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全部
要闻
财富
社会
会员
信息正义
全部
要闻
财富
社会
会员
信息正义
繁体
搜索 for:
搜索 Button
繁体
搜索 for:
搜索 Button
全部
要闻
财富
社会
会员
信息正义
全部
要闻
财富
社会
会员
信息正义
/ 正文
美国华人医生:中国人喝酒为何比西方人更容易伤肝?
December 3, 2019
9:50 am
本文转自微信公号:
七彩娘娘
公号ID:
qicai-ID
作者:
冯雷
这才是微信群的正确聊天方式。
北大生物医预84级校友冯雷医生,一天在北大84级微信群里,和校友们交流起饮酒与健康的关系。大家听了都觉得受益匪浅。
思想的火花,分享出来,才能转化为影响更深远的精神财富。所以,微信群里有营养的话题,也可以跳出那个小小的圈子,造福更多的人。
这就是我们发这篇文章的初衷。
酒精的代谢是个挺有趣的话题,够开一个讲座的。大家有兴趣,我们可以找个时间细谈。简单地说,
饮酒伤肝
。好在肝脏并不像心肝宝贝那样娇弱。肝脏是个解毒器官,经常被各种毒素狂轰滥炸。偶尔来点少量酒精,肝脏是能从容化解的。但是酒精多了,频繁了,就是另一回事。至于说饮酒的好处,要看谁说了。酒厂雇个教授,搞个研究,发篇文章,说茅台酒防癌,你能信吗?
先看一下
AHA Guidelines for secondary stroke prevention。
Alcohol Consumption Recommendations
1
.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TIA, or hemorrhagic
stroke who are heavy drinkers should eliminate or
reduce their consumption of alcohol (Class I; Level of
Evidence C).
2. Light to moderate amounts of alcohol consumption
(up to 2 drinks per day for men and up to 1 drink
per day for nonpregnant women) may be reasonable,
although nondrinkers should not be counseled to
start drinking (Class IIb; Level of Evidence B).
这是针对美国人的。他们酒精代谢能力强于东方人。
饮酒跟中风之间的关系是挺复杂的
。一方面,
有些研究显示,少量喝酒,得缺血性中风的风险会小一点
。但是这些研究往往都有一些问题,就是当中可能有一些 Confounding factor(混合因素),实际上是一些其它的因素造成了这个研究的结果,而不是研究本身。
比如,你要是观察两个不同的人群,一个人群是经常的每天晚饭前喝一杯葡萄酒,另外一个人群呢,是不喝酒的。那么你看这两个人群呢,可能那个每天喝一杯葡萄酒的,得中风的风险就低。但这并不能说明是酒精在起作用。因为这些人每天晚上回来吃饭前能喝一杯红葡萄酒,说明他的生活比较规律。而且,他也不会是很穷的人,很穷的人不会有这个情致去喝酒。那些不喝酒的人,有些是不可能喝酒的,有各种其它的病不能喝酒,或者是有各种原因不喝酒的。所以,当你做这种研究比较这两个人群的时候,当中有很多其它的因素在决定这两个不同人群中风的风险,而不是酒精本身。很重要的就是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地位这些因素。可能跟饮酒是有关联的。
中国人喝酒的方式也和美国人不一样。
美国人下班了同事去酒吧或者去party,一杯鸡尾酒,那都是40°的酒。加了冰。加了其它果汁兑出来的,最后也就是百分之十几的酒精。他拿一杯就喝上一个小时,一边和别人聊天。中国人是干白酒。那一小杯里面的酒精跟美国人那一大杯实际上是一样的,而你一扬脖一饮而尽。这两个喝酒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你那种喝得很快很急,肯定对人体的负担更大,因为一下上来的酒精浓度更大,而肝脏清理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
