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美数据分析公司:中国经济复苏态势强劲,但消费疲软或成极大阻碍

据CNBC6月10日报道,总部位于美国的独立数据和分析公司China Beige Book International的首席执行官利兰·米勒(Leland Miller)表示,即使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中国消费的持续疲软也将阻碍企业设置更高的定价。

(图源:pexels)

米勒于当地时间周四在节目Squawk Box Asia中表示:“在过去一年或一年半的时间里,中国经济的复苏整体态势十分强劲,但仍然存在问题,即消费者的消费水平还没有完全恢复。”

他表示,除非家庭支出 “重新调整”,否则企业将无法大幅提价。

他说:”这基本上会成为生产方面,尤其是工厂环节,的问题。”

当地时间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生产成本的上升速度远远超过了销售价格,5月份的生产价格指数(PPI)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之间的差距,达到了历史新高。

这严重损害了制造商的利益。

周三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5月份的生产价格指数,较去年同期增长了9%,是2008年9月以来的最大涨幅。

米勒表示,中国现在的通货膨胀状况 “非常集中”,主要集中在大宗商品,以及在成本上受到挤压的工厂。

他表示:“中国现在存在通货膨胀的问题。对中国来说,这将是十分棘手的问题。但目前该问题只存于生产方面,还没有转移到消费者方面。这是中国目前的一个十分明确的问题。”

2020年,中国武汉首次报道了新冠疫情,中国也成功控制了新冠疫情的蔓延。在2020年,中国是亚洲为数不多的几个经济增长的国家之一。

尽管如此,新冠的威胁仍然存在。首次出现在印度的变异的新冠病毒病例最近在中国广州激增,中国对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检疫和封锁。

米勒表示,新冠病毒并没有消失,只要疫情仍然存在,服务业和零售业也就存在压力。

他表示,尽管中国的服务业的状况非常稳定,但事实上却未能突破疫情带来困境。

他说:“每当一项业务持续一两个月的上升态势,随后便会发生改变。这没有成为经济的驱动力,零售业也是如此。”

米勒表示,如果人们想看到经济更加朝气蓬勃,或呈现以往的“常态”,人们就应该注重推动更加强大的服务业和零售业,并减少对制造业和大宗商品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