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跟中国家长相反,加拿大父母为何普遍没有名校情结?

今年4月,大学申请季到了尾声。我就读的温哥华一所中学,高三的同学offer拿了一堆一堆的,有意思的是,大部分国际生都要去UBC、多伦多大学、麦吉尔、滑铁卢、皇后大学等名校,遍布加拿大各省。然而本地生(白人)则很多都是就近入学,没几个去其他省的,只申请了SFU、UBC、维多利亚大学等本省的学校。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有几个人明明成绩很顶尖,班上数一数二平均分不下95的,打算去昆特兰大学,弗雷泽溪谷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技术学院……国人一听就很野鸡。

刚开始我也是心里吃了一惊,按照传统的中国思维,学霸就该去排名第一的名校,否则简直是浪费了青春和才华。要是我有着考清华北大的实力,最后读了个什么“武侯区大学”,“郫县技术学院”,全家不得气死。


我十分好奇,问了几个本地的小盆友怎么想的,他们都理直气壮地表示:离家近啊!学费便宜,又有自己想读的专业,温哥华气候好。说得我无言以对,细思……人家说得确实没有错啊。



温哥华

一、名气大的学校研究生和博士课程更强,本科动辄几百人一起上课

亚洲人大都有名校情结,学历是一辈子的标签。而且中国教育水平差距很大,乡村和城市的、985和三本技术学院是天差地别,就业也是名校毕业的有优势,所以在社会制度影响下大部分亚洲人包括这边的华裔都是要拼了命进排名高的大学。

而加拿大教育资源分配非常平均,哪怕是一个不起眼不出名在小乡村的大学各种设施教学资源都不比名校差。本科差距都不大,国人盯着的QS 、US News排名很大程度上是按论文质量、科研成果、国际声誉排名,而这些主要来自研究生和博士,和本科教育其实并没有太大关系。 



多伦多大学


翻译一下,QS排名的评分几大标准:国际学生比例,雇主声誉,学术声誉,每个专业论文引用率。可以说基本上都是靠国际化和科研来提高排名,什么样的学校国际生比例多?肯定是排名高的才能吸引国际生第一输送大国中国学生!国际生带来什么?学费啊!国际生学费是本地生的几倍,一年三四万加币不在话下。


这些钱当然是拿来做科研做研究经费,产出的研究成果和论文又可以提高排名。排名高了,更吸引国际生,国际生越来越多,国际声誉也越来越高,学术声誉也越来越高,钱越来越多,可以做更多的研究……而高国际生比例又可以提升排名分……这就是一个大学产业化的死循环。

而排名越靠前的大学招生越多,近几年加拿大名校产业化趋势尤为明显,过去我们高中一届被麦吉尔录取的人很少,今年我身边的同学拿到offer的都有十几个,多大感觉就是只要申请就发offer,一个普通的乡村高中能被多伦多大学、UBC录取的人都有上百名,完全不像国内,一个学校能出几个清华北大的就很不错了。



加拿大大学都疯狂扩招国际生赚学费,也有一个很大的弊端:一般名校的大一大二课上少则有几百人,多则一两千人,就是听大型讲座,有什么问题课后想问教授估计排队都要排几天。教授们很多都是专心学术研究,教得也不一定多好。能上加拿大名校就不是一件稀奇事,物以稀为贵,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很多本地人都不稀罕去名校。

二、大学择校专业比学校重要,小班教学更受欢迎

加拿大很出名优秀的大学有多伦多大学,UBC,麦吉尔,麦克马斯特,西安大略,阿尔伯塔,皇后大学,滑铁卢大学等等。择校不光要看综合排名,还要看专业,比如滑铁卢的工程专业和精算专业非常顶尖,甚至比多大都更胜一筹;阿尔伯塔的石油工程; 麦吉尔的生物医学; 西安大略和皇后大学的商科……一个名气大的学校,有的专业可能还不如其他学校的教学质量好和就业率高。完全不像国内,985、211的冷门弱势专业出来找工作可能都比二三流大学最好的专业吃香。



麦吉尔大学


有很多排名不是最顶尖的学校的coop课程十分受学生青睐,这种学校一般会和很多公司合作,让coop学生可以有很多实习机会,上一学期学打一学期工,积攒工作经验,工作时间也可以换成学分,对就业非常有利。因为本来就不是走研究型大学而是注重职业训练的,毕业就业比一些名校毕业但缺少工作经验的学生容易很多。所以如果想以本科毕业就工作为主的可以关注哪个大学哪个program的coop比较强,滑铁卢的coop在加拿大本地人心中应该是最好的。大部分想学工程的同学宁可去滑铁卢的coop也不去多伦多大学。


规模小的、不那么出名的大学,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优势小班教学,能得到教授更多的关注。由于重心都在本科教育而不是科研上,这些大学的本科教育质量反而更好。

比如加拿大NB省的艾利森山大学,是所创建于1839年的公立文理学院型大学。地理位置没那么好,坐落于加拿大东部新不伦瑞克省和新斯科舍省交界处萨克威尔镇上。但优势也很明显,本科学生人少,小班教学,一个班只有六七十个人,多次在加拿大麦克林杂志基础本科类院校中排名第一。


