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经新闻报道,受中美关系紧张、增长前景黯淡以及对经济改革可能倒退的担忧影响,去年下半年,外国公司对华投资跌至18年来最低水平。
根据官方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2022年7月至12月期间,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为425亿美元,同比降幅73%,是自1999年有数据以来的最大降幅。从2020年底到2022年初,半年的平均总额超过1600亿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21%,至842亿美元。417亿美元的净流出是5年半以来的首次。
企业不愿在中国进行新的投资,部分原因是中国“动态清零”政策的影响。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2022年最后一个季度,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包括再投资利润)同比下降35%,至338亿美元,为1996年有可比数据以来的最大降幅。
根据总部位于纽约的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对中国投资的分析,近年来几乎没有欧洲新企业进入。在继续在中国投资的企业中,荣鼎咨询指出了一种“内部脱钩”的趋势,包括大型汽车制造商在内的公司将其中国和非中国供应链分开,以限制技术泄露等风险。
其他公司则缩减了在华业务,或完全撤出,在国际收支数据中可以反映出来,这拖累了总投资额。截至2022年底,中国工业领域的外国制造商和其他公司数量同比下降0.5%,为三年来首次下降。
与此同时,美方和中方在先进技术方面的紧张关系,增加了以中国为供应链中心的公司的风险。截至去年年底,索尼集团已将其在日本、美国和欧洲的大部分相机生产从中国转移到泰国。
中国取消“动态清零”疫情政策后,其经济前景不确定性越来越大,也促使一些公司退出,包括日本外卖餐盒制造商Plenus和眼镜销售商Aigan。
在2022年底取消“动态清零”后,中国政府正急于让经济回到正轨。一些人认为,3月份即将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能会成为政府宣布新经济刺激措施的机会。
商务部数据显示,1月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20%。
但外资流入能否持续尚不清楚,因为在中国政府不顾经济成本采取严格疫情防控措施后,许多企业仍对其持不信任态度。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去年6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4%的成员公司表示,即使政府改变路线,也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恢复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与此同时,据美国媒体报道,中美之间的摩擦继续加剧,美国总统拜登政府考虑全面禁止在某些高科技领域对中国投资。
一些观察家担心,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第三个任期内,指导经济政策的高层可能会破坏向外资开放以来取得的数十年进展。
习近平的亲密盟友李强预计将于3月接任总理一职,他没有按照惯例先担任副总理。与此同时,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以及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等改革派人士预计将离职。
随着外国资本从中国撤出,对东南亚发展中经济体的投资有所增加。
以泰国为例,去年新流入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了36%,达到4339亿泰铢(约合124亿美元)。
富士康于去年11月开始在泰国建一家新的电动汽车装配厂。美国谷物巨头嘉吉公司也计划在泰国建立一座生物塑料工厂。
在越南,经批准的外商直接投资去年增长了15%。三星电子斥资2.2亿美元在河内开设一个研发中心,将容纳约2200名研究人员。该中心是三星电子将越南定位为全球智能手机战略中心计划的一部分。
中国通过吸引外资和技术提高了国内生产率。但现在,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出生率下降,外国投资停滞有可能进一步削弱中国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