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刊发袁莉的文章,称在经历了三年的打压之后,中国政府新出台的旨在激发企业家信心的31点指导方针,对商界人士来说是空洞的,不会有任何具体的改变。加美财经编译,不代表支持文中观点或者确认其中事实。
华尔街日报报道说,中国的通货紧缩迫在眉睫。劳动力正在萎缩和老龄化。房地产繁荣转为萧条,留下了沉重的债务,消费者加大储蓄不愿花钱,中国经济今年的蹒跚,与日本开始失去的十年之间有很多可比性。
金融时报的报道,解释了在当下的经济形势之下,为何中国政府迟迟没有出台刺激政策。
华尔街日报报道说,由于资金短缺和经济困难,中国各大城市正向西方企业抛出
中国经济在6月份徘徊在通货紧缩边缘,增加了中国政府推出刺激措施的压力,据金融时报。
中国新任央行行长潘功胜将在关键时刻掌舵人民银行,中国经济在疫情后的复苏越来越不稳定,在监管改革中央行似乎也失去了一些权力,据金融时报。
彭博报道说,中国经济摆脱了世界上最严格的疫情社会控制的一年,本应咆哮着帮助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中国央行周二下调了主要贷款利率,包括与抵押贷款挂钩的基准利率,过去五个月中国疫情后经济复苏疲软,人们普遍期待这一举措能够刺激投资和消费,据日经报道。
经济学人的文章说,疫情后中国经济本应蓬勃发展,但现在看着又摇摇欲坠,政府会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