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社报道,由于疫情封锁继续影响消费习惯,中国9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仍保持在较低水平,同时大宗商品价格疲软也使生产价格指数(PPI)回落。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表示,上个月CPI较上年同期增长2.8%,主要由猪肉价格推动。虽然这是自2020年4月以来的最大涨幅,也高于8月份的2.5%,但略低于彭博社对经济学家调查得出的2.9%的预测中值。核心通胀率(不包括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成本)从8月份的0.8%放缓至0.6%,是2021年3月以来的最小增幅。
PPI从8月份的2.3%放缓至0.9%,低于调查中预期的1%。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杨宇霆说,随着核心CPI的下滑,“中国正在走向通货紧缩的时代,经济活动正在减弱”。
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的物价飙升相比,中国今年的消费通胀率相对较低。为压低通胀,其他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已经多次加息。上个月公布的一项私人调查警告称,在房地产危机的持续重压下需求暴跌,加上防疫限制的阻力,中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通货紧缩风险。
不过,政府还是强调了稳定性。在周四的20国集团央行行长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称消费价格“基本稳定”。在周五的数据发布的同时,中国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在一份声明中说,各地区在上个月采取多种措施全力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居民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同时,总体CPI数据是由食品价格上涨推动的,9月份猪肉价格比去年同期攀升了36%,高于8月份22.4%的涨幅。政府一直在从其庞大的国家储备中释放冷冻猪肉,以试图控制价格。高温也导致蔬菜和水果价格的上升。
而生产者价格通胀的放缓是由采矿业、原材料和制造业的价格下滑推动的。
董莉娟表示,“9月份,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下降,国内部分行业需求回升,工业品价格走势整体下行,但下行态势趋缓。”
中国坚持“动态清零”政策,挫伤了消费者情绪,使需求受到抑制,而持续的房地产危机也拖累了信心。根据央行最近的一项调查,居民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糟糕的就业市场前景。由于人们对未来仍持悲观态度,家庭储蓄激增。
与此同时,本月国庆长假期间的旅游收入下降至不到疫情前水平的一半。在中共二十大召开之前,严格的防疫规定阻碍了出行。经济学家们将关注这次会议中的政策走向,以及中国国家领导人选择在多大程度上强调或削弱经济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