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中国新移民在加拿大就业率垫底,到底是怎么了?


蓝天、白云、完善的社会制度、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些或许是人们热衷于移民加拿大的主要原因。不过,移民之后的生活到底如何呢?近期,一份来自于加拿大媒体《多伦多星报》的报道或许改变了人们的想法。

在加拿大移民部的眼中,拥有研究生学历、数年海外工作经历的申请者是他们青睐的潜在移民。但现实却并没有来自于政府的移民计划这样美好:在一份调查统计中,受访的6402人中有80%的人群找到了全职工作,但是仅有39.1%的受访者目前在加拿大从事的工作与原本的工作有关。此外,拥有加拿大从业经历的人们受雇佣的几率是每有加拿大从业经历的申请者的2.4倍。

而当我们将移民的原籍国与来到加拿大后的就业率比较后,我们发现了更加惊人的数据。在各国移民当中,来自菲律宾的移民就业率最高:达到89.7%,来自巴西的移民列为第二,为89.2%。在榜单的另一端,来自埃及、巴基斯坦、与中国的移民就业率最低,分别为52.7%、56.7%、与59.8%,均不超过60%。


按新移民来源国统计的就业率  SOURCE: WORLD EDUCATION SERVICES

不知道这样的数据是否令人感到诧异,还没有来到加拿大的潜在移民恐怕会开始担忧自己未来的前景,老移民们对这样的数据恐怕并不会感到意外,而现实地说,移民生活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容易。这也是移民、以及他们的后代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

一、做蛋糕、修水管成为了一些华人新移民工作的常态?

对于移民就业困难的问题,负责为移民完成外国学历认证的World Education Services Canada的负责人Shamira Madhany这样说道:“我们经济体的未来取决于我们能否完全认可移民群体来到加拿大前的经验、学历、以及技能,并且确保他们能够拥有达到完整潜能的机会。我们不能够让新移民群体浪费他们的才能。


而这样的问题也在加拿大本地的论坛当中被网友讨论,不过,他们给出的答案显然没有上述答案那样官方。对于他们来说,经历着这些过程的人们,对事情的看法略有不同,甚至还有些有趣。

有人认为,就业率低说明了目前来自于中国大陆的移民群体的现实:“现在国内来的新移民有几个靠加拿大打工赚钱的?大陆新移民三部曲:买房子,给子女找好学校,老公回国。


还有人表示,目前中国与世界的语言和工作环境差异让中国移民的生存更加艰难:“出来看世界刚开始两眼抹黑,怎么能好就业?” 

“没几个工作融入加拿大的,不知道不工作怎么能生存那么多年,羡慕。

“都去做蛋糕,修水管了…谁还做什么工作啊”

在这些评论当中,也有更加切实的案例:“我在安省拿的P-ENG,按说应该跳槽找个更好的工作,结果非常不理想,更难了。结果被美国公司聘走了,到现在为止8年一直在美国工作了两个公司。我的体验是加拿大的工业体系不完整,95%是低级加工业,根本不需要高层次研发设计人才。必然是学历越高,技术层次越高的人越没有市场。怪谁呢?只能怪加拿大的科技水平低下,市场狭窄。我们温莎市有五六千人每天过海关去美国底特律工作,因为很多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在加拿大根本不存在!饱学之士还是快快入籍去美国找工作吧!感觉加拿大许多的政府顾问专家就是一群草包饭桶,没有一个人找到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

在网友看来,调查数据当中体现的情况的确属实,做蛋糕、修水管成为了一些华人新移民工作的常态。而另一方面,在近些年涌入加拿大的大量移民,实际上是依靠中国经济红利而迅速致富的一批群体。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就业率低,也就成为了一件“理所当然”的情况。

2014年北美崔哥的一段视频更加直观地记录下了这样的一段故事:视频的标题名为京剧大师混美国,移民美国的前中国京剧院京剧演员曹晨在美国超市的鱼档内打工谋生。在镜头前,下了班,开着自家奔驰车的曹晨表示,开车回家的这段路,能够唱唱京剧,是自己每天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二、加拿大35岁华人女程序员改行开挖掘机,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


