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俄罗斯自创“Visa”,抵抗西方金融武器的制胜法宝

《华尔街日报》3月29日报道,西方的制裁给俄罗斯金融系统造成了全方位的打击,但在部分领域却并非如此。

Photo by AKuptsova on Pixabay

在Visa和万事达卡本月早些时候宣布撤离后,俄罗斯国内支付系统仍在继续运作。在西方看来,支付巨头的退出会给俄罗斯造成重大打击,但当地的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大部分俄罗斯消费者依旧能使用万事达和Visa的银行卡。

根据信用卡行业出版物《尼尔森报告》,到2020年底,俄罗斯大约有1.97亿张万事达卡、Visa卡。但其背后并不依赖美国的支付系统来处理交易。多年来,这类银行卡一直使用的是一个在俄罗斯央行监管下的本土系统。

由俄罗斯国家支付卡公司(NSPK)运营的金融系统,支撑着整个俄罗斯的银行卡交易,即便是带有Visa和万事达标志的银行卡也是如此。

八年前,为使本国经济免受西方的金融施压,俄罗斯建立了这一系统。在NSPK的基础设施之上,克里姆林宫还积极推动创建本地支付卡品牌Mir。官网显示,自2015年启动以来,公司已经发行了超过1亿张Mir卡。

在普京与西方的金融战争中,俄罗斯支付系统凭借其弹性取得了一次罕见胜利。由于未能摆脱对西方进口的依赖,俄罗斯的制造业正面临关键零部件的短缺。俄乌战前,俄罗斯共积累了6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用以支撑卢布信用。但在美国和欧盟冻结俄罗斯央行资产之后,这一方案归于无效。

俄罗斯行业协会国家支付理事会主席阿尔玛·奥巴耶娃说:“我们在支付领域为国家安全提供了保障。”

Visa和万事达卡的推出确实给俄罗斯民众造成了很大影响。很多时候,他们的卡无法在国外使用。Mir的支付网络只延伸到除俄罗斯以外的少数几个国家,而且大部分是前苏联共和国。据塔斯社报道,俄罗斯官员最近几天一直在谈判,希望将委内瑞拉和伊朗纳入这一系统。一些俄罗斯银行表示,正在探索与中国银联合作,以拓宽其银行卡的使用范围。

Photo by Aranami on Flickr

但是,俄罗斯民众无法使用自己的银行卡在国外提取现金或购物,这也与克里姆林宫将资产留在国内的目标保持了一致。一些逃往海外的俄罗斯人称,Visa和万事达卡的禁令正中普京的下怀。

据知情人士称,在2月份的一次电话会议上讨论对俄制裁时,Visa、万事达等支付公司的高管告诉美国财政部官员,禁止美国网络处理俄罗斯的银行交易并没有多大效果。他们称,制裁只会把客户推向Mir。

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开发了自己的支付基础设施,抵抗Visa和万事达卡日益膨胀的国际影响力,进而限制美国制裁各国银行系统的破坏性。 中国银联是处理中国国内银行卡交易的主要清算系统。土耳其和印度近年来也开发了自己的支付系统,以便摆脱Visa和万事达卡。

在2014年因吞并克里米亚而受到制裁后,俄罗斯一直在增强其应对西方金融压力的韧性。

当时,Visa和万事达卡几乎占据了整个俄罗斯银行卡市场。其支付网络成为商家与银行之间的纽带,相当于银行卡交易处理中的路由器。

2014年3月,俄罗斯民众突然发现,他们的银行卡在一夜之间失效。美国对克里米亚事件的制裁迫使Visa和万事达停止向与普京有关联的几家银行提供服务。

对俄罗斯政府来说,此举暴露出一个漏洞。几个月的时间里,普京迅速签署了一项法律,要求建立NSPK。后续出台的法律修正案迫使Visa和万事达卡将交易处理工作移交给NSPK。这两家美国公司起初反对这项法律,并以退出俄罗斯相要挟。但到2015年初,两家公司最终都同意使用NSPK的系统。

当年年末,NSPK推出了Mir卡,在俄语中的意为“世界”或“和平”。

App Store 截图

起初,俄罗斯民众并不想把他们的Visa和万事达卡换成Mir卡。然后克里姆林宫就开始了强制推广。

2017年,俄罗斯通过了一项法律,要求处理养老金和教师、军人等公共部门雇员工资的银行必须使用Mir卡发放资金。据NSPK称,此后Mir卡的使用量激增,到2020年底,发卡量从2016年的约200万张增加到9500万张。该法律还规定,许多商家的收银终端必须接受Mir卡支付。

NSPK在推广Mir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赞助俄罗斯国家足球队,并推出返现计划等激励措施。

通过接管支付处理,NSPK成为俄罗斯央行的一项盈利工具,将原本流向Visa和万事达的佣金收入囊中。年报显示,NSPK 2020年的净利润达82亿卢布,按当前汇率计算,约为8700万美元。

在外国银行卡巨头退出后,Mir卡最近几周的发行量激增。罗斯银行的报告称,1月至3月期间,Mir借记卡的需求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多。

(今日汇率参考:1美元=6.36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