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博作者Daniel Moss的评论写道,中国人口增长放缓,如果应对得当,从其他国家的情况来看,并不一定造成危机,但是对其他国家来说,可能也要做好经济冲击的准备。
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是几十年来最慢的,在中国之外的感受可能比中国国内更强烈。
也许经济将继续保持繁荣,收入将继续增长,尽管速度会有所放缓。然而,其他国家的人将需要调整,以适应全球扩张持续放缓的步伐,以及消退的通缩压力。
把中国描绘成一个无限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国,压低了从洗碗机到玩偶等一切商品的成本,这种事情将只存在历史之中了。
北京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显示,去年中国人口为14.12亿。过去10年,中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是195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长期的趋势变得更加明显,劳动年龄人口从十年前的70%以上下降到63.4%,而60岁及以上居民的比例则大幅上升,超过一半的中国公民现在居住在城市。
虽然未来几年中国的劳动力数量可能会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场危机正在逼近。
世界上一些最富有的经济体正在努力应对人口萎缩——或接近人口萎缩。日本人口在2010年达到峰值,韩国人口在2020年首次下降。新加坡去年公布了自2003年以来的首次下滑。这些国家长期以来都在与老龄化社会和生育率下降的问题作斗争,而公民对官员敦促他们多生孩子的呼吁都充耳不闻。
然而,这些国家都拥有一流的基础设施、优秀的学校、高水平的生活和技术供应链中的独特地位,有机会在大流行时期实现长期繁荣。
中国不必担心自己的商业生存能力,仅仅因为已经迎头遇上了这个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副产品。毕竟,这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花更多时间在学校里,结婚更晚,要应对更昂贵的生活成本,并想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花更多钱。
即使中国政府已经采取措施,希望扭转实施很久的独生子女政策,我还是怀疑这将产生多大影响。更广泛的全球趋势可能过于根深蒂固,恐怕中国政府的实力也难以撼动。
对地球其他地区的影响可能更为重大。
过去几十年,特别是2007-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一直在推动世界经济产出。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约8%的速度增长。美国的这一数字略低于2%。据彭博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4月发布的预测计算,目前来看,在截至2026年的5年里,中国将贡献全球GDP增长总额的五分之一以上。美国将占14.8%,印度和日本分别占8.4%和3.5%。
即使人均GDP可能继续攀升,人口增长乏力或直接下降,也可能意味着总体增长放缓。关于任何预期贡献的假设可能需要重新考虑。
同样值得讨论的还有持续的低通胀,这是各国央行最初都很欢迎的,但现在却越来越担心。
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崛起为世界工厂和主要出口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为跨国公司及其供应商,提供大量相对廉价劳动力的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是压低运往美国和欧洲货物价格的主要力量。由于劳动力市场的收缩,这个时代的好处现在可能已经过去了。查尔斯·古德哈特和马诺吉·普拉丹在他们2020年出版的《人口大逆转:老龄化社会、逐渐减少的不平等和通货膨胀的复兴》一书中写道,“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现在已经从一个通缩出口国变成了一个更加中性的出口国,而未来的通货膨胀也越来越严重。”
这也不全是坏消息,至少现在是这样。
一个不再基于廉价劳动力生产廉价商品的中国模式,将削弱保持低通胀的能力,在美联储的鸽派人士看来,这很危险。同时,在大流行前的东京公园、夜生活区和购物中心漫步,可以看出人口减少的情况下,一个社会仍会有足够的活力。美国过去十年的人口增长率为7.4%,是历史上第二低的,仅次于大萧条时期的7.3%,但生活仍在继续。
现在看起来,中国一直渴望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导者,真如此,疲软的人口结构就是决策者必须考虑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