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chengeng | 在加拿大的职场,华人移民会不会遭遇歧视?(上)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究一下这个话题。



加拿大究竟有没有35岁现象?
前一阵网上新闻报道某巨头科技企业主备裁减所有34岁以上的“老”员工,用更年轻和成本更低的新员工来代替。甚至还采取了每两年和不同分支机构续签合同的方法来减小由于服务年数多而使老员工变成终身雇员的可能性,我们不去探讨这新闻的真与假,而是由此想到一个国内普遍存在的有趣的“35岁现象”。

很多招聘启事都会明晃晃的加上一条年龄限制,通常对应聘者的年龄要求都是不能高于35岁,受这个特殊文化的影响,好多职场中年人工作时不再敢挑战权威,不敢轻易辞职,在工作场合开始表现得唯唯诺诺,只求可以平安做到退休。
很多企业这么做的原因无非是处于成本节约的考虑,毕竟老员工做的久了薪资奖金都不少,而知识体系和工作技能却可能比不上年轻人了。我之前公司里一个同事大姐看了这个报道后给我发了一条微信,她觉得自己如果还在国内之前的那家公司工作很可能现在就被划分到被裁掉的那波人里了,庆幸自己这个年纪目前还能有一份不错的稳定工作。
在加拿大年龄属于绝对的个人隐私,求职者不能在简历里披露自己的出生日期,企业也不能在面试中要求应聘者告知相关信息。这么做就是是要保证求职者可以公平的获得求职机会,不会因为太年轻或者年纪太大被嫌弃。
这绝对是对我们这些大龄移民们的一项福利,加拿大企业这么做除了出于合规和文化认同的角度,也有他们自己的利益衡量,我觉得主要可以归为两点。
首先,由于历史原因加拿大每一代人之间没有明显的教育水平差异,知识技能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的水平都是相差不多的,比如一个大学毕业生的电脑技能并不一定就比快退休的老员工强多少,甚至经验上还会有很多欠缺,所以年轻人的工作性价比优势在加拿大并不明显。
其次加拿大企业文化里尤其看重员工的忠诚度,大家都认为越是在一家企业做的久的员工越是可以把自己的利益同企业的利益绑定在一起,更加全心全力的希望把工作做好,很多公司都会给服务到一定年限的老员工加年假,发奖金,安排出国旅游,鼓励更多员工可以更久的服务公司,用自己的宝贵经验贡献更多价值。
我之前服务的那家公司就是会给所有员工在服务每满五年的时候发一次奖金和感谢信,很多员工也的确做到了从年轻时入职一直做到退休。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由于年龄保密,在加拿大很多人一起工作了很多年也不知道彼此的实际年龄,大家彼此都是通过对外貌来判断对方的年龄范围。尤其是是我们大部分亚洲人在西方人眼里都会显得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我明明就是一个中年大叔的年纪了,有一次去酒吧时点酒还被服务生要求确认了身份证件上的年龄,确认我是到了合法年龄才顺利拿到了自己的啤酒。
最近一阵很多酒类专营店LCBO的门上还贴了一张有亚裔女士头像的海报配上一句话“你猜猜我年龄是多少?”用来解释自己对通过相貌判断顾客年龄的无力感,特别是来应对查一些看起来很像年轻人的亚裔成年女顾客的吐槽。
由此可见不同环境下人们对于年龄认知也是完全不同的,总之来到加拿大,你的年龄的增长并不会成为你职场发展的绊脚石。







