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又政变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条新闻可以说又令人惊讶,又习以为常。惊讶是因为缅甸此前随着昂山素季上台,民主化形式一片大好,此次军队发动政变令人实在惋惜;而习以为常则是因为在东南亚地区,军事政变似乎是个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词。那么,为何东南亚政治会如此之不稳定呢?本文将从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与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自二战后的政治历史讲起,并以此探讨为何东南亚民主化的步伐走的如此之艰难。
何为东南亚民主化浪潮?
“民主化”一词由“民主”的概念而来,指一个国家的政治结构从其他形式向着更民主的政治体制过渡。根据著名政治学家萨缪尔·亨廷顿的说法,人们普遍将历史上的民主化运动分为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一般被认为始于美国建国以及法国大革命,民主思想借此传播至整个欧洲,对欧洲政治影响极为深远;第二波浪潮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量战后独立的新兴国家接受民主价值观;第三次浪潮从70年代的伊比利亚半岛开始,随着葡萄牙康乃馨革命与西班牙独裁者佛朗哥去世,一般被认为持续至东欧剧变以及苏联解体。
而东南亚各国经历的民主化,大致为自第二波民主浪潮之中所出现的民主化运动,并且在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也受影响颇深。总体来说,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东南亚基本上出现了两种国家:一种是类似缅甸和菲律宾这样的前殖民地,在二战后的去殖民化运动中获得了独立。而另一种则是本身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例如泰国与印尼。
这些国家在二战结束后,大多都选择了民主制度作为其政治的新体制。但正如亨廷顿所说,每次民主化浪潮过后,新建立的民主政权都极为脆弱,非常容易遭到威权政府的反扑。在东南亚,民主政权更是极容易遭到独裁专制力量的威胁,出现被称为“再威权化”的逆流。二战结束至今几十年已经过去,大多数东南亚国家依然还处于政权不稳定状态,在民主化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缅甸:昂山素季被拘捕,民主化回到最初的起点
随着二战结束,昂山素季的父亲昂山将军在与英国首相艾德礼签署“昂山-艾德礼协定”后,本应就任为缅甸总理,却在不久后不幸被暗杀。之后,随着缅甸联邦共和国成立,吴努手下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成为了执政党。但好景不长,1962年缅甸三军总参谋长奈温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吴努并建立军事独裁政权。
1988年,由于不满奈温政府的暴政,8888民主运动因此爆发。上万名学生走上街头要求当局停止迫害,在遭到当局血腥镇压后情况愈演愈烈。不得已下,奈温被迫辞职。但此后却由军政府上台执政,苏貌将军宣布成立“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并对示威者进行无差别开火,导致约有数千人因此丧命。最终,军政府全面控制局势,缅甸进入了军政府控制时期。
1990年,迫于国际压力,缅甸军政府不得不举行了选举。此前在8888民主运动中展露头角的昂山素季领导着全国民主联盟大胜,赢得了压倒性的选票以及国会席位。然而缅甸军方却突然反悔,称选举结果非法并拒绝交出权力,缅甸继续处于军政府的“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掌控之下。
