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市简报
美国周三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使投资者们看到美联储持续加息给经济带来的影响,引发市场悲观情绪。当地时间1月18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道指跌1.81%,标普500指数跌1.56%,纳指跌1.24%。热门中概股普跌,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2.51%。
1月19日,A股指数全天低开高走。截至收盘,沪指涨0.49%,深成指涨0.87%,创业板指涨1.08%。港股市场则是跌多涨少,两大指数低开低走,截至收盘,恒生指数收跌0.12%,恒生科技指数收跌1.65%。
二、市场热点一览
【中国市场热点资讯】
1、1月19日早盘,受中国交通运输部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联合推出“强国交通APP”消息的影响,中国股市网约车、智能交通概念股开盘冲高。不过,随后交通运输部回应,此事与交通运输部无关。
2、关于辉瑞公司的新冠口服药Paxlovid未能通过谈判纳入医保目录一事,有知情人士向新京报介绍了更多谈判内幕,称谈判最终未成功,原因就是辉瑞报价过高,距离底价过远,且在谈判过程中基本未降价。知情人士还称,“当天包括Paxlovid在内,辉瑞共有6个药品进入医保谈判。前面5个都是副总裁谈的,到谈Paxlovid的时候,副总裁等高管已经离场。”
中国国家医保局已就谈判失败作出回应称,不会再和辉瑞就Paxlovid举行专门的谈判。
3、1月18日上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与美财政部长耶伦在瑞士苏黎世举行半天会谈。
4、1月19日据香港日报消息,香港特首李家超宣布,1月30日起撤销对新冠感染者的隔离令。
5、据中国央视新闻报道,中国人寿集团原董事长王滨被公诉涉嫌受贿、隐瞒境外存款。
6、据彭博社报道,曾在中国政商两界颇具影响力的地产大亨许家印,如今财富大大缩水。根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显示,许家印的身家已从位居亚洲第二富豪时的420亿美元跌至约30亿美元。许家印在政治界也失意了,2008年以来,许家印一直是政协委员。但现在他没有出现在周三公布的、未来五年全国政协委员的最新名单中。
7、1月19日,全球最大矿商必和必拓其首席执行官迈克·亨利发布声明表示:“中国的促增长政策,包括在房地产行业的提振政策,以及优化防疫政策,预计将支持其今年上半年经济状况逐步反弹。”他预计,中国钢铁产量将连续第五年超过10亿吨。
8、快手高层动荡,董事长宿华忙着减持套现。1月19日,快手在港交所公告称,董事长宿华通过大宗交易减持逾5471万股B类股票,合计金额约37.7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3亿元)。此前17日,快手公告宣布,首席技术官陈定佳辞任。陈定佳离职后,由公司两位高级副总裁将分担其职责。
9、近日法拉第未来一张“回家”的海报,引发市场对贾跃亭即将回国造车的猜想。很快,1月18日,法拉第未来宣布与湖北省黄冈市签订战略协议,拟将其FF中国总部迁至黄冈。受此消息影响,FF当日股价涨超25%。
10、中国“艺人管理第一股”乐华娱乐1月19日在香港上市,盘中股价一度涨超50%,引发市场关注。公开资料显示,乐华娱乐于2009年成立,公司旗下艺人包括韩庚、王一博、范丞丞、黄明昊等。
11、1月19日,据中国证监会官网发布,摩根资产管理控股公司受让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5亿元出资(占注册资本比例 100%)获得证监会批准。这意味着摩根资管100%控股上投摩根基金,摩根大通为实际控制人。至此,境内外商独资基金管理公司增至6家,上投摩根基金也成为第二家合资转外资控股获批的公募基金。
此外,中国证监会核准设立渣打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业务范围为证券经纪、证券自营、证券承销、证券资产管理(限于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
【海外市场热点资讯】
1、美国劳工部周三公布数据显示,美国12月PPI环比下降0.5%,为2020年4月以来最大降幅;美国12月PPI同比增长6.2%,预估为6.8%,前值为7.4%。12月份零售销售环比下降1.1%,为2021年12月以来最大降幅,预估下降0.9%。
2、美联储于当地时间1月18日发布的经济状况“褐皮书”显示,自上个月的报告以来,美国整体的经济活动相对没有变化,预计未来几个月经济将小幅增长。 “褐皮书”显示,高通胀率继续降低消费者的购买力,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
3、纽约联储模型显示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达到1982年以来最高。
4、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周三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他的竞选团队正在与社交媒体巨头Meta平台就重返Facebook和Instagram进行谈判。特朗普说:“我们正在与他们交谈,我们将看看一切如何发展。”
5、据路透社报道,金融新闻网站Insider周三援引两位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称,推特计划在未来几周内在公司产品部门裁员50人。此次裁员可能会将公司的员工人数减少到2000人以下。
6、1月19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辉瑞公司CEO艾伯乐在世界经济论坛期间表示,新冠病毒可能会一直存在,辉瑞正努力开发效果能够持续一年的新冠疫苗。艾伯乐表示,新冠病毒可能会一直存在,因此辉瑞正努力开发效果能够持续一年的新冠疫苗。
7、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微软公司宣布,将在2023财年第三季度大规模裁减1万个工作岗位。
8、据CNBC和彭博社报道,亚马逊已从当地时间周三开始启动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本次裁员预计波及全球1.8万名员工。
