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北欧这千年贵族遗骸为啥不男不女?人类真比你想像的复杂的多

Caroline Anders在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在芬兰发现的一具一千多年前的遗体,由于墓主人的陪葬物品有传统男性和女性的用品,研究人员猜测他是一个多元性别的人,这个墓穴的主人拥有巨大的财富和高贵的社会地位,这说明,可能在很久以前,人们就接受了性别多元化的观念。

Photo by Chris Boese on Unsplash 

坟墓里放着一把青铜剑,一把缺了剑柄的长刀,一把带鞘的小刀,三个胸针,一把镰刀和一具几乎腐烂的骨架。

与骨头躺在一起的这些物品似乎违反了西方传统的性别观念,刀剑表明埋葬在这里的人可能是一个男人,但珠宝表明尸体是一个女人。这个公元1050-1300年的人应该很重要,因为他被埋葬时穿着昂贵的动物皮毛,并被安置在铺满羽毛的床上。

关于这具遗骸的身份,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研究人员不知道他是领袖还是战士,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根据芬兰和德国研究人员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这具遗骸是一具穿着传统女性服装的男性身体,并且身前拥有财富和地位,而这也引发了关于中世纪早期芬兰性别多元化的问题。研究人员说,这个人有可能是非二元的,即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男性或女性。

尽管许多考古学和世界上许多地方仍然被性别的二元观念所束缚,但研究一再表明,并非每个人都认同僵硬的男女分类。

作者戴安娜·安德森说:“这种性别多元化的观念一直都存在,非二元化并不是21世纪才有的发明,我们可能只是刚刚才开始使用这些词,但一直存在多元性别的说法。”

长期以来,在固定的男女观念之外的性别和性别表达一直都是被接受的,有时还受到赞扬。埃及法老哈特谢普苏特最初被描绘成一个女人,后来又变成肌肉发达,留着假胡子的样子。大众朋友作为一名无性别的先知,在1776年首次被记录。

注:大众朋友(Public Universal Friend),原名Jemima Wilkinson(1752年11月29日- 1819年7月1日),美国传教士,在1776年经历了一场严重的疾病后,“朋友”声称自己已经去世,并被复活为一名名为“大众朋友”的无性别福音传道者,之后他就不再使用自己的名称,也不再强调自己的性别,穿中性的衣服,大众朋友在美国东北部布道,吸引了许多追随者,他们后来成立了“世界朋友协会”。

这个坟墓1968年在芬兰哈图拉地区首次被发掘后,研究人员把这具遗骸作为中世纪早期芬兰女性战士的潜在证据,那些相互矛盾的文物组合让人们感到困惑,以至于他们转向了现已被推翻的理论,例如有一种理论认为坟墓里可能埋有两个人。

但是上个月发表在《欧洲考古学杂志》上的这项新研究可能找到了一个解释。尸体的染色体可能是XXY,表明此人是男性,并且患有克氏综合征(Klinefelter syndrome)(尽管这项研究的一位作者说遗骸的DNA保存得很差)。克氏综合征是由于男性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X染色体所致的疾病,这可能导致睾丸激素水平低下、不孕不育和其他后果。

自我性别认知不能从一个人的染色体中辨别出来,但遗传差异会影响一个人的外表,反过来影响人们对他们的看法。与这具遗体一起被埋在这里的传统男性和女性物品的混合,使研究者对这个人的性别产生怀疑。

芬兰图尔库大学的考古学家、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乌拉·莫拉宁说:“这个人很可能看起来像个男性,但他穿着女性的衣服,我们不知道他如何定义自己的性别,也不知道他对自我性别的感受。”

她说,这项研究的作者避免使用“双性人”一词,因为它指的是生殖器不明确的人,这并不是研究人员想要表达的。

莫拉宁说:“我知道有些人对双性人这个词感到非常生气,但我们认为这是一个相当中性的词。”

《美国酷儿史》(A Queer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酷儿是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总称)一书的作者迈克尔·布朗斯基表示,美国人比较认同的性别非二元文化在历史上并不少见。男性皇室成员曾经穿戴奢华的服饰和化妆;教士们被认为没有男子气概,但具有神圣的意义,工人阶级的妇女曾经也会承担后来被认为是男性的工作。

Photo by Alexander Andrews on Unsplash 

布朗斯基说,将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用于其他文化和时期并不一定适合。他说,在这种情况下,把这个坟墓中的主人称为性别不确定,可能比非二元化更合适。

莫拉宁说,这个坟墓并不是第一个对古代社会的性别概念提出疑问的考古发现,但这是在芬兰出土的第一个此类坟墓。

研究的冲突在于,在所谓的中世纪芬兰“阳刚和好战的社会”中,那些不符合性别二元结构的个人究竟是被接受还是被唾弃?根据此人精心下葬的情况来看,他应该已经受到了认可和尊敬。

莫拉宁说,这项研究应该引导研究人员思考,不同社会的性别规范有多大的灵活性,以及它们是如何被扭曲的。

莫拉宁说,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其他坟墓里有女性和男性文物的组合,这可能表明人们一直具有类似的性别认同感。

莫拉宁说:“当然,我们也可以质疑通过文物来鉴定性别的方法,想一想这是否是正确的。”

作家安德森说,这一发现对非二元化人士意义重大,因为它肯定了他们的身份不是一种潮流而是亘古有之。

安德森说:“我们是自然的人类变异,这是我们对性别真正、真实的体验,我们有证据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像我们这样的人一直存在。”

而且,安德森指出,每一个有记载的可能是非二元化的人都意味着,可能还有无数其他同样的人没有被历史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