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社报道,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所带来的影响,正通过对制成品需求的下滑蔓延到欧洲和东亚的主要出口国,导致德国和韩国与中国出现罕见的贸易逆差。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价,中国6月的进口同比增长1%,这掩盖了制成品进口的糟糕结果。6月,高科技产品和机电产品的进口下降了约8%。本月情况似乎没有得到改善,在7月的前20天,韩国对中国的出口下降了2.5%。
法国外贸银行的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学家郑阮(音译,Trinh Nguyen)表示,这种下降主要是由新冠防疫封锁挥之不去的影响所造成的,这种影响打击了消费者和企业的信心。她说:“直接受中国国内需求,尤其是对制成品的需求影响的国家,更加脆弱。”
作为全球商品需求驱动者,中国的角色往往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中国的大部分进口产品都是制成品,既用于国内市场,也用于组装成产品后出口。根据中国和韩国的数据,在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德国和韩国都与中国保持着贸易顺差,但上个月都出现了不寻常的贸易逆差。
郑阮补充说,中国的经济下滑“对这些经济体来说是个坏消息,因为他们的进口账单规模也在扩大,而他们的主要客户的出口需求却急剧下降”。
对这些国家来说,更糟糕的是,中国的一些进口放缓是结构性的。对外经贸大学教授龚炯表示,今年中国的电动汽车出口激增,电动汽车供应链更加以中国为中心,减少了对韩国等国家的汽车零部件需求。
宏观经济预测咨询公司TS Lombard的亚洲研究主管罗里·格林说:“随着中国大陆、半导体和全球商品周期都转为负值,我预计,新冠疫情的赢家韩国和台湾将度过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
Pantheon Macroeconomics的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克雷格·博瑟姆说,6月,日本对中国的出口从4月和5月的同比下降中恢复,但增长可能是短暂的。他说:“鉴于中国消费者所处的严峻形势,针对最终需求的普通出口没有希望,而中间产品只有在全球出口需求强劲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就我所知,这种需求正在消退。”
经济学家们正在下调他们对中国经济的预期,因为其新冠感染病例仍然处于高位,表明可能会有更多的防疫封锁。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低迷情况也在加深,使问题更加复杂。在彭博社的最新调查中,对中国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预测中值已降至3.9%。
经济学家预计,本季度出口将增长7.8%,而进口将增长5.4%。
由于欧洲和美国的需求仍然保持强劲,以及上海结束封锁后港口活动出现反弹,中国在6月公布了有史以来最高的月度贸易顺差,达到980亿美元。鉴于中国需求的疲软前景,博瑟姆认为:“全年录得创纪录的贸易顺差的可能性很大。”
西班牙外换银行驻香港的首席亚洲经济学家夏乐(音译,Le Xia)表示,在更乐观的情况下,中国能够在下半年避免进行更严格的封锁,进口可能会恢复,实现7%-8%的年度增长率。
相比于去年超过30%的增长率,这是一个很大幅度的下降。他补充说:“进口疲软将是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溢出到世界其他地区的最重要渠道。”
(今日汇率参考:1美元=6.75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