此后,缅甸军政府在反复释放并拘捕昂山素季后,终于2010年迫于国际压力选择释放昂山素季。2015年,昂山素季在缅甸选举中再度大胜。而军政府也终于认可了选举结果,承认自己败选。进入缅甸内阁担任缅甸外交部长以及总统府事务部长,随后被任命为国务资政,该职位被认为相当于缅甸总理的职位。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军政府统治后,缅甸的民主化终于出现了曙光。
然而,昂山素季却在上台后并未完全走向民主道路,令曾经支持她的西方各国对她大跌眼镜。昂山素季在罗兴亚难民事件上公然与军方站在一起,遭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且之后缅甸政府也拘捕并判刑了报导该事件的相关记者,被认为是在缅甸的民主化道路上“开倒车”。但也有学者认为,昂山素季的做法是为了安抚依然在缅甸政治中举足轻重的军方势力。
2021年2月1日凌晨,昂山素季再度被军方拘捕。军方组建了国家领导委员会,由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将军担任主席,标志着军政府的再度掌权以及缅甸民主化的全面倒退。
泰国:军事政变常客,现由军政府领导
二战结束后,泰国加入美国阵营,成为美国在东南亚的重要军事盟国。尽管泰国使用君主立宪制,且在战争结束后短暂时间内出现过文人政府,但1947年后便持续了长达数十年的军事独裁政府。曾经在二战期间领导泰国加入轴心国一方的銮披汶·颂堪尽管此前因战犯罪名被捕入狱,但由于其立场符合美国的冷战政策,不久后便被放出并继续掌控泰国。
1957年,泰国国防部长沙立·他那叻发动政变,继续实行独裁统治,甚至废除宪法,解散议会,将泰国大权独揽一身。沙立提出了“民族,佛教,国王”泰式三位一体的口号,利用宗教与皇室在泰国的重要地位来巩固自己的军人政权。
此后,泰国在1973年爆发了学生抗议活动,标志着泰国民主化的开始。在几个月内,泰国经历了各种数十万人的大规模游行以及政府与民众的暴力冲突,然而最终民众改革还是并未成功。泰国再次经历了几任将军的掌权,包括最终令军政府告一段落的炳·廷素拉暖将军。
1988年,随着炳·廷素拉暖拒绝连任,差猜·春哈旺当选为总理兼国防部长,为泰国多年以来第一位通过民选产生的总理。差猜在上任后积极推动民主,将原本由军队掌握的政府权力逐渐下放给民选政客,但他的政府也被指腐败和贿赂极为严重。很快于1991年,泰国三军总司令顺通·空颂蓬以差猜“腐败”等缘由,发动政变推翻了差猜并将其监禁。
随后,军方推选了苏钦达将军上台,却没想到因此惹了众怒。尽管泰国人民对差猜政府也感到不满,但他们更不愿意再次回到军政府时代,在曼谷爆发了大规模抗议并与军方形成冲突。最终军方不得不做出让步,苏钦达下台后,泰国民主化再次前进,民选领袖川·立派上台,军队也在此后淡出了泰国政治很长一段时间。
时间到了2001年,他信·西那瓦领导着泰爱泰党在选举中以压倒性优势胜出,他信当选为新一任总理。结果在2006年,蛰伏多年的军方再次卷土重来,在他信出访纽约联合国总部时突然占领泰国政府大楼,陆军总司令颂提宣布他信因“贪污腐败,没有能力领导国家”而被解职,泰国也随后陷入亲他信与反他信的势力长期对峙,这便是“红黄衫军对抗”。但之后军队并未长期掌权,而是随后继续退居二线并允许选举。
2011年,他信的妹妹英拉担任总理,但在2014年再度由于“滥用职权”遭到军队反对。2014年5月,泰国陆军总司令巴育发动政变,强行废除了此前的泰国宪法并独揽大权,英拉则被迫流亡海外。至此,泰国再度回到军政府时期。时至今日,巴育的军政府依然掌权,并饱受人权组织的批评,称其为“独裁统治”。
印尼:东南亚民主化最成功,却仍然面对倒退风险
1945年,随着日本投降,印尼正式从日本的控制下挣脱开来,印尼政治家苏加诺被释放后提出了“建国五项原则”,指出印尼大致需要:宗教信仰,人道主义,民族主义,民主主义与社会正义。这五条后来被认为是印尼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在荷兰军队从印尼彻底撤出后,印尼正式独立,而苏加诺成为了印尼首位总统。
然而,苏加诺当选总统后却并未履行其“民主主义”的诺言,一直把控印尼大权,进行军事独裁统治。在冷战期间,苏加诺政府尽管奉行不结盟运动,但依然与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密切,且对共产党的态度非常暧昧。这也导致了后来苏加诺政府引起了本国亲美派势力的反感,并最终导致其下台。
