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什么是法属圭亚那?

文|临溪主人 地球知识局

当我们观察南美洲地图的时候,会发现南美洲东北部有一块区域被命名为“法属圭亚那”,与周边国家相比,显得格格不入。

法属圭亚那所在,全境几乎为丛林所覆盖

目前,法属圭亚那仍属于法国管辖,不但是法国13个海外领土中惟一的非岛屿地区,同时也是面积最大的一处。而且,它在名义上是欧盟的一部分,也是欧洲航天发射中心的所在地

老婆饼里没老婆,欧洲航天港也不在欧洲(从法属圭亚那启程,图:ESA)

面积达8.65万平方千米,比重庆大一些的法属圭亚那,却没有在上个世纪轰轰烈烈的反殖民浪潮中建立起国家。这是因为,一方面是法国的缘故,一方面是当地人也不太乐意。

荒蛮之地

地如其名,圭亚那在印第安语中意为“多水之乡”。

确实,圭亚那地盾是许多河流和瀑布的源头比如壮丽无比的天使瀑布(图:壹图网)

法属圭亚那同周边的圭亚那、苏里南、巴西阿马帕州、委内瑞拉东南部分共同组成了地理学上的圭亚那地盾,拥有未经开发的热带雨林,同时内陆凸起成一片高原。

围绕着亚马孙平原安第斯山脉在西、圭亚那地盾在东北、巴西高原在东南

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当地虽然有部分印第安人定居,但并没有留下任何历史记载。直到1498年,哥伦布第三次远航美洲时才经过当地,才留下了部分文字记录。

大航海时代,西班牙致力于开拓墨西哥、秘鲁等地,葡萄牙则把方向放在了巴西,作为两国势力范围边境的圭亚那地区,就被冷落了。

这两国忙于消化吞下的土地,无暇顾及所以,这地方后来就落到了英法的手中(马罗尼河,图:图虫创意)

当时,圭亚那地区流传着失落的印加黄金之城的传说,吸引了英、法、荷探险家前去寻找。

但这三国的动机各不相同——英国希望发展一处潜在的制糖殖民地;法国认为这里是袭击西班牙船只的前哨据点;荷兰想要将其拓展为贸易网络里的一处中转站。

以科考的名义勘测地理,都想率先抢占地利(偶遇食人族?图:壹图网)

其中,荷兰人首次在圭亚那地区尝试永久性殖民,但荷属圭亚那殖民地也遭到其他国家的觊觎。

1604年,法国人试图在圭亚那地区定居,但在葡萄牙干涉下,法国被迫放弃该计划,直到1643年才在卡宴建立起定居点。

卡宴跟保时捷没关系,但跟马克龙有关系2017年法国大选,他在这里的支持率不低(访问法属圭亚那,图:壹图网)

而英、法、荷、西、葡等国之间的频繁交战,使得圭亚那地区于17世纪上半叶在上述几国中反复易手。对列强而言,重新划分未开发的殖民地远比侵吞欧洲本土更容易。

第二次英荷战争结束时,各方签署的条约中再度明确了法国对卡宴的最终所有权。此后,法国逐渐确立了卡宴周边的统治。不过,英国要到1814年才从荷兰手中攫取一部分圭亚那。

1831年,英国将之整合成了英属圭亚那(英国痕迹,图:shutterstock)

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后期,法属圭亚那的发展近乎停滞,是法兰西殖民帝国的边缘地带,与周边地区的发展程度相比,有一定差距。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劳动人口不足。1715年-1775年间,只有11艘贩奴船离开南特前往法属圭亚那,而同期则有多达299艘前往法属加勒比殖民地马提尼克。

卡宴和加勒比海港口相比航行条件不利,且生活条件更恶劣,所以奴隶贩子也不愿意运输奴隶前往卡宴。

靠着殖民和贩奴,英法荷等列强完成了原始积累(图:shutterstock)

二,土地开发程度低。法属圭亚那的早期农业种植主要集中在土壤不够肥沃的高地上,没有充分开发沼泽。

直到18世纪末,这里才大规模给沼泽排水。但对当地而言,此时大力发展庄园种植点晚,因为其它殖民地的种植园经济已相当成熟。

开船打上门来抓人占地,大搞庄园种植在当时,欧洲各国殖民者玩着相同把戏(图:壹图网)

帝国边缘

虽然英、法、荷在圭亚那地区各自确立了自己的殖民统治,但经营理念却截然不同,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治理方式。

荷兰在当地更注重经济利益,所以行业管控十分严格,在原材料加工业以外的领域长期保持最低限度的投资。此外,荷兰奴隶主也因过于残暴而臭名昭著。

荷兰人是重商主义玩家,挣钱很玩命荷兰东印度公司到处搞殖民,做生意(图:壹图网 & Flickr)

英国在圭亚那地区的殖民政策较为灵活,比如:允许奴隶享有接受宗教教育、参加礼拜、结婚等权利。这样,奴隶在潜移默化之间被英国习俗所影响,从而达到“去荷兰化”的目的。

英属圭亚那后来独立建国,就叫圭亚那这是南美洲惟一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图:Flickr)

