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中国的经济政策团队将在“两会”期间大换血,习近平亲信上位

金融时报的报道,对中国即将召开的“两会”上,领导人习近平如何对经济政策团队进行改组做出了前瞻。分析认为,他将自己的亲信提拔到重要职位,而这些人大多是地方官员出身,缺少管理经济的学术背景和经验,可能更倾向于满足眼前的政治需求,并加强党对关键行业的控制。中国要靠这样一个新班子实现长期经济目标并不容易。加美编译,不代表支持文中观点或者确认其中事实。

Photo by Nick Fewings on Unsplash 

习近平正准备利用即将举行的“两会”,通过任命他最信任的亲信监督金融、技术和其他部门,对政府进行“有力”的改革。

在周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总理李克强及其技术官僚团队将被取代,这些人在过去五年的动荡中领导了中国经济。金融等一些重要部门也可能进行重组。

习在周二的一次会议上承诺,中国正计划进行“意义深远”的改革,除了金融部门改革外,还将包括加强对科技领域的控制,以及加大党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参与。这或许对商界来说是最不详的。

这些变化发生在中国经济的敏感时刻,习近平去年推行严厉的疫情清零战略,以及监管机构对科技和房地产行业的打击损害了商业信心,削弱了中国经济。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仅增长3%,远低于5.5%的官方目标。

尽管预计今年经济增长将出现反弹(上月制造业活动的月度增速为10年来最快),但新一届领导团队将不得不让心存疑虑的投资者相信,中国已经真正恢复了商业运作,并准备应对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缺陷,包括政府债务上升、人口下降和生产率落后。

IMF预计,中国直到2027年经济增长都将呈现疲弱态势。图源:FT,下同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中国政治经济学教授史宗瀚(Victor Shih)表示:“大会的首要任务将是制定短期增长路线,并努力让国内外投资者相信,中国有一条长期可持续增长的道路。”

去年10月,习近平对七名政治局常委进行了一次大清理,在五年一次的党代会上,这个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决策机构全部由他的忠臣组成。

习近平还获得了党的总书记和党的军委主席的第三届任期,这是2018年全国人大修改宪法,取消两届任期限制后的一个开创性举措。本月,人大将通过再次任命习近平为国家主席(和国家军委主席)来走完流程。

预计他将把中共领导层的改组情况,也体现在政府高层中;其预计将组成一个有大量新面孔的政府,其中很多人是习过去的手下。

习近平预计将提拔李强,他是前上海市委书记,在2000年代习担任浙江省省长时曾与他共事。李强预计将成为总理和中国国务院的负责人。

预计被替换的还有中国副总理刘鹤,他是一位在哈佛就读过(公共管理硕士)的经济学家,被普遍认为在2017年发起了一场金融“去风险”运动,以限制影子银行和债务积累,并防止金融危机。

根据研究机构Gavekal Dragonomics的数据,当时政府警告不要用刺激措施淹没经济,设法减缓了中国的债务扩张(尽管没能停止),当时中国的债务占GDP的比例已从全球金融危机前的150%达到273%。

中国债务占GDP的比重和发达经济体相比

如今,习近平的门生何立峰有望接替刘鹤,他的大部分职业生涯都是在担任地方官员。分析师说,他可能更倾向于满足眼前的政治需求,而牺牲保守的长期货币政策。

史宗瀚说:“当然,我们知道中央银行一直是一个政府机关,服从于党的总体方向。本来就是这么设计的。但几十年来,它一直由职业技术官僚管理。”

“任命地方政府官员(管理经济),可能会产生将短期政治目标远高于中期政策目标之上的效果。”

两位熟悉此事的人士说,为了进一步巩固对政策制定的控制,党已经讨论了一项建议,即成立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监督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监管机构。

这些人说,如果全国人大通过这一决议,此委员会将是现有的金融稳定与发展委员会的一个更强大的版本,前者由党领导,后者由国务院监督。

消息人士说,虽然现有的委员会只是协调各机构之间的金融监管,但新的委员会将被授权对跨行业的风险迅速做出决定,如国内负债最多的房地产开发商恒大的倒闭。

领导新机构最可能的候选人是何立峰和丁薛祥,丁薛祥是习近平的办公室主任,权力很大。同时,沿海城市青岛的市委书记陆治原也是财政部长的主要候选人之一。

分析师说,无论市场观察者对习近平的新政府有什么疑虑,其都将在短期内受益于清零政策的结束所引发的经济回升。

瑞银经济学家汪涛说,预计全国人大将把全年的GDP增长目标定为5%至5.5%,并补充说新政府还可以通过向房地产行业输送更多资金,或促进消费来推动增长。

消费在各国经济中的比重。

她说:“我也看到了政策的上升空间,这些政策的支持力度可能比预期的要大一些。”

然而,经济学家指出,在疫情的反弹之后,维持更高的增长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如果中国要实现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邢自强说,这意味着到2035年中国平均每年经济需要增长3.5%,以达到每年人均收入2万美元的门槛。

邢自强:“这更多是一次性提振之后,下一次辩论的内容了。”

分析师说,实现可持续的长期增长,将需要对一些问题做出艰难的决定,比如在一个投资占GDP比例仍然过高的经济体中,如何提高消费在活动中的比重,以及如何解决不断增长的地方政府债务。

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迈克尔-佩蒂斯说:“我们今年可能会看到良好的增长,大家都会很高兴。但这只是暂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