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SARS非典型性肺炎的疫情。在当时的电视节目当中,每天都有医学与公共卫生的专家接受采访。
比较特殊的是,加拿大最大城市多伦多爆发了亚洲以外最严重的SARS疫情。据统计,大多伦多地区在当年先后爆发两轮SARS疫情,在加拿大当年确诊的375例SARS病人中,45%为医护人员,死亡44例,病死率高达12%,其中大部分发生在多伦多。
在当时加拿大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中,大量的报道称SARS来自于中国,而且使用了大量亚洲裔的照片。这使得亚洲人佩戴口罩的照片与SARS紧密联系到了一起。这些信息导致了巨大的问题:因为这些照片,生活在多伦多的亚裔受到了严重的偏见与歧视,即使他们什么都没有做错。那些带着口罩的亚裔照片,是在亚洲拍摄的,而不是在加拿大拍摄的。
多伦多的SARS疫情来自于一名在香港受到感染的女性。而在多伦多,这导致超过一万人被隔离。在当时,有邮轮公司拒绝来自多伦多的乘客登船,中餐馆、华人超市等商铺遭到了社区的非正式抵制。而当亚洲人在公共场合咳嗽,擦鼻涕时,都会遭到周围人群的白眼。在当时,有人拒绝与亚洲人握手,还有人认为,与他们握手是一种”政治正确”。
一些家长与老师告诉孩子们,远离中国人,这十分可怕。 在当时华人聚居的多伦多城郊士嘉堡,这样的氛围让人感到不适。而在地铁上,机场中,以及医院的候诊室内,乘客们远离他们见到的亚洲面孔。人们开始远离中国城,这使得亚裔加拿大人的生活变得艰难。
据《人民网》当时报道,2003年4月, SARS疫情在大陆及香港地区蔓延扩大,影响所及,全球各地的唐人街都陷入恐慌,华埠商店生意一落千丈,倍受重创。多伦多、温哥华不少华人时时戴着口罩以为自保。各地华人社区有关SARS的谣言满天飞,弄得人心惶惶。
虽然加拿大是一个信息透明的社会,但面对多伦多不断传播的重大疫情,感到紧张是人的本能反应,但还是有一些人反应过度,体现了偏见甚至仇恨的存在。
当时有北美中文媒体报道:SARS在大多伦多地区的蔓延已开始引起一阵恐慌,市区内的许多家药店的口罩都已脱销,而一家专门制造口罩的多伦多医疗用品供应公司则表示,该公司库存的一万个口罩一天就被买光。此外在SARS风暴中,最受影响的则是华人的生意,尤其在多伦多,中餐馆的生意已一落千丈,唐人街街区的餐饮业更是萧条冷落,下降幅度最高达75%。不但华人回避华人商场和餐馆,当地的其它族裔也对华人及华人开办的生意敬而远之。更有少数加拿大人咒骂华人将SARS病毒带入加拿大,甚至牵连到整个亚裔族群。
可问题是,这些亚裔并不见得与发生在亚洲的瘟疫有任何关系。甚至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根本就没去过亚洲。
似乎当时的加拿大社会将亚裔当作了这起瘟疫的替罪羊。在新纳粹与白人至上主义网站中,他们呼吁关闭边境,并散播仇恨移民的言论。他们要求政府对亚裔人士进行特别监控。还有极右翼媒体表示,SARS疫情的发生,就是因为移民法对白人不够重视。
针对SARS在当地华人社区扩散的谣言,时任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于2003年4月10日亲临多伦多唐人街一家海鲜烧腊铺用餐。 《国际先驱导报》等媒体报道,克雷蒂安总理当时公开表示,SARS并非某个族裔特有的疾病。歧视华人是不应该发生的现象。他还说:这里“没有危险,所有的预防工作都做好了”,怕“SARS”就不出门、不上饭店,是没有道理的。他到唐人街吃饭,就是要“做个榜样”。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散播仇恨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不论是纳粹、3K党、还是卢旺达大屠杀等等惨案当中,仇恨与歧视都是激化问题的重要因素。当时的麦克林杂志曾这样评论出现在多伦多的这些种族偏见:这是一次考验我们价值观的重要测试。
加拿大的SARS疫情在爆发后数月并得到了控制。相比于当年人人自危的中国,加拿大境内的疑似病例一共有438起,虽然依然有44人因疫情身亡,但总体来说。疫情本身并没有对加拿大社会与公共卫生安全造成重大影响。比起病毒本身,人们对信息的判断所造成的影响显得更加重要。在生活当中,人们被大量的信息所迷惑。人们不再在意除去标题以外的信息:事实固然重要,但是承载事实的内文和语境更加值得人们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