同英、荷相比,法国对外国人参与殖民地建设的开放程度明显较低,同时对建立永久定居点的兴趣更大。

由于法国当局一直认为法属圭亚那没什么值得开发的,以至于到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前,当地既无任何立法机构,也无任何形式的政府

19世纪末,卡宴才有了市政厅(图:Flickr)

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时,法国失去了包括北美印度在内的大批海外殖民地。而原本属于帝国殖民边缘的法属圭亚那,一跃成为法国最大的海外领土

七年战争,绝对是英法争霸中的重大转折点经此一役,英国完成了不列颠向日不落的转换(图:wiki)

这时,法国才想起了法属圭亚那,试图在这里建一个“热带魁北克”。为此,法国政府在1763年-1765年间,在法属圭亚那库鲁河周围地区安插了12000名欧洲农民。

然而由于准备不足、管理不善,有近一半殖民者死亡。这场惨剧,加深了欧洲人对圭亚那地区不易生存的刻板印象。此后,法属圭亚那的发展仍然停滞不前。

发展了140多年,这里才开始初具模样(1912年,图:壹图网)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期间虽然有所反复,但法国最终还是废除了殖民地奴隶制。然而,法属圭亚那的种植园经济仍需大量劳动力来维持。

既然大规模移民不可行,那么用来流放犯人是否可行呢?英国流放殖民地政策,让法国人有样学样。

这时,各种英属殖民地,就是绝佳样板囚犯填充了殖民地人口,还节约管理成本(图:nma.gov.au)

1852年,第一批囚犯被流放到法属圭亚那服刑。这些囚犯也被分为三六九等,表现良好的干轻活,表现差的就去干伐木、耕种、采矿这类重活。

走吧,岛上包吃住(图:壹图网 & Flickr)

进入20世纪,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抨击这类侵害人权的政策,加上法国国会时常指责当地监狱从未实现自给自足。1938年,法属圭亚那的流放殖民地政策被废除。据统计,总共有5万多名囚犯被送往这里。

法属圭亚那的恶魔岛,曾是关囚犯的地方许多法国犯人流放的第一站,往往是这里(图:壹图网)

海外行省

由于法属圭亚那基础设施匮乏,疾病流行带来的高死亡率长时间内居高不下,使得当地人口直到1946年仍不满三万。

其中,卡宴有约一万余人,是当时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区之一。在这时,法国才开始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当地生活条件,但仍难以吸引更多移民前往定居。

卡宴风景不错,但旅游和常住是两码事配套不行,就是好山好水好寂寞了

另一方面,二战后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此起彼伏,但法国为了保持自身影响力,仍然坚持维持殖民版图,不愿失去对殖民地的控制。

这样,法属圭亚那被赋予了海外省地位,从而留在了法国版图里。这对法属圭亚那而言,并非不可接受。相反,还能从法国当局那里获得额外的财政补贴。而且,法属圭亚那很快就找到了“致富经”。

法国定期打钱,小日子很润(图:shutterstock)

冷战中的美苏军备竞赛,让法国意识到保持强大军事存在的必要,尤其是战略武器的研发太空探索的能力,更是一个成功国家的标志。

为此,法国在1962年建立了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专门从事这方面研发。起初,CNES的发射中心位于阿尔及利亚,后来因为阿尔及利亚的独立而被迫放弃。

阿尔及利亚房东不允许,法国租客只能搬(原来的发射基地,图:cnes-csg.fr)

于是,CNES开始物色航天中心新址。新的发射中心,至少要符合以下几个标准:

距离赤道近(减少燃料消耗);大场地和低人口密度(确保发射安全);深水港和机场地址必须在法国领土内(确保法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独立性)。最终,法属圭亚那被选中,成为新的航天中心所在地。

看来,法国人喜欢的样子,法属圭亚那都有(航天中心,图:Flickr)

当法国主导欧洲研制的阿丽亚娜系列火箭(Ariane)取得成功后,给法属圭亚那带来了重大的机遇。

圭亚那太空中心(GSC)成为当地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除了每年带来超过10亿美元的收入外,还给当地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该火箭已研发到第6代,但发射计划一再推迟(图:Flickr)

发射中心所在的库鲁迅速扩张,取代了过去流放殖民地中心的圣洛朗,成为法属圭亚那仅次于卡宴的第二大城市。

https://earthobservatory.nasa.gov/images/149082/reaching-for-the-stars-from-kourou(图:NASA)

法属圭亚那的人口因太空中心的存在,而有多达33%时常往返当地和法国本土,也使得当地难以萌生民族主义意识。

所以,在2010年的一次投票中,有高达70%的选民反对增加自治权,投票率也仅有48%,因为增加自治权意味着更少的补贴。

这仍有法军存在,还会搞演习(图:壹图网)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也很正常。对于高度依赖于法国政府财政支持、每年能从中获取5亿美元的法属圭亚那而言,独立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

由此可见,法属圭亚那仍将长期留存在法国境内。

(声明:本文为《地球知识局》授权转载内容,版权归《地球知识局》所有,未经授权和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形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