中国式的敬酒灌酒等同谋杀
。
对于出血性中风来说,酒精是有害的
。即使很少量的喝酒也有很少量的风险,喝的越多,风险越大。
对于中国人来说,我不知道能不能照搬美国的指南。
第一,中国人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高;
再有,中国人酒精代谢能力低
。所以,喝同样的酒,在身体当中产生的乙醛就比白人要多,也就是说喝酒对肝脏的伤害,对身体的伤害更大,因为我们对酒精的解毒能力不如白人。鉴于这种情况,中国人能不能用美国的这个指南,我觉得就很难说,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的是很多的酒,尤其是洋酒,它的成分非常复杂。比如葡萄酒,酒精度其实很低,只有12%、15%,高一点可能有18%的,但是它里面还含有其他一些成分,比如单宁。
单宁主要存在于葡萄的皮里面,所以酿制红葡萄酒的时候,红葡萄酒里面含单宁就比较多。单宁是给酒体比较干涩的那种感觉的成分。还有一个单宁的来源呢,就是橡木桶,因为葡萄酒要盛放,盛放是在橡木桶里头的。橡木桶里有很多的单宁,所以酒越陈,往往就越干涩,因为它里面单宁的含量就更高。
另外,葡萄酒尤其红葡萄里面还有另外一种东西,resveratrol,中文叫白藜芦醇。这个东西也是存在于葡萄皮里面的。所以,在那些颜色比较深的红葡萄酒里面,它的含量也比较多。有些研究认为,白藜芦醇可能能够降低LDL,就是不好的胆固醇,因此可能对心脏病能起到一些防治的作用。
但像刚才上面说的一样,在我们解释这样一些研究的结果的时候,我们都应该持更批评的态度,因为这些研究结果可能都是要打折扣的。喝酒实际上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跟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系。所以有时候并不一定是酒精或者酒精某种程度真正的有用,而是其它那些东西,跟喝酒连在一起的那些生活习惯,可能才真正是有意义的。现在我们有的研究,都不是一种
介入的研究
,它都是一种
观察的研究
,来比较两种不同的人群。而要真正证明这种东西有没有用,得做一个介入的研究。选择两个完全一样的人群,然后让一部分人喝酒,另一部分不喝酒;或一部分人用酒里的某种成分,而不是其它成分,这样才能说明问题。
酒精本身有中枢神经抑制的功能
。所以有人说喝了酒以后,比较放松,能睡得好,它确实有一些这样的功效。这也是为什么喝了酒以后不能开车,因为你神经系统反应会减慢,尤其是运动的协调,就会减慢。因为酒精会影响小脑的功能,所以喝醉了酒有时候会摇摇晃晃,大舌头,动作很不灵活。这些症状跟小脑中风的症状是一致的。
酒精主要是在肝脏代谢的。酒精代谢以后就从乙醇变成乙醛,然后再进一步代谢成水和二氧化碳。醛类的代谢产物,比醇具有更多毒素。举个例子,医院里泡尸体的福尔马林,那就是甲醛。所以你就想,喝酒喝得很多的人,酒精最后在肝脏里都代谢成醛,那就有点儿像你把你自己的肝脏泡在福尔马林里,你想象那是什么感觉。
肝脏里有几种不同的酶可以代谢酒精。中国人、日本人,就是东方人,其中有一种酶比较缺乏,所以代谢酒精——正确地说是酒精代谢产物,也就是醛类——的能力比较差。乙醛要是在血液里面的浓度增加的话,就会让人觉得恶心呕吐,就是喝多了酒以后那种反应。
如果完全没有这种酶的话,你喝一点酒就会醉,就很难受,所以这种人往往根本就不会喝酒,因为喝酒太难受了。而有些人,他还能够忍受一点,他有这个酶能把醛类代谢掉一些。但是,他不一定代谢得很好,所以他可能喝了酒以后不那么难受,而且这些酶是可以激发的,所以你喝多了以后这些酶的功能可能会被激活。但是激活了以后,也有其它的一些问题。因为这些酶不光是代谢酒精,它可能还代谢其它的东西,所以你把这些酶的功能激活,这些酶因为它要代谢酒精,就不能代谢其它的有毒物质,这可能导致肝脏功能不仅仅是下降,还有可能紊乱。所以可能引起其它一些毒素在体内的积累。这个因素也必须要考虑进去。
还有,喝一些比较高浓度的酒,尤其是空腹喝酒,
酒精本身对胃黏膜是一个刺激
