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伦的迷惑,可能正在走向终局。
当她领导美联储的时候,耶伦对低失业率、多年的低利率和几轮量化宽松政策之下,通胀仍未见起色感到困惑。国际清算银行的高级官员克劳迪奥•博里奥,将这种情况比作在镜子里窥视:曾经努力遏制通胀的央行,后来发现自己的任务变成了试图抬高通胀。他和时任英国央行行长的马克•卡尼也花了一些时间进行调查。他们认为,至少部分原因在于劳动力市场的全球化,隔壁工厂付给工人的工资或对产品的收费不再那么重要,关键是世界另一端的竞争对手或供应商在做什么。
当像博里奥和卡尼这样的人,谈到自冷战以来超过10亿工人进入劳动力市场时,他们其实就在谈论中国。这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如此之大,出口如此之多,制造能力如此之强,以至于从悉尼到西雅图的价格都被压低了。中国成为全球经济中一股强大的抗通胀潮流。
问题是,这股力量现在正在消散。
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正在萎缩。北京正在努力扩大人口规模,周一表示将进一步放宽家庭规模限制,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三个孩子。中国国内通货膨胀正在加剧,有迹象表明,企业正在消化高昂的原材料成本,而不是将其转嫁给消费者,这是西方企业在应对亚洲低成本竞争对手时所面临的压力。
中国官员们还在纠结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问题,人民币升值可能会抑制通货膨胀,但中国央行不愿让人民币升值过快,因为担心会产生资产泡沫。
中国4月份出厂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6.8%,创下三年多来的最大涨幅。消费者价格上涨0.9%,略低于预期,但却是9月份以来的最大涨幅。中国政府坚称,大宗商品价格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将是有限的,价格增长仍然是可控的。尽管如此,官员们还是承诺要加强对原材料市场的控制,以控制企业的成本。
中国政策制定者的担忧是正确的。
彭博经济学的David Qu表示,企业并没有将价格上涨的全部影响传递出去,一些利润率正在受到挤压。他最近写道,“如果大宗商品价格开始降温,这个周期可能会过去,中国就不会将更高的投入成本的全部影响传递给世界其他地区。如果价格上涨持续下去,(中国这个)减震器可能会破裂。”
在某些方面,中国官员的担忧与美联储、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的担忧类似。他们正试图通过近期的举措,来确定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大流行造成的经济下滑后的自然反弹。
去年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最糟糕的一年,尽管中国的复苏速度快于其他主要经济体,但在2020年前三个月的收缩也是几十年来的第一次。
美联储表示,通胀的大幅上升很可能是“暂时的”,许多央行的领导人也认同这一观点。如果他们错了,利率可能不得不比预期更快地上调,这将扰乱市场,并可能阻碍经济复苏。
在中国人民银行,官员们对经济过热和加剧金融失衡持谨慎态度,但也可能意识到今年经济增长在达到8%左右后将会放缓。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在公共工程上投入了大量资金,这也让中国央行接受了一个教训。刺激计划帮助稳定了国内外的经济增长,但也给企业留下了多年来苦苦挣扎的巨额债务。
中国不能再被轻易地描述为一个拥有无限廉价劳动力的地方,为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和企业生产低价的产品。这是否意味着通货膨胀即将严重起飞,并达到1970年代末威胁经济的高度?
不太可能。但这也不再是一个疯狂的命题。当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或他的继任者,准备规划提高利率的路径时,他可能不会发现自己面临耶伦的迷惑。
对于那些在美国中西部或英格兰北部多年来抱怨中国抢走生意的公司来说,看到中国也在与不断攀升的成本和自己的“锈带”作斗争,可能会有些幸灾乐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