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helle Toplensky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文章,称美国政府正在努力恢复与欧洲盟友的关系,但是,如何与中国打交道的分歧仍是一个挑战,目前还没有明显的解决办法。
在美国与其欧洲盟友之间的所有分歧中,如何与中国打交道的问题是最棘手的。
刚刚在英国参加完七国集团会议,拜登总统本周将在布鲁塞尔会见北约和欧盟领导人。毫无疑问,在诸如新冠疫情、气候变化和民主重要性等议题上,跨大西洋的和谐而热情的话语会相对更多。
在表面之下,分歧点仍然存在。在欧洲军费开支、数字税、钢铁关税和对波音和空客的补贴等长期问题上,取得外交进展的肯能行较大,但是,在调和对中国的不同态度方面,它将难以取得有意义的进展。
周末的七国集团公报在中国问题上采取了强硬立场,但附带的评论强调了欧盟必须采取平衡的措施。法国马克龙总统和意大利总理的德拉吉等欧洲领导人强调了与中国合作的必要性。
与美国站在一边的欧盟对中国的态度变得强硬了起来。2019年,欧盟迈出了一大步,给中国贴上了一个“系统性竞争对手”的标签。此后,它建立了筛选外国投资的机制,并提出了阻止由政府补贴的公司收购的新规则。中欧和东欧国家对中国政府“一带一路”的倡议也有所降温。
不过,欧盟是一个贸易集团,而不是一个政治超级大国。它关心的是市场准入和让中国遵守多边规则,这些愿望导致它在2021年早些时候匆匆通过了一项中欧投资协定。它对中国不断上升的地缘政治影响力的担心比较少。
最近几任美国总统的政策摇摆,在特朗普时代达到顶峰,也促使欧盟领导人寻求“战略自主权”,而且这一点不太可能改变,虽然他们与拜登总统有很多共同点,但这位新总统继续做着单边决定,很少与欧盟协商,包括从阿富汗撤军和支持新冠疫苗的专利权豁免。
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五分之一的欧洲人认为美国是盟友,但只有5%的人对中国持相同看法。然而,许多人认为这两个国家都是必要的合作伙伴。如何与美国站在一起,但又不挑衅中国是一条棘手的问题,特别是中国方面现在越来越大胆,认为自己能与美国平起平坐。
2021年早些时候,欧盟决定与盟国一起制裁中国,导致中国政府对欧盟官员设定了报复性制裁,欧盟议会也冻结了中欧投资协定。
华为的事情也在继续发酵。美国推动盟国禁止这家中国科技巨头的设备进入5G网络,但欧洲却做出了可以预见的微妙反应。欧盟制定了通用的5G网络安全准则,为成员国提供了阻止华为的工具,但没有点名该公司,也没有强制要求。各国的行动不一,瑞典禁止了华为,引发了报复性威胁,而且奇怪的是,华为的竞争对手瑞典的爱立信也进行了游说,要求推翻这一决定,其在中国有大量业务。而德国的态度跟瑞典刚好相反,其仍在部署如何应对中国问题。
在被迫陷入两难境地时,欧洲国家几乎肯定会支持美国,但他们会尽一切努力避免偏袒。大西洋两岸关系的重点是,美国能把它们推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