艾利森山大学


三、所谓的“野鸡大学”,教学质量和就业前景相当不错

我也曾经参观过所谓的“野鸡大学”,不得不说,对于他们开设的课程和专业,设备是非常好的了。比如牙医助理,教室里有充足的模型和器械,每个学生都可以操作实际演练。教学环境模拟医院场景,非常逼真,很职业化。大学教学楼看起来也是非常大气现代,朝气勃勃,和我之前去的UBC麦吉尔阿尔伯塔大学内部看起来都差不多。




这类大学的劣势在于:第一,生源差很多,录取要求很低,一般60-80的平均分都可以了;其次,开设的专业比名校少很多,因为人数少,需求少。比如麦吉尔大学生物专业会有很多细分的分子细胞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神经科学、药理学、免疫学……选修课也多得多,包罗万象,如基因工程、器官移植、人造组织、蛋白质工程……但像在城镇中的大学规模一般很小,开设的专业不多,可能像金融、建筑工程、人工智能什么的没有,生物就一个笼统的生物专业,都没有细分的,选的课也比较少。



毕竟主要是就业求职导向,研究性强的的基础学科不会很好,不过但凡开设的那几个专业教学水平毋庸置疑,并不比所谓名校差太远。而且因为课程实用,和企业有深度实习合作,学生的就业前景普遍不错。

四、如果是计划移民而且以就业为主,社区大学是很好的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大学尚且如此,中学小学更不用说了。我所在的加拿大城市兰里,其实就是温哥华周边的一个小城镇,人烟稀少,天车地铁都没有。然而就是这里的乡村中学,老师个个都是UBC毕业的大佬,教学水平普遍很高,AP 、IB、法语沉浸课程实验设施什么都不缺,学的内容全省都一样没什么担心的,可以说很良心了。


所以学校里被各大名校录取的人也是非常多,当然基本都是国际生因为本地生很少有这个心思去申请……不像中国,农村里可能一年能考上大学的屈指可数,要有能上985、211 的绝对全村人敲锣打鼓庆祝。

 不光是学校,在加拿大待久了你会发现,富人区和平民区也差不多,每个社区布局大同小异:很多独栋房带花园,有一个complex像是中国的商业区,商业区里面的超市都是一模一样,无非那几个熟悉的加拿大版人人乐家乐福,应有尽有,除此之外都是树林公园。唯一的差别是富人区的房子可能大了很多,内部装修奢华。不过要去偏僻一点的农村,坐拥一片原野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毕竟地广人稀。

温哥华郊区的住宅。摄影:纳兰雪野


所以在这种举国资源平均福利好的状况下,本地生尤其是白人压根没有对名校的执念,有些人就去读大专或者职业学院方便就业,也没觉得丢人。野鸡大学就是国人发明出来的歧视社区大学的专用词,当地人根本没有这个概念。


如果是计划移民而且以就业为主,社区大学是很好的性价比很高的选择。如果要做科研或者回国工作,去排名高的大学更好,尤其是读研读博,名校的科研资源会很多(毕竟本科吸了那么多血)。

不要为了名气,觉得综合排名第一中国人都知道,就盲目选择排名最顶尖的学校,最好还是根据自己的专业和职业规划选最合适自己的。

五、砸锅卖铁供儿读书?加国父母不认

我在个人公号上写文章感慨老外没有什么名校情结后,有评论指出经济能力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私立学校去名校的学生比例就大得多,毕竟很多学生满了18岁爸妈就不给钱了。我顿时反应过来,确实如此,因为身处公立学校,周围的本地同学大部分家里经济条件不会很好。

国际生既然能出国家里就一定有点底子,负担起名校也是不在话下。如果去私立学校调查一番,结果说不定是老外也很多有名校情结。这就是统计学的“Bias”(偏见),任何调查都必须有足够的样本和覆盖到各种不同的群体,否则群体间的差异很容易造成这种一叶障目的扭曲的结果。

为了获取更公正的数据,我又问了几个本地同学,他们的大学学费都是自己打工来积攒,父母基本不会资助,要资助也就施舍一年而已,之后还要还。他们听说中国家长养到大学毕业甚至还要给生活费零花钱,一脸不可置信。或许加拿大人并不是没有名校情结,当然没有中国那么严重,只是大部分学生都必须自己交学费,爸妈一分钱不给,所以没钱去上名校啊!

 
想必私立学校去名校的学生比例会大大增加,因为一般舍得花大钱送孩子去私立学校的家长一般更重视教育,更愿意支付大学学费;家庭氛围熏陶,学生也以进入名校为目标;能负担起私立学校的费用,家里一般也比较有钱,能付得起常春藤大学学费。

由此类推,能进入医学院法学院学习的应该也大都是家里有钱的精英阶层孩子,毕竟要多读四年书,每年学费生活费的开销真不是一般平民孩子能自己打工赚来的。成为了医生律师高收入的毕业生更重视后代教育,赚得多也能付得起学费送孩子去私立去藤校,周而复始。而穷人的孩子,爸妈一分钱都不给,还得自己打工赚学费生活费,恐怕只想赶快毕业找份工作赚钱,更没有机会花钱提升自己。

而且连大学学费都是偏心的,越是毕业后赚的越多的职业比如工程金融生物医学,学费越贵;毕业前景越不好的学费越便宜导致一些看不长远也无法负担高昂费用的学生选便宜的专业读,毕业之后赚的少,后代更没钱去学好的专业,恶性循环……看来想要逾越阶层在哪里都不容易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