1965年,印尼爆发军事政变,史称“九三零事件”。亲西方政权的苏哈托少将推翻了苏加诺政权。在苏哈托掌权后,他对印尼国内的共产党支持者展开了大规模清洗。而由于大批印尼华人被怀疑持有亲共立场,因此成为了苏哈托的眼中刺。在苏哈托担任总统期间,印尼出现大规模反华行动,数不胜数的华人在此期间被迫害或被杀害。
而这种针对华人的迫害在1998年达到顶峰,数千华人在印尼屠华事件(又称“黑色五月暴动”)中惨遭杀害,而印尼军警则对此惨剧充耳不闻。在印尼遭遇1997年金融危机以及社会爆发大规模混乱的情况下,苏哈托最终不敌强大的外界压力,被迫于1998年5月下台,结束32年的执政。苏哈托下台之后,印尼民主化取得了可观的进展,在2004年进行了首次总统选举。
此后,印尼军队相较之前逐渐淡出政治,印尼的民主政权也相对更加稳定。但外界对印尼还是存在一定的担忧。2014年当选的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在任内削弱了印尼反腐败委员会的权力,对新闻组织以及媒体进行了打压。同时,拥有庞大穆斯林数量的印尼也出现了极端主义上升的迹象。虽然此前取缔了极端组织“伊斯兰捍卫者阵线”,但其带来的威胁依然不可小视。
菲律宾:杜特尔特警告军队,别在他任期内耍花样
1946年,菲律宾第三共和国成立,曼努埃尔·罗哈斯担任首届总统。此时的菲律宾基本照搬了美国的三权分立的总统制,国会实行两院制。但到了1965年费迪南德·马科斯当选总统后,民主体制被大幅削弱,马科斯逐渐走向独裁。随着1970年开始越来越多的菲律宾人开始发起反对马科斯的活动,马科斯于1972年宣布戒严,取消总统任期限制并正式令菲律宾走向独裁时期。
在此期间,数不胜数的反对人士遭到迫害与被杀害,而反对派领袖阿基诺在1983年被暗杀则最终令菲律宾人忍无可忍。在1986年的总统大选中,马科斯仗着国家机器宣传却依然只超过了阿基诺的夫人科拉松很少的票数,且众多菲律宾人指责马科斯选举舞弊。在“人民力量革命”运动下,马科斯最终不得不逃出菲律宾,将权力让给阿基诺夫人。
尽管阿基诺夫人致力于恢复马科斯之前的宪法,并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但阿基诺夫人始终无法控制军队,曾经支持马科斯的军队人士在阿基诺夫人的任期内一直虎视眈眈,并企图颠覆民主政权。在阿基诺夫人执政时,总共大约发生了七次政变。虽然最终这些政变都在阿基诺夫人的应对下宣告失败,但每次都影响深远,好几次也爆发了大规模流血事件,几乎导致整个菲律宾陷入崩溃。
阿基诺夫人卸任后,菲德尔·拉莫斯接任,并成功继续维护了菲律宾的民主制度。但此后的埃斯特拉达总统却被指控贪腐,导致“第二次人民力量革命”爆发,甚至阿基诺夫人与拉莫斯都呼吁他辞职。最终,副总统阿罗约在埃斯特拉达下台后继任。
但这并不是菲律宾政治动荡的句号,2006年,由于阿罗约也被指认贪腐,且军队部分人士再度对政府感到不满,新一轮政变再度迫在眉睫。阿罗约不久后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最终在应对下政变阴谋终于被瓦解。
经统计,在阿罗约时代菲律宾总共经历了大约200多起军事政变。此后,菲律宾军事政变数量减少了很多,但菲律宾的民主化也因2016年杜特尔特上台而陷入停滞。这位被称为“菲律宾特朗普”的领导人以血腥制暴以及打压新闻自由闻名于世。
当然,就连强硬的杜特尔特也不得不对菲律宾军队“忌惮三分”,在2019年在菲律宾空军成立72周年的纪念活动上,杜特尔特向军队喊话:“我知道武装部队和警察在未来某一天总会做出政变决定,但请不要在我的任期内这么做。”
东南亚政治为何如此不稳定?
可以说,如今的东南亚民主化在艰难向前摸索过后,似乎又逐渐呈现倒退的形势:随着缅甸军队再次夺权,缅甸自昂山素季上台后的民主化成果基本毁于一旦,缅甸再次回到了最初的起点;在泰国,巴育将军的军政府继续控制着泰国;在印尼,人权观察组织对印尼的司法公正与言论自由状况表示非常担忧;而在菲律宾,铁腕强权的杜特尔特对新闻媒体也进行了强力打压,令该国民主化受到外界广泛质疑。
可是,为何东南亚各国的民主化如此艰难?当地的民主政体为何如此不稳定?
