一踏进去就得适应这台机器,否则就会被压成齑粉”。
在克林顿和江泽民的正式会晤中,前政治顾问李侃如说,当主事者走出房间时,他曾试图与王接触,但王很冷淡,尽管两人在他在美国逗留的六个月期间见过面,“他当时被认为是一个从不与美国人交谈的人。我认为这是他试图通过不直接与美国人交往来保护自己,尤其是在那个场合。”
一位在王担任中国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时参加过他的会议的人说,王表现得很有学问,但脾气很坏。并回忆说,王曾因没有带他喜欢的笔而对一名工作人员责备了几分钟,“我会说,他不愿意被人愚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