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全球供应链不断遭遇干扰,“中国制造”能否顺利“走出去”?

据CNBC报道,由于新冠疫情和贸易关系的紧张局势对全球供应链造成干扰,想“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正面临着一系列物流问题。国内制造业的低成本赋予了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优势,但现在却变为了劣势。

Photo by Andy Li on Unsplash

中国家电制造商海信(Hisense)国际营销副总裁兼亚太区总经理方雪玉说,许多货物无法运出。

她在上个月的一次采访中表示,海运集装箱的成本已经从每个3000美元攀升到15000美元,而到达欧洲的时间要比之前多出一周左右。

从3月份的苏伊士运河堵塞事件,到6月份主要出口中心广州的疫情爆发,全球贸易链条遭到物流中断的不断冲击。

中国电动汽车初创公司爱驰(Aiways)执行副总裁、分管海外运营业务柯力世说:“欧洲以及世界各地(物流业)所遇到的情况,我认为物流体系不仅仅是陷入混乱,而是遭到了严重冲击。”

他在6月的一次采访中告诉CNBC:“所以我们不得不重新预订(货运)班次,不得不推迟班次,因为没有船,也没有集装箱。这肯定会影响到我们。”

柯力世表示,对于面向欧洲市场的中国汽车厂商来说,这些中断“导致部分货物运输推迟了两三个月,就是因为汽车滞留在港口而无法运走。”

根据公司的说法和官方数据,海外市场对中国制造产品的需求仍然强劲。中国海关当局表示,今年上半年,对欧盟的出口额比一年前增长了35.9%,达到2330亿美元,而对美国的出口额则攀升了42.6%,达到2528.6亿美元。

海信仍然在积极进行海外扩张,去年疫情期间其国际市场业务的收入达79.3亿美元。这家公司表示,到2025年,其目标是将海外市场对总收入的贡献提高两倍,达到235亿美元。

中国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时将要面临的最新挑战就是物流运输延误。

管理咨询公司贝恩的合伙人詹姆斯·鲁特(James Root)说,在约3400家开展国际业务的中国企业中,只有200家左右的海外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

鲁特说:“深入研究时会发现,早期的先驱者如联想、海尔和华为,我认为更像是例外,而非(领军者)为很多中国跨国公司向海外拓展开辟道路。”他提到的三家公司都属于国际知名的中国品牌。

他说,这些公司想要“为其国际业务建立更多的出口模式。中国的跨国公司正重拾他们既往的经验。他们最好的增长机会就在眼前。”

(今日汇率参考:1美元=6.47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