。对于那些本来就胃不太好,有慢性胃炎、胃溃疡这种人,空腹喝酒对胃的伤害还是很大的。所以,对这些人是主张要忌酒的。
如果你肝脏因为其它原因已经有问题的话,那显然酒对肝脏会加重损伤,那这些人喝酒就会更有害处。
长期喝酒,容易引起肝硬化
。肝硬化显然又会诱发肝癌。虽然肝脏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但是在再生的过程当中会有细胞分裂,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出现基因复制出错,这就给肿瘤形成的提供了机会。再有肝硬化以后,胆液的分泌,还有门静脉的压力等等都会改变。
然后,肝和胰是连在一起的,所以
喝酒多的人,也容易得急性胰腺炎
。时间长了就转成慢性胰腺炎。胰腺受到破坏以后胰岛素没地方合成了,又
容易激发糖尿病
。所以酗酒是绝对不可取的。
那么少量喝酒,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我觉得有可能是因人而异的。对绝大部分人来说,稍微喝一点酒,应该是问题不大的。尤其如果为了健康而降低生活质量的话,我觉得可能是得不偿失的。朋友聚在一起,饮一小杯鸡尾酒,或者饭前、吃饭的时候一杯葡萄酒,活跃气氛,增加情趣,我觉得这是没问题的。
再有,
酒精代谢以后是产生热量
。一克酒大概产生七个大卡的热量,而一克淀粉、一克蛋白质大概是四个大卡热量,一克脂肪大概是九个大卡的热量。所以酒精的热量还挺高的。要是晚上睡觉前你来一杯酒,这酒下肚了以后晕晕乎乎的,容易入睡。但你也得想到,喝完那个酒是有不少热量进去的,热量进去以后,躺在床上不运动,那最后热量变成什么?有可能变成脂肪。日积月累起来,显然不是好事儿。
问:我的TG偏高(350-400),应该是遗传性的。美国、英国、法国的医生都咨询过,他们都认为不需要用降脂药,只需要继续观察。但我在华山医院心内科的同学强烈建议我用降脂药。这是东西方用药标准不同的原因吗?
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研究确定甘油三酯跟中风有任何的关系。甘油三酯,空腹和不空腹水平相差很多,因为你随便吃个什么东西,里面稍微有点脂肪的话,甘油三酯蹭就上去了。有时候检查要求空腹,但有的人前一天晚上忘了,还是吃了东西,比如十点钟可能吃了夜宵,那第二天早上抽血甘油三酯就会高很多。以前研究,一开始说空腹的跟中风没关系,但是不空腹的有关系。
尤其有一个亚洲的研究,说非空腹的甘油三酯要是高的话,中风的风险就高。但是最近,有人把以前这些研究归总起来进一步分析,发现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如果甘油三酯跟中风的发病没什么关系,那降低甘油三酯也就不会起到预防作用。但是甘油三酯高的人,很多人胆固醇也高。胆固醇的总量是测出来的,而LDL(低密度胆固醇,坏胆固醇)是算出来的,是把甘油三酯除以3,然后从总胆固醇减出来的。所以如果你甘油三酯高,总胆固醇不高的话,那你LDL一定是低的。所以为什么甘油三酯高反而对中风没有影响,可能就是因为他LDL是低的。所以低胆固醇对中风的保护作用比甘油三酯的祸害可能要大很多,所以最后结果就是平分秋色,不好不坏。
问:曾经有个“研究”,说养狗的人群比不养狗的人群多活七年。这也应该是“观察的研究”。因为养狗的人,大多身强力壮,工作、家庭相对稳定。老弱病残谁有能力去养狗?
你说的很对!所以这种观察研究有很多的误区。像你说的,养狗和不养狗的,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人群,他们之间的差别并不仅仅在养狗上面。不是养狗本身对他们健康有什么益处,而是养狗这个人群有关的那些生活习性、社会阶层、教育以及性格等等,这些是有关系的。
问:美国人的酒精代谢能力强于东方人,那西药的用量是基于西方人的metabolism 来决定的吗?
是的,很多药物的代谢在不同人群是不一样的。所以中国药监局要求药厂在中国重复临床实验才允许西药进入中国市场。
问:喝酒动不动就脸红的人是不是对酫代谢能力更低,更应少喝?
脸红是醛代谢能力低的表现。单宁好像也可以让人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