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ith Bradsher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称由于石油价格的增长以及疫情的影响,中国的商品成本正在上升,其影响力渗透到世界各地,在中国国内,政府通过提供补贴和打击垄断来缓和物价上涨对消费者的冲击,在美国,由于害怕失去顾客,进口商和分销商只能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来抵消成本的上涨。

美国和世界各地的物价都在跳升,越来越多的人警告说,如果通货膨胀持续下去,将威胁到全球经济。
中国不会坐以待毙。
中国政府正在迅速采取行动,保护其工厂和工作场所免受成本上升的影响,已经阻止了钢铁制造商和煤炭生产商提高价格。
政府表示要调查哄抬价格和囤积居奇的行为,还任由其货币升值到多年来从未见过的水平,使其成为购买世界粮食、肉类、石油、矿物和其他必需品更有价值、更有力的工具。
中国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国和出口国,其价格上涨的影响可能会遍及全球。
Annabelle New York是一家位于曼哈顿的进口商和分销商,它向百货公司和其他零售商销售羽绒服和其他高端服装,今年春天已经提价10%。但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兼总裁贝内特·莫德说,该公司来自中国的商品的成本上升了20%。
随着世界石油价格的上涨,用于制作帕克大衣外部的化纤材料变得更加昂贵。中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羽绒服生产国,其价格也变得更加昂贵。由于航空货运公司和航运公司难以满足需求,一些货物的跨太平洋货运成本已经增加了两倍。
由于担心失去客户,莫德并没有将这些高成本转嫁给美国商店,他选择接受更窄的利润空间。
他说:“如果我真的想转嫁成本的增长,那现在的价格会高得吓退消费者。”

目前这一轮的全球通货膨胀是否会持续还不能确定。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一旦公司清除了因工厂关闭和在新冠疫情期间采取的措施而造成的供应瓶颈,价格上涨将有所缓和。
但中国有充分理由担心通货膨胀。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一直伴随着物价的周期性飙升,这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愤怒。物价上涨促成了1989年的示威活动。中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使用非正式的价格控制和补贴,以防止物价上涨在超市和家庭餐桌上体现出来。
一些商品的价格确实在上涨。纸张制造商今年春天已经四次提高餐巾纸和卫生纸等产品的批量价格。制作豆腐的大豆也变得更加昂贵。
但就目前而言,是中国的制造商而不是消费者,正在感受价格上涨。中国4月份的批发价格比一年前高出近7%,当时疫情压低了价格,来自澳大利亚的成本较高的铁矿石和来自美国的玉米占了这次上涨的大部分。
中国国务院一周前宣布为小企业提供补贴,以帮助他们承担不断飙升的商品成本。对未来交货的商品交易施加了新的限制,以阻止投机行为。对某些种类的钢材提高了出口税,以促使更多的金属留在中国境内。
在5月19日的一次国务院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命令官员“根据法律法规坚决打击垄断和囤积行为,并加强市场监管”。
政府的措施可能会减缓但不能阻止批发价格的上涨。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公司最终只能想办法提高价格,不然只能暂停生产。纸张生产商受困于原材料纸浆成本的飙升和不提高纸张价格的各种压力,今年春天一些工厂已经关闭进行整修。
到目前为止,价格上涨似乎并没有渗透到中国消费者的身上。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国内经济尚未从疫情中完全恢复。消费支出低迷,没有足够的需求推高猪肉等商品的价格,这些商品的价格最近还有所下降,甚至男士内衣等商品的价格都没有变化。
在最近的某个下午,上海一个菜市场的供应商说,他们没有感觉到食品价格上涨。例如鸡蛋和牛肉的价格都没有什么变化。
杨玉霞(音)说:“生活成本没有什么变化,绿色蔬菜的价格一直都差不多”,她自1998年以来一直在那里的一个摊位上出售鸡、鸽子和其他禽蛋。
但是非主食食品的商人们已经在警惕地观察供应商的涨价。
市场对面一家卖淡水鲳鱼和虾的供应商高红(音)说:“我肯定担心价格上涨,如果价格上涨,顾客就会减少。”
中国制造服装和家用电器等必需品的工厂产能过剩,这也保护了中国的消费者,确保了消费者有大量的选择,这使得制造商很难将价格上涨转嫁给买家。
恒生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王丹说:“在供应链上,谁的谈判能力弱,谁就会承担更多成本。在中国,处于供应链早期阶段的公司,往往比零售商和消费者的议价能力要小。”
然而,中国价格的上涨可能会蔓延到国外,中国领导人正试图通过让其货币升值来部分解决通货膨胀的压力。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接近2018年中期以来的最强点。现在一美元可以兑换约6.4元人民币,而大约一年前是7.1元以上。
自今年年初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上升了2.2%,虽然人民币对美元的价值只增加了一小部分,但中国在以美元计价的资源上花费了大量资金,例如,去年仅原油进口就花费了1762亿美元,另外还有508亿美元用于粮食进口,这些累积起来就会变成大数字。

长期以来,人民币一直是一个热门的政治问题。多年来,美国立法者和官员指责中国政府不公平地保持人民币疲软,使该国的出口商在外国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但在现在,中国官员却选择坐视不管,任由全球力量推动人民币升值。由于美国在最近几个月大量借贷和支出,以抵消疫情的经济影响,美元对许多货币开始下滑,包括人民币,但也包括欧元。
上海独立经济学家加里·刘说:“人民币升值是由中国经济的良好表现推动的,美国现在生产了太多的货币,结果是美元走软。”
然而,人民币货币走强也有其不利之处,中国官员似乎正在介入阻止货币进一步升值。货币走强使得中国商品在其他市场上的吸引力下降。目前,世界似乎还是很乐意继续购买中国制造的商品。尽管如此,中国人民银行在5月27日警告货币交易员,不要认为进一步升值是绝对的好事。
同时,人民币走强可能会推高中国制造的商品在美国的价格,增加那里的价格压力,尽管大多是以温和的方式。
美国劳工统计局的一项从中国进口的平均价格指数显示,从2018年夏天到疫情开始,价格下降了约2%,然后趋于平稳。现在,这些价格自11月以来已经跃升了2%。
牛津经济研究院的中国问题专家路易·奎斯说:“中国在出口通货膨胀吗?以人民币计算,这不是那么明显。但以美元计算,它的规模就变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