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华人故事:艰难的北美学医之路系列之备考

作者供图

作者: 带卡

关注我公众号的朋友应该多少知道,我们家青小姐在高中毕业选大学专业的时候就初步决定将来学医的方向了。当时我们和她一样,对在北美选择学医的了解仅限于:竞争激烈,学习周期长,工资高,压力大。

两年过去了,青小姐也即将大三,随着这一方向越来越明确,我们也越来越感受到了这条路的艰难无比,现在才算刚刚开始……

我打算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陆陆续续的推出该系列,不知道能出多久,也许一两年,也许三五七八年,这要取决于青小姐能在这条崎岖艰难的路上走多远。但无论如何,我们始终鼓励支持她,做生活上和精神上的坚强后盾。她无论走多远,是否有一天能如愿以偿的成为一名独立执业医生,这些重要但也不是最重要的,青春能为了梦想而努力,本身就是幸福的,人生亦有很多种可能。

何况,相信上帝的我们,更是确定一切都有上帝的美意!

发帖一来是为了记录下在这过程中的难忘的经历,也想为后面致力学医的学弟学妹们可以从中汲取些许有用的信息。

先简单介绍下相关背景:

在加拿大想成为一名执业医生的路径:

从大学本科开始读3-4年(有个别医学院接受本科3年),医学院3-4年,实习2-6年(根据不同科室,比如家庭医生2年,专科科医生5-6年),加起来大概是8-15年(人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啊!)

关于加拿大医学院:

医学院是真正意义上开始学医的第一道门槛。加拿大共有17所医学院,数量相比隔壁有百所医学院的美国显得寒酸了,但质量声誉不弱于美国医学院,对多数想学医的加拿大人(或居民)而言,本国的医学院无论从性价比还是长远就业来看,都更具有吸引力,这也让考医学院的竞争更加白热化。

而且加拿大医学院地方性很强,招生以本省内为主,外省名额比例约为5%甚至更少,国际生更是只有多大和McGill有名额,听说每年录取人数总共不超过10个。我们所在的安省医学院最多,人口也最多,录取率却是各省最低的,约为3%-5%。

医学院的申请条件:

大多数医学院要求申请人有3年以上的本科教育或学士学位。专业不限。也有很多硕士、PhD在读或毕业生,甚至工作以后再去申请医学院的。医学院对有历届生和已工作过的申请人更偏爱,录取率会明显高于本科毕业生。

硬指标: 本科时的GPA 和医学院入学考试(Medical College Admission Test MCAT)。GPA一般需要所有科目成绩起码85甚至90以上(虽然官方给出的门槛比较低,但从历年录取数据来看,大部分医学院对GPA还是非常看重的),所以想学医的学生必须从大一开始就重视每一次考试,不能有所懈怠。 MCAT是北美入学医学院的标化考试,一般要达到90%(即成绩超过90%的考生)才比较有把握。青小姐MCAT的经历将在后面详细描述。

软指标:课外活动,科研项目,论文发表,义工活动,以及最后的医学院面试关。如果说硬指标能靠勤奋努力获得的话,剩下的软指标要入医学院招生官的眼更加困难,之后的贴中也会陆续提到。

紧张备考MCAT(医学院入学考试)

MCAT (Medical College Admission Test) 是北美的医学院入学标准化考试。考试内容分四部分,包括生物,生化,物理,有机化学,心理,总时间长达7个小时。每年上半年和暑期分别开放多次考试,考生可根据自己习惯,选择从早上7点到下午2点,或者下午3点到晚上10点。

青小姐在大二期末考结束后,5月正式开始备战,她报名的是8月初(后来信心不足往后延了一周)的考试。三个月的时间,真的能准备好吗,我看着那厚厚一摞,重超过5kg的教材(还不包括网上电子版的习题),觉得有点悬。

她倒是信心满满的样子,“大部分人就三四个月的准备时间,应该可以,我同学还备考同时打两份工呢。”

好吧,反正多数人都要考不止一次的,这次就当试水吧,反正疫情期间也没有其他的活动。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她要求继续和同学住在学校附近的租屋里,因为同住的2位室友也在备考。她们共同制定了周密的学习计划,每周2-3次的共同学习讨论。

如此的安排,让我们也对她多了几分信心。

然而一个月后,确切的说是两三周后,青小姐发现事态不妙,甚至开始怀疑自我了,各种吐槽。

“内容太多太难了,我们一天除了吃饭睡觉都是在学习,还是没办法跟上原先定的计划!”