实际上,民主本质是一种程序正义,而只要是人建立的程序,就不可能完美,当有人不满时,就必须寻找各方认可的仲裁者,这就是法治所起的作用,但是法治本身,不仅依赖于社会力量的平衡,而且要能够确实的保障社会各种力量的基本权益,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一般所说的军队国家化,前提是经选举产生的文职政府,能够有效的控制军队。军队绝对不可以形成一种自我循环的封闭系统,就像缅甸的军队,已经是一个小社会,有自己发达的经济系统,有外界无法干预的干部培养系统,又借助内战不断的强化自己国家统一守护者的形象,这种情况下,军人干政已经很难避免。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西方各国对缅甸民主化所抱的高期望,认为是一种不完美的民主,现在看是一种笑话。当权力基础完全掌控在军队手中,民主只是一个架子而已。
而这两点,正是东南亚国家所普遍缺乏的,即无社会力量普遍认可的法治基础,军队又自成系统。
首先从东南亚各国在二战结束后的情况看起。总体来说,民主制度的建立在东南亚并不具备任何有利因素。对于东南亚国家来说,民主制度从来都是一个舶来品而非内生,而他们随后所进行的民主改革,基本都是遵从于欧洲或美国的民主制度原封不动的照搬而来。例如,泰国选择照搬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缅甸照搬了英国的议会政治,而菲律宾则是照搬了美国的总统制。
而这种“照搬模式”,就很容易会造成该制度在当地面临“水土不服”的窘境。许多东南亚国家此前刚刚从封建王朝或是独裁政府走出,被打成一盘散沙的民众,普遍对民主并无任何具体概念,也没有发达的社会团体,甚至连真正成熟的政党制度都不存在,就更别提什么“民主是生活的一部分”了。
这样的情况很容易造成民众对于民主的认识不够充分,对民主选举的参与度不够高,政治家本人往往就是强力人物,手里有军权或者得到军队的支持(昂山素季的父亲号称缅甸国父,他本人实际上就是军事首领,这是东南亚各国独立时普遍的烙印),在竞选时也不遵循民主制度的竞选流程,当选后更是肆意动用军警镇压民众,而其他社会力量无法制衡,令民主制度名存实亡,民主化倒退速度极快。
例如,泰国的沙立提出的“民族,佛教,国王”三位一体口号受到泰国民众广泛认同,就是民主价值观对社会的渗透不彻底所造成的问题。比起虚无缥缈的民主口号,人们更愿意遵循自古以来的宗教与王权这样的传统价值观。
同时,东南亚国家普遍也缺乏更多支撑民主体制稳定发展的条件。许多东南亚国家依然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很少,大部分居民居住在农村,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也相对更低。尽管人口素质与经济基础并非为支撑民主体制的决定性因素,但毫无疑问,相比于欧美国家成熟的民主制度,市场经济,中产阶级与极高的受教育水平,在如此情况下实施民主将会注定更加困难与不稳定,也很容易被推翻。
并且,对于当时的东南亚各国来说,实施不完善且不成熟的民主制度不仅没有起到稳定战乱后各国的作用,反而加剧了社会动荡。东南亚许多国家在二战结束后都面临着贫困问题严重,社会矛盾尖锐以及受到外部威胁等各种令人头疼的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国家在缺乏法治基础上实行的民主制度,并没有真正稳定国家,反而加剧了社会动荡。在体制不成熟以及各方势力都希望借武力掌权的情况下,民主制度变得极为脆弱,并且很容易被突如其来的强权推翻。而东南亚民众也因为这样的历史缘由,普遍对民主制度缺乏信赖。
还有一点便是,政体的不完善极容易导致腐败问题频出,令东南亚各国民主政权的执政合法性经常受到质疑。在泰国,印尼以及菲律宾,腐败都是令每一届领导人最为头疼的问题。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经评价:“在东南亚,腐败到处盛行,从官僚政权的最高级到最低级,腐败已经成为了所有当权者的生活方式。”通过东南亚各国的军事政变历史可以看出,多次军事政变都是打着“打击现总统腐败”的旗号进行,而民众也自然不会过多地对此反对。
最后,不得不提的便是东南亚国家政府与军队之间的关系。不同于西方民主国家对军队干政的强烈反感与抵触,东南亚国家军队普遍渗透政治和经济极为严重。例如在印尼政治中,军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历届政府对军队的改革不彻底,且军队长期对政治的影响,以军人为主的既得利益集团对政治与经济的影响非常深远,导致民主改革完全无法做到彻底进行。而在缅甸政府,军队在昂山素季上台后依然霸占着议会的四分之一的席位,且控制国防,内政以及边境事务等诸多重要职位。
对于民主政体而言,其中一条不变的原则便是军队必须由选举和轮替的文官政府控制,哪怕是由文人政党控制也要强于军队完全自主,军队干政更是不能允许。而正如此前所提到的,东南亚民众普遍心中对“民主”并无确切的概念以及一个衡量标准。在他们看来,军队干预政治是一种正常且可行的政治途径,因此在军队政变后,他们依然可以为了军队带来的稳定而选择放弃民主价值观。正如澳大利亚学者尼古拉斯·法雷利在形容泰国政治时说道:“泰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军事干预主义,特别是捍卫君主制而推翻民选政府这样的理由。”
参考来源:
《东南亚政治变动》雅克·伯特兰德著 “Political Change in Southeast Asia” by Jacques Bertrand
《东方研究:东南亚研究专辑》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与东方文学研究中心著 https://fh.pku.edu.cn/docs/2019-03/20190307105308207813.pdf
《东南亚到底怎么了?》吉恩·戴尔著 “What’s Wrong with Southeast Asia” by Gwynne Dyer https://www.japantimes.co.jp/opinion/2017/03/21/commentary/world-commentary/whats-wrong-southeast-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