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新闻报道,今年1月至10月,中国地方政府通过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收入,较2021年同期的峰值减少了55%,加剧了地方财政的困境,也妨碍了政府进一步刺激经济。
中泽克志是《日本经济新闻》驻东京的资深编辑兼社论作家。他曾在中国担任七年记者,之后担任中国分社社长。2014年,他获得了Vaughn-Ueda国际新闻奖。他的专栏文章中说,习近平的政府,在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宫以及国内经济难以提振的情况下,从“战狼外交”转向了“微笑外交”。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
经济学人的文章说,一项新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似乎变得很“懒”,这是怎么回事?
任淑莉是彭博观点专栏作家,专注于亚洲市场报道。她曾是一名投资银行家,也曾担任《巴伦周刊》的市场记者,持有CFA特许资格。她在彭博的专栏文章中指出,由于担心债务增加,中国政府对财政刺激措施持谨慎态度,这种想法缺乏逻辑。
据彭博报道,中国经济似乎呈现一些积极迹象,零售额增速创八个月新高,显示北京最近一轮刺激政策已推动部分关键领域的复苏。国家统计局周五发布数据显示,10月零售销售同比增长4.8%,高于9月的3.2%。
据彭博,知情人士透露,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已加大与全球银行的互动频率,从原先的季度讨论变成有时每周或临时询问,以获取对近期政府经济刺激措施的看法。
10月,中国的信贷扩张放缓程度超出预期,尽管政府债券发行激增,但整体融资增长依然疲软。10月通常是融资活动的淡季。
据彭博报道,中国的贸易顺差今年有望创下新高,全球贸易失衡问题愈发严重,这使中国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摩擦不断加剧,未来可能引发特朗普以此为由的激烈反应。
经济学人的文章分析说,中国政府可能正在为爆发贸易战而保存财政弹药,但是这不一定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