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报道,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要求对公民进行持续监测、检测和隔离,以防止疫情的传播,这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很大冲击,但也在医疗、技术和建筑行业创造了增长泡沫。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FR)全球卫生专家黄延中表示:“在中国,由于政府专注于遏制新冠肺炎,提供检测服务和其他相关行业的公司都赚了大钱。”
中国的目标是让大城市的居民步行不到15分钟就可以到达核酸检测点,并持续在疫情稍有抬头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检测。总部位于香港的太平洋证券估计,这为相关制造商和供应商创造了一个每年价值超过150亿美元的市场。
政府通过购买检测试剂盒或付钱给公司进行检测,为绝大部分费用买单。尽管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检测价格已经下降到每次50美分,但这种持续的需求使许多公司获利。
作为中国最大的医疗检测设备制造商之一,杭州的迪安诊断公司第一季度利润增长了一倍多。其营收增长超过60%,达到6.9亿美元,其中接近一半的收入来源于核酸检测服务,几乎全部由政府支付。
作为对手公司,艾迪康的财务报显示,公司在2020年和2021年期间接受了大约3亿美元的资金,其中大部分是政府提供,用于进行核酸检测。该公司已申请在香港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
据官方媒体《证券时报》的一篇文章,上海润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表示,在上海近两个月的封锁期间,公司在4月每天进行多达40万次核酸检测,每月创收超过3000万美元。
中国认为其“动态清零”政策对挽救生命和防止医疗体系超负荷运转至关重要。即使经济因此损失加重,中国也没有表现出撤销这一政策的迹象。
最新指标显示,自3月以来,中国经济大幅走弱,就业、消费支出、出口和房地产行业受到严厉封锁措施的打击,高速公路和港口被堵塞,工人被困,工厂被关闭。
许多私营部门经济学家预计,今年4-6月这一季度中国经济将较上年同期出现收缩,而第一季度的增幅为4.8%。蓝筹股沪深300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下跌19%。
对于迪安、艾迪康和上海润达这些命运与政府支出密切相关的公司来说,投资者不确定这种繁荣能持续多久。分析师平均预计,迪安明年的收入将略有下降,而上海润达的收入将继续增长。这两家公司的股价自今年年初以来都在下跌。
总部位于深圳的安信证券最近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突变毒株数量众多,且传染性复杂,疫情的发展不确定。如果疫情蔓延得到良好控制,防控政策调整,可能会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市场需求产生负面影响。”
黄延中说,中国的大规模封锁、追踪和隔离计划可以防止最坏的情况,但不是永久的解决方案。他说:“从流行病学和经济角度来看,这是不可持续的。”
迪安诊断、艾迪康和上海润达没有回应置评请求。北京和上海的卫生部门没有回应记者的置评请求。
建立大规模监控系统和方舱医院
数十家监控和热成像相机制造商,如武汉高德红外和杭州海康威视已受益于中国政府对设备的需求,这些设备可以帮助其跟踪其14亿公民的动态。
武汉高德红外是全球领先的热成像设备制造商之一。因为在疫情期间满负荷营业,为中国和海外供应检测高温的热成像摄像机,该公司在2020年的收入翻了一番。去年增长持平,但分析师预计今年和明年将再次回升。该公司没有回复记者的置评请求。
疾病推动了科技的发展。根据路透社对国际和国内数据库的回顾,自3月以来,中国企业和研究机构已申请了至少50项与新冠病毒相关的专利。这些发明大多与改造现有的监控摄像头和平台有关,以跟踪密切接触者并识别潜在的阳性病例。
为了缓解中国已经捉襟见肘的医疗基础设施的压力,中国迫切需要新建数百家医院,这给一些建筑公司的发展带来了繁荣。
总部位于北京的中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横跨建筑、制造和房地产的企业集团,今年在中国各地修建了方舱医院,在上海和东北长春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的业务尤其繁多。中铁集团的利润在过去两年中稳步增长,至少部分得益于与新冠肺炎相关的项目,分析师预计这种情况在未来几年还会继续。今年5月,该公司股价创下三年来新高。中铁集团没有回应记者的置评请求。
一名分析人士估计,在3月至4月间的35天时间里,随着感染病例激增,中国各地修建了大约300家方舱医院,耗资超过40亿美元。
其中三分之一的方舱医院建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没有迹象表明政府的需求会下降。5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在中共中央机关报《求是》上呼吁建设“永久性方舱医院”,这表明对这类建筑的需求是长期的。
路透社对此类项目招标的一份评估显示,政府今年将在新建医院方面花费约150亿美元。
据分析人士称,在主要国家中,只有中国政府誓言要在其境内根除新冠病毒,今年将在测试、新医疗设施、监测设备和其他抗击疫情的措施上花费超过3500亿元,这将使多达3000家公司受益。
(今日汇率参考:1美元=6.70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