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美联储缩表可能已经提上日程,这会给新兴经济体带来麻烦


彭博作者Daniel Moss分析指出,如果美联储真准备退出宽松政策,那现在可能就是个开始,这可能会给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亚洲国家带来麻烦。

全球货币政策的安全带似乎已经解开了。

美联储开始控制经济刺激措施的可能依然存在,这对已经采取重大措施支持经济复苏的亚洲经济体来说是一个令人不安的信号。

周三公布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4月份会议记录显示,美联储开始在年底前缩减每月1,2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一想法一度在亚洲市场引发热议,但通常被视为不太可能。

与此同时,亚洲各地的央行都在寻求不受投资者影响的宽松政策。在澳大利亚,官员们采取了购买债券和控制收益率曲线的做法,而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则采取了债务货币化或者类似的做法。而中国正走在复苏的道路上,谈论货币政策正常化,但也相信美国的超宽松货币会给全球带来活力,并支持中国的出口,这是经济扩张的一个重要条件。

会议记录显示,一些美联储的政策制定者,倾向于在即将召开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上讨论调整资产购买计划。听起来很合理。如果你预计央行将在2023年或更早在担心经济过热的情况下上调基准利率,那么量化宽松政策必须首先退出,当然是逐步退出,以免惊吓到市场。反向计算,这意味着到2021年底左右缩减购债规模。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于夏末在杰克逊霍尔举行的堪萨斯城联邦储备银行年度会议上发表演讲,这很可能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这有什么大不了?

毕竟,我们知道这一定会到来。尽管4月份的就业数据令人失望,但美国正在从去年大流行病引发的低迷中复苏,物价正在上涨,就业市场也在复苏。但就在上个月,高级政策制定者还表示,现在不是讨论缩减购债规模的时候。不过,会议记录显示这个问题已被提出。附加的限定词,“一些参与者”,“可能是合适的”,并不能抹杀这样一个事实,即类似的看法已经正式出现了,有人在开始投缩减一票了。

2013年的“缩减恐慌”是在8年前开始的,这引起了美国和全球市场相当大的反应,到当年年底,美联储已经非常缓慢地撤回了在全球金融危机后推出的量化宽松政策。

到2014年底,量化宽松结束了。大约一年后,官员们提高了基准利率,尽管是暂时性的。

美国的经济复苏还很漫长,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要漫长得多。在亚洲,这个曾经被认为对病毒处理良好的地区,情况正在恶化。印度是当前疫情的震中,新加坡和台湾地区也出台了新的限制措施。韩国又出现了一波感染病例。日本经济上季度出现了萎缩,是发达国家中疫苗推出速度最慢的国家之一。印度尼西亚很脆弱,而马来西亚据说也处于新一轮封锁的边缘。

理想情况下,其中一些国家应该进一步放松财政和货币政策,但如果美联储不走同样的路,那就会很难。从理论上讲,美国国债收益率的提高,将吸引投资者离开新兴市场。

虽然逐步缩减购债规模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周三的消息也没有引发市场恐慌,但如果海外市场对任何明显放缓做出强烈反应,美联储可能就不会急于出手。在2015年和2016年,官员们曾预测会有多次加息,但结果只是每年加息一次。原因是当时中国经济出现了疲软,以及英国的脱欧公投。

美联储在2018年12月加息,但开始担心海外增长放缓。这足以让美联储暂停进一步加息,并在7月底开始削减利率。

所以问题是,美联储是否有可能在全球经济疲软的情况下,或者至少是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的更不健康的情况下退出宽松?

亚洲的情况可能在年底前得到控制。已经落后于美国的疫苗接种可能会加速,卫生官员可能会了解更多关于Covid-19的变异菌株。但是美国经济能否等得起,也是一个问题。鲍威尔的国内优先事项和美国央行的国际责任可能存在真正的冲突。

美联储缩表的过程可能会很缓慢。不过,如果真的来了,现在可能就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