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喜 七喜出国
提起出国这件事儿,你们是不是或多或少都面对过父母的反对,但又没办法和他们争执,只能在心里默念:观念不同,我不生气!
欣喜万分地拿到了签证,可在告知父母的那一刻爆发了激烈的家庭矛盾。
有时候,老人们无声抗议也就罢了,但很多时候我们又不得不面对他们的一哭二闹三上吊。本来生活就已经一地鸡毛了,一面要应对繁忙的工作,一面要照顾孩子,一面还要考雅思,递交移民申请,最后搞得身心俱疲,心里压力陡增。
如果说这是一个普遍的,中国式父母的家庭生活处事方式,那我们今天就来探讨,如果我们真的移民了,如何来面对父母的问题吧。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历来都比西方人重,这是几千年文化传承下来的结果。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从我们出生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与父母千丝万缕的联系。
开明的父母把我们当作平等相处的伙伴,可更多时候我们往往是他们的“附属品”和“希望”。
这里,我不是说我们不应该孝敬父母或者不听取他们的意见,而是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方式已经悄然改变,成年子女和父母之间是否需要一种新的相处方式?
不知道在看文章的你们,当向父母提出移民的念头时,是否面对过父母的灵魂拷问?
1.如果儿孙远在他乡,日后如何照顾年迈父母?
2.如果辞掉国内的工作,到加拿大后无法生存怎么办?
3.新闻上常说国外治安环境差,到了国外出现危险怎么办?
4.大环境下未来的机遇在中国,欧美在走下坡路?
我想我有一些思考和你们分享:
未来父母养老
其实回头想想我们这一代人挺悲催的,小时候政府说“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可到头来我们赶上了高房价,晚退休,一个小家庭赡养四位老人抚养两个孩子的情况屡屡可见。
有时候我们不是不努力,而是身处在时代浪潮中,只能做一朵微小的浪花,随波逐流。
父母问我们出国以后是不是再也不管他们,我非常能理解这种心情。如果是城市里的父母,有退休金和全额保险那还好说,很多偏远地区的父母真的需要依靠我们来维持晚年的生活。这一点从历史角度来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但从现实角度来说,却是整个体制、制度造成的。
为什么欧美人不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是因为从制度的顶层设计来说,老年人遇到的大部分问题能够自己解决而不需要依靠子女。比如完善的退休金、养老金和医疗保健制度;完善的社会福利、公益机构和养老院制度等。
所以我们必须看到,当社会生活可以让一个人独立自主、实现自我价值和兴趣爱好的统一、活出自我的时候,他确实不需要依靠和依赖任何人,这叫自我的实现。
话说回来,面对我们自己的情况要如何解决呢?
1.给父母一定要买够足额的养老金。
如果父母有正式工作并且退休金可观另当别论,如果父母在可以补缴的年纪,子女应该完善他们的退休金缴纳。有时候退休金看着不多,但是对老人们却是一份实打实的保障。
2️.给父母买一份大病医疗保险。
如果可以,尽可能选择买海外保险公司,在签订合同时注意哪些疾病包含哪些不包含。
父母之前是否患有一些基础疾病不能购买保险的情况也一定要弄清楚。此外,保额我觉得有100万人民币足够了。我常和朋友说,如果一百万都看不好的病,那大概也不再需要看了。
3.如果父母患病无法照料,最好能够物色白班或者全职保姆。
我知道遇到好的保姆确实不容易,可是无法分身的你,不找保姆的话往往也不太可能辞掉工作全职照看对不对。这就是独生子女的悲哀。
好的保姆需要碰,但就像申请移民、谈恋爱一样,如果不迈出第一步去尝试,只是害怕,那你永远都没有办法遇到最好的那个人呀。
4.面对无法陪伴父母的局面,应该和父母充分沟通。
其实想想自己现在处境,如果和父母身在两个城市,即使不移民,一年又有几次回老家看父母的机会呢?最多就是打几个视频电话,多几句问候,转一些生活费而已。两个城市一年见一次和两个国家一年见一次,差别只是物理上的距离,而不是心理距离。
如果没有疫情,加拿大和中国之间航班很频繁,票价也不算贵,我想不久将来应该会恢复疫情之前的水平的。那时候买一张机票回国看父母和买一张高铁票回老家看父母是一样的。
技术上解决团聚问题:
①. 如果在拿到枫叶卡的情况下,也可以申请父母团聚移民。但是需要满足PR三年和报税的要求。
举个例子🌰:
如果你有PR,需要完成3年报税,且报税额度符合家庭人数。夫妻2人+2个孩子一共4口人,如果要团聚两个老人,那么家庭成员就是6口人,那么你每年报税的时候尽可能要达到6万加币以上。
(注意:这里的6万加币不是你需要交6万加币的税,而是你的年收入是6万加币,个税可能是1万多加币左右。)
达到要求后,每年初移民局会发放团聚移民配额,有时候是抢,有时候是摇号,然后就可以等待父母团聚PR了。父母拿到PR以后和你一样享受加拿大所有福利。社保啊、医疗啊等等。
②. 如果不想团聚父母拿PR,在你拿到PR以后可以为父母申请“超级签”。
所谓超级签,就是移民局给PR的父母一个特殊的超级长的签证,一般有效期是十年。来一次加拿大理论上可以十年都不用回国,一直在加拿大陪伴你。
但是话说回来啊,我们考大学离家以后,生活一直都是自己一个人,有了家有了孩子其实也挺难和父母住长久的。生活习惯不一样总会吵架,还不如拉开一些距离。
