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2月10日报道,中国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跌幅超过经济学家预期,这表明在“动态清零”政策结束后,推动消费价格上涨的国内需求尚未强劲到足以重振上游产业。
尽管制造业活动在1月份恢复增长,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较上年同期下降0.8%,延续了前一个月0.7%的跌幅,比路透社调查预测的0.5%的跌幅更大。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高于去年12月份1.8%的同比涨幅,仅略低于经济学家预测的2.2%涨幅。
经济学家预计,中国的生活成本将在未来几个月上升,通货膨胀率将接近政府去年设定的3%左右的目标。
分析人士预计,通胀上升不会促使中国央行加息。
继去年12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8%之后,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2%。
不包括食品和能源价格,核心通胀率从去年12月0.7%的年化增幅升至1月的1.2%。
今年1月,中国经济活动恢复增长,衡量制造业活动的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自去年9月以来首次突破50点大关。
涵盖服务业的官方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去年12月的41.6跃升至1月份的54.4,得益于农历新年假期期间消费活动的季节性激增。
在2022年经济增长跌至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最低水平之后,政府高级官员多次表示,希望提振14亿人口的消费能力。
三名消息人士上周对路透社表示,中国计划今年通过政策措施刺激内需,但可能不会直接大举提供消费者补贴。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继续面临重大阻力,包括房地产行业低迷、出口商的外部需求减弱,以及接近创纪录的青年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