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高盛希望在中国的投资故事重演一遍

彭博作者Anjani Trivedi的文章写道,15年前,高盛帮助拯救了工商银行,并获得了相当于投入四倍的回报。旧的合作关系能否产生同样的魔力?

Ominae, 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高盛集团正在中国上演下一出大戏。

这家全球投行巨头上一次类似的大手笔是在15年前,当时的回报非常丰厚。正如这家华尔街公司当时所说,那是一项“历史性的投资”。

这次最新的尝试涉及同一个大陆合作伙伴,但条件已经改变。事实证明,它的利润可能要少得多。

当然,利用中国资金是华尔街过去痴迷的一部分。在大流行后的世界,你还能在哪里触摸到一个可控制的数万亿美元储蓄市场?事实上,高盛的合作伙伴是中国最大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拥有超过4万亿美元的存款。这家美国公司将拥有财富管理合资公司51%的股份,合资公司是通过两家资产管理子公司成立的。

仅与工商银行的合作,就开辟了一个拥有近900万企业客户和6.8亿零售客户的分销网络。就手续费和佣金收入而言,财富管理服务是工行去年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同样重要的是,中国监管机构支持合资企业,因为中国政府希望立即获得外资。

不过这一次情况有点复杂。

自2006年以来,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10年,中国的金融体系变得更大、更模糊、更复杂。这里不再充斥着寻求帮助的新手,监管机构也不再只是努力跟上形势。而且,这家美国银行也不会像15年前那样,拥有先发优势或战略优势。

2006年,当高盛收购工商银行约5%的股份时,这家中国银行仍在苦苦挣扎,在处理了价值数十亿元的不良贷款一年后,仍背负着沉重的坏账负担,不得不经历了大规模的财务重组。

高盛获得了实施变革的前所未有的权力。在这家中国机构准备进行规模数十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发行之际,一位高盛的高管获得了董事会席位。这家美国投行在中国工商银行的股份,与中国财政部和其他大型国有基金的股份并列。

这家华尔街巨头后来参与了工商银行的一系列业务,联合开发了一款与外汇衍生品相关的人民币结构产品,帮助这家中国银行将理财产品的发行增加了两倍。这家美国公司为中国工商银行处置不良贷款提供建议,在当时是一个有利可图的机会。

高盛在2013年退出了对工行的投资,出售了股份,净赚了近4倍。但是高盛与工商银行合作的时间,比其他外资银行都长。如果说高盛有一件事做得很好,那就是把握好交易时机。

然而,现在的行动并不和当年“历史性”的救援并不一样。随着监管机构试图管理其规模和轮廓,中国庞大的财富管理行业正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这不是一种繁荣过后的萧条周期,也不是一个重建过程。

过去10年,这个行业在笨拙增长,与中国金融市场和影子银行中不发达的部分深深交织在一起。监管套利比比皆是。为了利用对回报的需求并赚取费用,银行推出了高收益、高信用的产品,并提供分层资产。风险越来越大,监管部门无法控制这个自由生长的行业,不得不采取 “打地鼠 “式的严厉措施。

监管机构在过去5年里一直试图清理这片沼泽地。金融机构囤积着大量问题投资产品,希望有一天能变得更加合法。推迟已久的新规定将于今年出台。作为新政策的一部分,产品的发行方式必须能够在净资产基础上准确估值,旧的需要按规定转换。

中国工商银行等机构仍在努力想办法,在不遭受严重打击的情况下,如何处置资产负债表内外价值数万亿元的问题遗留产品。

与此同时,这个行业变得越来越拥挤。监管机构已允许20多家国内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与高盛不同,以资产管理闻名的外国金融机构也被允许进入,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贝莱德。

早在2006年,工行就获得了所需的国际银行业专业知识,并改善了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尽管从中获利,但这家美国银行并没有使工商银行取得接近其他华尔街大公司的地位,如花旗集团、瑞银集团、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公司甚至高盛本身。

甚至无法相比。

也许现在并没有创造历史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