当然,这样的案例并不能证明,来自中国的移民没有在北美生活的能力。出身中国农村地区的孙玲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谷歌程序员。这样巨大的变化,仿佛像是励志小说当中的情节。原本的厂妹变成拥有顶尖技术的电脑程序员,这何尝不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孙玲

美国与加拿大,虽然对移民政策的态度截然不同,但移居两个国家的华人,显然能够在生活当中找到许多相似的地方。当人们发现,自己的毕生所学几乎毫无用处的时候,很难不会感到失望与迷茫。


但其实,如果勇于尝试转型,在加拿大还是有很多适合自己且收入不错的工作机会。

据加拿大媒体报道,35岁华裔女移民李胜男(Shengnan Li 音译)原是计算机科学专业出身,却在毕业后转行干起了建筑工地重型机械操作员的工作。


她在协助重建魁北克最大的立交桥(Quebec’s largest interchange)时,被媒体注意。这一打破建筑工地上的固有性别观念的人物典型,被当地媒体争相报道。


李胜男在接受记者凡妮莎·李(Vanessa Lee)采访时说,”这条路将存在很多年,我可以告诉我的女儿,看这是妈妈为她建造的。


李胜男出生在中国天津,在国内念大学的时候学的是电脑科学专业,就业方向原本是做程序员。





她在2007年,提着两个行李箱来到加拿大魁省,计划攻读管理硕士学位。但就在毕业前两周,她对自己的职业道路有了新的想法,管理工作似乎并不适合自己,而初入社会的她愿意尝试更多新事物。


透过一项工作技能调查问卷,结果竟然建议她可以从事重型机械操作这行。





尽管测试结果很意外,她还是选择欣然签署了一项工作计划,并表示自己此后再也没有回头。


她此前因为在魁北克省的多个大型项目上工作,且决心打破建筑领域的陈旧性别观念,从而获得魁北克省埃勒斯委员会(Elles Committee of Quebec)的认可,也获得了不错的收入。

三、回流国内还是留守北美?纠缠中国移民的世纪难题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来自于中国大陆的移民开始通过合法的方式成规模地移居美国与加拿大。而在这三十多年的时间内,他们的原生国家正在经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样的改变让相当一部分远走他乡的人们开始思考,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真的正确。

如果我还留在国内,我现在早就是XXX”这样的话语在海外群体内,并不罕见。只不过这些假设性的吹水之语,怕是始终无法兑现。

不论是留学生还是移民群体,他们常常热衷于嘲笑自己在回到原生国家时感到的不适应。中国看似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人有些喘不过气,相比之下,加拿大、美国的“大农村”状甚至还显得有些落后。这些大环境、过往的个人经历,种种因素的存在都使得人们对回流与留守的问题开展反复循环的思考。

一面是潜在可能的广阔机会,伴随着的却是令人不能满意的环境、教育资源的稀缺与不公平、以及随时可能出现在其他不可预测事件,而另一面,却是“二等公民”、“永远无法融入主流”这些来自各方信源的“终生诅咒”。


平心而论,在华人移民群体与所在国社会大众之间,除去那些固有的制度性隔阂外,华裔移民群体在语言社交等方面的劣势也使得社区当中的一部分人终究无法走出那层舒适区。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道路上,除去政府的移民政策,社会雇主需要作出的改变之外,每一个个体能够做到的,是客观分析自己所处的情景,结合自己的人生期望,尽力收集相关的信息,以用于判断自己是否应该作出对人生将会有重大改变的抉择。家庭与事业、生活习惯与价值观,对于每一位追求更好生活的个体来说,他们所占据的比例,显然都并不相同。

您是否准备好了每天主要以英语或者法语与人交谈?有些人准备好了,有些人没有准备。

您是否准备好了去适应一套全新的规则,或者是从零开始建立社交关系,远离原本的亲朋好友,并时时刻刻准备面临日后将会经历的价值观冲突?


有些人准备好了,有些人还没有准备好。

移民本身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始终要面对残酷的生活现实。不要期望过高,准备好吃苦,但终能按自己心意生活,未尝不是一种成功。


更关键的是,只要你觉得值得,新移民的就业之路,再苦都不苦。


本文系加美必读读者投稿系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