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面对今年经济下滑,为什么中国的刺激措施不像以前那么管用了?

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一直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之一,但这个时代可能已经过去。《经济学人》的分析显示,目前的种种迹象表明,深陷债务泥潭和新冠疫情等问题,让中国在经济衰退中引领世界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2011年,《美国经济评论》发表了一篇题为“像中国一样成长”的有影响力的文章。

其作者试图解释中国独特的发展速度和模式,包括香港中文大学的宋铮。这个标题和它的论点一样受到欢迎,在各种论文中得到模仿,如“像中国一样创新”、“像中国一样投资”和 “像中国一样国际化”。

上海因新冠被封城。中国新闻网, CC BY 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然而,今年,这个国家的发展根本不像中国了。根据野村、摩根士丹利和瑞银等银行的预测,由于其严重的房地产萧条和政府的新冠“清零”政策(每次都需要封锁城市,以应对病毒爆发),2022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将低于3%,这远远低于5.5%的官方目标。  

中国的货币也在走弱。9月16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达到7元以上,这是自2020年7月以来的第一次。在今年年初为中国设想的GDP道路,和现在看来可能出现的更严峻的道路之间,已经出现了差距。

另一家银行高盛认为,中国2023年的GDP可能比1月份的预测水平低2万亿美元以上。

中国并不喜欢满足于这样的表现。过去,经济学家们赞叹于中国在必要时刺激支出,以便实现其增长目标的能力,其充分雇用劳动力投入其繁忙的工厂车间。即使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GDP也迅速赶上了如果危机没有发生时的水平。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的文一和清华大学的吴璟对这一结果印象深刻,他们写了另一篇“像中国一样”的论文,题为《像中国一样抵御经济大衰退》。

他们认为,中国经济的韧性,依赖于它所能支配的非常规的刺激工具。像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放松了货币政策。但在其他国家,公司和消费者仍然不愿意借钱,即使是在低利率下。因此,货币宽松并没有转化为信贷的大幅扩张。

相比之下,在中国,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工具(投资于基础设施和其他民用项目)在政府的要求下,急切地从中国的银行借款。其他国家的贷款都是想去“推绳子”(指费力刺激),中国则一切尽在控制。

那么,为什么中国没有像过去那样抵御今年的经济放缓?其财政赤字,广义上包括预算外借款,今年将增加。但根据高盛的数据,只增加了约3%的GDP。从2008年到2010年的两年中,财政波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更接近4%。而在2015年,为了应对中国的房地产放缓,其规模甚至更大。对企业的税收减免在今年的刺激措施中占了很大份额,而在2008-2009年,它们所起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如果公司比政府更了解如何花钱,这可能会更有效率。但是,如果企业选择不花钱,这可能就不那么有效了。

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工具在2008年领导了刺激经济的努力,但现在却没有那么大胆。房地产的不景气损害了土地销售,而土地销售在去年占其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财政紧张的迹象并不局限于账目上。

在《南方周末》追踪的111个城市中,为了填补预算漏洞,有80个城市增加了去年的罚款金额。陕西省榆林市对一家销售2.5公斤不合格芹菜的杂货店,处以6.6万元的罚款。甘肃省省会兰州,一家负债累累的国有公交公司提出了一个巧妙的想法,以支付其部分员工逾期未付的工资。由于自己无法申请额外的贷款,它建议员工自己进行贷款,公司承诺偿还。

缺乏有动力的借款人,正在削弱中国的货币政策,就像全球金融危机后其他大经济体的情况一样。中国已经降低了各种利率,包括自2015年以来首次降低基准存款利率。然而,到目前为止,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并没有转化为信贷的同等加速。

原则上,中央政府可以自己做更多事情来恢复增长。它可以增加支出,或帮助弥补下级政府遭受的财政缺口。它已经允许地方政府再发行价值5000亿元的“特别债券”,这些债券本应该用其资助的基础设施项目的收入来偿还。但这既低于许多分析家的预期,也低于所需。

中国的领导人可能正在寻求避免过去的错误,即使这意味着也要放弃过去的成功。中国最高领导人和总理于2013年上任,当时正值金融风暴后的几年,人们强烈感受到中国经济刺激措施带来的不良后果。国家许多部门的巨额支出留下了过剩的产能、扭曲的生产模式和沉重的债务。这位总理多次承诺不会采取 “大水漫灌”的刺激措施,这是对过去的隐晦提及。

从英雄到零

但对路径的改变有一个更简单的解释。中国领导人在维持新冠“清零”制度方面投入很大,他把这一制度描述为中国优越社会模式的证明。地方政府面临着控制疫情的压力。即使有资金可用,这种关注会分散他们对全面促进公共投资的努力的注意力。

此外,始终存在的新冠病毒暴发导致的封锁威胁,已经粉碎了消费者和企业家的信心。因此,任何额外的政府支出对刺激私人支出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其他国家今年的经济可能会超过中国的经济,但没有国家会像中国一样跟新冠疫情这样做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