“那些大佬是怎么做到白天上班,晚上看看书就能三个月考出99%的高分的……”

“我今年的考费是不是要白交了。”

“我是不是太蠢不能学医了。”

“大学两年没学过物理,也还没学有机化学,现在全靠自学简直了”。

就这样,她一边吐苦水,一边咬牙坚持着,身边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共同进步是好事,可非常优秀的伙伴却也给了她更多的压力。

我们能做的就是电话里安慰,让她放宽心,只要尽力了就好,就当这是她的高考了。

想想之前,从幼升小,小升初都是就近入学,9年级来了加拿大又逃过了中考,人生总要经历几次大考才圆满,这次就是她第一次必须全力以赴的“高考“,况且结果还远没有高考来的那么重要。

有一次我们去探望时,她抱着我放声大哭。我能深深的感受到她的压力,但当时并没有给太多的言语安慰,只是抱着让她哭够了,然后她自己说:”没事了。“

从小到大,青小姐在学业生活上总的来说都比较顺利,这次面对的挑战压力真的比较大,而且这仅仅是开始。


渐渐的,她似乎开始掌握适应了学习的节奏,也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两月后,基本赶上原来的计划进入全面复习和模拟考阶段。每一次的模拟考都完全模拟真实场景,7个小时,3-10点,四个部分考试,每个部分结束休息10分钟,两个部分结束是半小时吃饭时间。

这样高强度的考试在考前模拟了9次,第一次结束都觉得筋疲力尽,后来慢慢习惯了。模拟成绩虽然不是很稳定,但进步也是看得到的。

8月12日,正式考试的日子。那天我上班,没能陪同。老陈2:30点送她到考场,出考场时已是晚上10:30. (所有休息时间不能离开考场,不能看电子设备,不能和任何人聊天,有考生甚至会带个毛绒玩偶进去为了休息时解压)因为疫情的原因,其中多了一些消毒防护的步骤。

要说备考MCAT考试中最难的部分,原来我们以为是她没学过的物理化学部分,但其实那部分内容经过短期大量刷题还是可以显著提高的,其中第二部分Critical Analysis and Reasoning Skills,才是对她和所有英语非母语考生最困难的。

这部分需要考生阅读9篇短文,测试学生的理解分析、逻辑和批判性思维以及推理能力。其中的内容涵盖天文地理科学历史文学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方方面面,晦涩难懂的语法,古怪偏僻的词汇,摸棱两可的答案,量大时间紧。而且这部分的能力是日积月累,非一蹴而就。

青小姐高中才来加拿大,英语虽然还不错,但和本地高手差距显而易见,而且之前她的英语阅读面相对比较局限,尤其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知识尤为缺乏,这部分就成了她的短板,但是医学院不仅看总分,对每部分分数也有要求,尤其是她现在的大学麦马的医学院,甚至不看其他部分,只看这部分成绩。

她也颇后悔之前几年没有涉猎多领域的文章。这也算是给后来考生的一点建议吧,大量的阅读非常重要,百利而无一弊!

第一次的MCAT考试已经收官,成绩几天前刚刚发布。青小姐发挥正常,和之前模拟考的平均分无差。够上了所有医学院的申请分数线,但还不够足够好到让他们青睐有加,是否需要来年再战待定。

一个人最多可允许报考7次MCAT,青小姐说她的计划是不超过3次,3次不行就说明上帝认为她不适合当医生了,一定有更合适的前路为她预备了。

下一步要开始繁琐的申请程序。此系列的开篇帖先写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见!大家有什么问题,或者希望我以后的帖子中介绍什么内容,可以留言给我 (不过发帖频率不确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