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中国指望消费者多花钱来支持经济复苏

Photo by 褚 天成 on Unsplash

当2021年的第一天,全球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封锁状态时,中国的电影观众却挤进电影院观看爱情喜剧,创造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新年票房。

5.45亿元人民币(8400万美元)的电影票支出,是中国家庭消费高于疫情前水平的最新迹象,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有效地抑制了疫情的传播。

这对中国经济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近年来消费占了经济增长的大部分,对耐克公司等公司来说也是如此,耐克公司报告说,最近一个季度其在中国的销售额飙升了24%,达到23亿美元,这是首次超过20亿美元。

将经济从住房和工业投资转向消费需求,是中国政府的一个关键目标,因为中国正在继续调整发展模式,以实现持续增长,同时少增加债务。去年中国提出了双循环一词,表明中国将再次推动建立一个更强大的国内市场,以使中国免受全球保护主义抬头的威胁。

12月,中国最高领导层首次使用了需求侧改革一词,确认在2021年至2025年的五年计划中,旨在将国民收入的更大份额分配给家庭的政策将成为优先事项。

让经济向消费者倾斜绝非易事。即使在疫情发生之前,家庭消费的增长也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0.5%。但中国不平衡的经济复苏使这项任务变得更加困难。

在2020年第一季度的大范围停工期间,北京向家庭提供的直接支持相对较少,甚至在数千万人失去工作的情况下,仍然把重点放在维持企业的生存上。

虽然在国家摆脱封锁后,工业生产迅速超过了2019年的水平,但整体家庭支出却滞后。据官方统计,去年整体经济增长了2.3%,但家庭人均支出下降了4%。

与其他地方一样,中国的不平等现象也因疫情而激增。能够在家工作的高薪专业人员在收入方面感受不到什么影响,许多人的财富因年初的房价暴涨而增加。

咨询公司贝恩公司的数据显示,K型复苏的一个中国特色是,虽然2020年前三季度日常消费品的支出下降了0.1%,但2020年全年奢侈品的销售额将增长48%。

贝恩公司在12月的一份报告中说:消费的两极分化趋势反映了家庭收入的两极分化,预计即使在疫情结束后,这种趋势也会持续下去。

“需求侧改革”这样一个古怪的名词被提升到流行语的地位,这让人们对中国执政党将采取更多措施解决不平等问题产生了期待。

中国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研究中心主任甘犁说,领导人看到消费问题比以前更加严重。他说,要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必须颁布政策,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均衡,比如提高资本利得税的税率,并将更多的公共支出导入医疗和养老金。

中国之所以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储蓄率之一,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公民在年老或生病时无法指望政府照顾他们。因此,建立一个更强大的社会安全网被认为是提高可支配收入的关键,也是进一步推动中国政府为希望中国企业生产的更高技术含量商品建立市场的目标。

但是,即使在一个自诩为共产党人的国家,再分配也是困难的。北京已经推迟实施房产税十多年,部分原因是来自精英阶层的抵制。

根据摩根士丹利的数据,中国家庭积累的资产相当于2020年年消费额的6%。Gavekal Dragonomics驻北京分析师Ernan Cui预计,现在就业市场已经基本恢复,他们会更愿意把储蓄花下去,“中国消费者能够自己做得更好,部分原因是他们已经存了钱。”

不过截至第三季度,消费者情绪仍不稳定,当时中国央行编制的家庭对未来收入的信心指数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公共交通和旅游等类别的消费仍低于流行前的水平,这表明疫情的威胁仍使消费者持谨慎态度。本月病例的再次出现导致中国北方城市实施新的封锁。

消费者复苏的一个关键考验将是2月份的农历新年。在正常时期,数以亿计的人在全国各地旅行,家庭挤满了餐馆。但是因为当局已经建议人们减少出行,分析师认为消费水平仍将低于大流行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