有了超级签,父母想来的时候就过来住几个月,想走就回国找老朋友耍多好,真没必要长久住在一起。当然有需要老人照顾小朋友的另当别论。
③. 父母适应加拿大生活的问题。
一般来说在多伦多、温哥华这种地方老人是完全不用担心融入问题。
就拿我居住的列治文山和万锦市来说,整个小区一般都是华人。商场和饭馆全部都有中文标识和说中文的服务人员。最主要是在华人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全部有面向华人的机构和组织。
周末老年人台球、太极、麻将、广场舞、合唱团、宗教团体数不胜数。有一次我被邻居拉进了列治文老年人活动微信群,五百人的群已经建了十几个了。
我时常看到他们发布消息组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去春游,挖野菜,打麻将,做义工,跳广场舞。可以说和国内没有任何区别了,甚至比国内小区活动都丰富多彩(华人的力量真不可小觑)。
未来生存问题
在父母的观念中,做生意的不如当官的,女老师男公务员是最好的婚配。稳定压倒一切是他们那一辈人经历了所有苦难的真实写照。无关对错,只是价值观不同。
从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到改革开放中国的飞速发展,我们不得不承认,只有多出去走走看看,才能看到更精彩的世界,才能有新的想法和认知。
就像我每每回到东北老家,再和亲戚阿姨谈起国外的琐事,更多的是新奇和有趣,但是无法得到认同。不认同就不认同嘛,生活始终都是自己的。
我想移民这件事儿首先要从心里认定的事实就是:哪里都不是天堂。
选择出去或者回来的人都没有对错,只因为两个字:选择。为了孩子的教育是一种选择;为了躺平的生活是一种选择;不想再卷了是一种选择;不想一眼望到头的工作也是选择。
如果父母说放弃如此安稳的工作跑去国外从头开始不值得,那哪些事情就一定是值得呢?到了年龄要高考,毕业了就要相亲,相亲了以后就要结婚生子,生完孩子夫妻总会有意见不和而吵架,如此循环往复就是值得吗?
如果认为值得,那就说明不适合出去。我一直都说出国不适合所有人,自由的灵魂需要载体,如果肉身承受不住欲望,也只能做回“凡人”。
到国外的人,有做自己小生意的,有从头读书学一个喜欢的专业的,有奋发图强做回医生的,也有躺平生孩子的,更有打打零工平时闲云野鹤钓鱼的。
这里是一个能够要生活有生活,要往上爬也能爬的社会结构,不用担心创业失败看不起病,也不用担心爬得太高摔得太疼。
所以为什么来这儿?
那就告诉父母,如果我的后代想做一个平凡人,他就去做个平凡人,做个蓝领不丢人,只要他愿意;如果我的后代想要飞,那就给他一双翅膀,南面的美国有更多的机会。而不用像我,如此辛苦一生,才能在14亿人中分得一碗羹。
未来在哪里
曾经消息的传导具有单向性,高墙下想要让你看到的才是你能看到的。
庆幸的是,我们这代人又了很多机会开眼看世界,不用像祖辈一样只能被动接受信息。国外是不是真的每天枪击死人,是不是满大街都吸大麻,是不是体制混乱人民水深火热,我想双脚是最好的选择。
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就是“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几年前,曾经在知乎遇到过一个问题:美国真的就那么好吗?为什么那么多人选择回国。当时下面所有的回答清一色的都是回国创业的精英。他们意气风发慷慨激昂,罗列种种上海的开放、包容和机会。经济繁荣下,是回国的浪潮迭起,民族自豪感的迸发。
有趣的是,就在昨天又重新刷到了这个问题,在一个回国创业大骂美国的高赞回答下面所有人都在问,你现在过得还好吗?
其实他现在过得好不好真的不重要,因为时代的尘埃落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头上都会是一座大山。所以就我们而言,如果有钱人在哪里都会过得不错,而普通人选择就变得尤为重要。
未来到底在哪里我真的不知道,父母的思维局限性也没有错。但是如果我开眼看了世界后,作为一个女儿的父亲,我想说我能做的只有给她创造足够多的机会,让她未来能有选择的空间。
如果她是个艺术家,那就索性就当个不赚钱的每天为艺术癫狂的女子好了,起码还有一个包容的环境;
如果她是个学霸,那就拼了我的老命给她攒足够的钱,供她去美国读书,做博士;
如果她心怀感恩,想做一颗公益事业的螺丝钉,那我就和她一起创办扶危济困的组织,向特鲁多要钱;
如果她善于经营,那就给她买一套最贵的西装和高跟鞋,拿着加拿大护照自由穿梭于纽约香港新加坡;
如果她极为普通,那就读个大专和感兴趣的专业,把兴趣融入到工作中,不必看人眼色开心得活着。
如果你把这些告诉你的父母,他说未来在哪里,未来不在我们所有人的预判里,我能做的就是为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一些可选择的可能罢了。
最后,我想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作为子女无论我们走了什么样的路,做了什么样的选择,怎么样过一辈子,他们都会希望我们好~
如果走出国门这一步需要父母的财力支持,那么没有做到经济独立就没有发言权。
如果靠我们自己可以实现梦想,父母还是反对,我的建议就是……先斩后奏吧~
(声明:本文为《七喜出国》授权转载内容,版权归《七喜出国》所有,未经授权和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形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