9、据彭博社报道,在重新推出HomePod音箱之后,苹果正在开发新的智能显示器和更快的电视机顶盒等一系列设备,旨在于智能家居市场上挑战亚马逊和谷歌的地位。
10、当地时间1月19日,新西兰总理阿德恩宣布将于2月7日前辞去总理职务,并宣布大选将于10月14日举行。
【投资风向标】
最近美国接连公布的12月CPI和PPI数据,显示在美联储加息政策的作用下,通胀率正在下降,消费需求被抑制,这让市场几乎可以肯定,美联储下个月将再次放缓加息步伐。
CNBC报道,根据芝商所的数据,周三上午的定价显示,美联储在2月份的议息会议上,加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为94.3%。如果这一预测成真,美联储的基准借款利率将达到4.5%-4.75%的目标范围。
花旗集团经济学家安德鲁·霍伦霍斯特在一份客户报告中写道:“我们正在改变我们对2月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的看法,从50(个基点)的加息改为25个基点的加息,尽管我们认为,预计有可能会出现更大规模的加息。”
不过美联储官员们对是否应该放缓加息步伐出现了分歧。
美联储鹰派官员、美国圣路易斯联储主席詹姆斯·布拉德周三上午表示,他希望决策者保持在一个更激进的路径上,应尽快加息到5%以上不要拖延。
克利夫兰联储主席梅斯特在最新讲话中重申进一步加息仍是必要的。梅斯特预计,政策利率应当比政策制定者共同预测的2023年底5%-5.25%的范围更“高一些”。
不过费城联储主席哈克持鸽派态度,他在周三重申支持放缓加息,认为“未来加息25个基点是合适的”。他还表示,美联储需要将利率提高到5%以上,2025年通胀率将降至美联储2%的目标。
联邦基金期货市场的交易员预计,美联储将在仲夏前把利率推高至4.75%-5%,然后在年底前降息50个基点。
然而,美联储官员在去年12月估计,今年的利率将超过5%,并会保持在这一水平,至少在2024年之前不会降息。
三、重点资讯解读
相比中国2022年不尽如人意的经济增长数据,中国60多年来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更值得让人担忧。
中国严格的“动态清零”防疫政策,导致去年的经济增长率降至几十年来的最低水平之一。为了加快经济复苏的步伐,中国取消了零疫情政策,同时出台了一系列货币宽松政策,放宽了对房地产行业、互联网科技巨头们的监管,推出了支持房地产的“金融十六条”。
然而这些措施并不能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一系列更深层次的结构性挑战,其中一些挑战因疫情而加剧。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经济学家表示,人口快速老龄化、生产率增长放缓、债务水平高企以及社会不平等加剧,将在未来几十年拖累中国的经济增长。
尽管中国经济规模庞大,但从工人的平均收入来看,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经济仍属于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学家说,长期以来,中国领导人一直有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雄心,但人口结构方面的不利因素加大了这一任务的难度。
在中国面临通过扩大消费(而非投资和出口)推动经济增长的压力之际,人口减少意味着消费者减少。
疲弱的劳动力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低迷将制约消费反弹。去年12月,16岁至24岁人群的失业率维持在16.7%的高位,而去年夏天曾达到近20%的峰值。
瑞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王一说,未来五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每年增长可能会放缓至4%左右,低于疫情前的8%左右。
中国经济需要通过增加工人或让现有工人生产更多的产品来实现增长,而劳动力减少可能会抑制经济增长。根据标普全球评级的数据,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在2014年左右达到峰值,预计在2030年之前将以每年0.2%的速度下降。
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速一直在放缓。据非营利研究机构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估计,在截至2019年的10年里,这一比例从此前10年的2.7%降至平均1.3%。
英国华顿咨询公司驻伦敦的副首席经济学家安德鲁•哈里斯(Andrew Harris)表示:“看起来,中国会未富先老。”
不过经济学家们表示,也许还有积极的一面。中国正在增强工厂的自动化和相关技术,取代或弥补不断萎缩的工人队伍。哈里斯说,机器人、人工智能和其他高科技领域的进步“是中国的潜力所在”,这些领域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力,但中国能否成功还不清楚。
与此同时,中国还在坚持通过鼓励政府和企业增加借贷,以投资融资来刺激经济增长。但经济学家警告说,从长远来看,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疫情期间,由于地方政府为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和提振经济,中国总负债占经济的比例达到了高点。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截至2022年6月,非金融部门的信贷达到51.8万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95%。
为了在关键行业实现自力更生,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向半导体、可再生能源和制药等受青睐的行业提供低成本贷款。但这些支出往往涉及生产率较低的国有企业,存在资源浪费和腐败的问题,而且真正创新的东西有限。
牛津大学经济学家、研究助理乔治·马格努斯说:“中国经济在新冠疫情之前存在的系统性问题仍然存在,在某些方面,疫情让这些问题变得更糟了。”
在经济增速、人口增长率双双下滑的压力下,中国经济要如何走出困境?打破惯例连任的习近平能否经受住考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