华人在职场里遭遇到的歧视
往往来自什么样的一群人?
刚刚谈过加拿大职场里年龄歧视并没有土壤,但不代表说这个国家的职场里不存在其他的歧视情况, 毕竟歧视这东西归根结底来说出来还是来自一群人内心里对另一群人心里的优越感, 任何社会和任何国家都无时无刻的存在着歧视和被歧视,无论东方社会还是西方社会都逃不出这个魔咒。
一些新移民朋友可能心里会猜测在未来自己是不是也会遭遇到一些不开心的情形,可能很多朋友都想不到,加拿大华人在工作场合里最容易被直观感受到的歧视往往不是来自于我们通常会认为的老外们,而是较多的来自我们的同胞。
在加拿大很多老外如果对别人有意见或者看不起的时候为了显得自己还是很有修养和素质的,往往采取的方式的是对你更加的礼貌甚至会达到让你受宠若惊的程度。
据说不单单是在加拿大,在日本也是一样,如果一个同事对你凡事都特别客气,而对别人就很随便,可能就是故意要拉开彼此之间的距离感,内心里估计是有对你的不满意,否则两个人完全可以搂着脖子一块下班去喝酒唱歌了。
这种表现可能是出于一种提高行为反差来提升自我优越感的心里,就像我国历史上多次出现的我们能打赢敌军,但我们就是不追击也不消灭,我反而过让利益给你的一种自我炫耀方式。
但不管他们内心活动如何,至少表面上是体现不出太多的恶意,也相对来说伤害度比较小,只要保持距离彼此相安无事就好了。尤其是加拿大社会对种族歧视者的舆论压力极大,也使得没多少老外愿意表露出自己有种族歧视的倾向,因为这很可能会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大麻烦。
与此对应的是总有些华人不介意在同胞面前赤裸裸的展示自己的优越感,从而毫无忌惮的对其他同胞进行各种歧视之能事。既然都是一样的族裔,肯定不能把这种彼此间的行为称之为种族歧视了,但何尝又不是一种更严重的伤害呢?
在加拿大一些老移民会看不起新移民,觉得他们刚来什么都不懂,不能遵守当地的风俗习惯的同时还带来了很多坏习惯;新移民有些也看不起老移民,觉得他们很多都是偷渡背景,既没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也不愿意认同自己的中国背景;还有些情况是地域黑的转移,最典型的就是大城市来的看不起小地方来的;也有文化上的歧视,比如有讲粤语的看不起讲普通话的,也有讲普通话的也看不起讲粤语的,这些各式各样的歧视都或多或少的被带到了职场中去。
究其原因是海外华人群体的构成成分特别复杂,来自不同的成长背景,拥有迥异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习俗,大陆华人,东南亚华人,甚至印度华人都不少,彼此间的认同感未必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多。



曾经帮我买房的房产经纪就告诉过我他们刚到加拿大的时候语言还没有现在这么好,就只好尽量去华人的公司打现金工,当时大陆移民少,也被老移民们排挤,第一天工作见到同事们时他们故意不理他,就用粤语小声抱怨老板不应该招一个讲国语的家伙进来,中午集体吃饭时也故意不带上他,搞得他当时也很郁闷,不过后来他很开心的说他现在不介意了,经过多年的努力打拼如今自己豪宅游艇都有了,而那些人还在原来的地方搬砖。
我刚登陆多伦多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在多伦多西人公司做了很多年HR的老移民,她每天一看见我就说你们这些新移民真的不应该来加拿大的,因为这里工作很难找的。以她多年HR的从业经历判断,新移民们都应该只能去找找华人小公司的体力工作,只有像她这种有本土教育背景而且可以流利讲英语的老移民才有机会进到西人主导的企业坐办公室。
她说你做移民决定前有考虑过自己在这里能做什么工作么? 我说我当然研究过,多伦多是加拿大的制造业中心,世界500强的分支机构很多,而且财务分析管理职位机会非常多,我很乐观, 稳定后收入应该不低于八万加币的样子,如果转去美国则会更多,她听了之后表情非常复杂,转头过去小声叨咕一句“Are you kidding me?我做了十几年还不到五万,我还是多伦多读的大学呢,我老公当地研究生毕业都找不到工作,算了,我们走着瞧吧。”我笑了笑告诉她“如果将来有机会再见面,我带我的工资单给你看好不好?”
也有一个香港裔的中年猎头大姐曾经以联系工作初面试的借口约我去她的办公室详谈,却信誓旦旦的对我说加拿大的大公司不可能用大陆新移民来做很重要的财务工作的,只有多听她的专业建议才可能在这里谋到一份可以糊口的工作,我当时看着她的眼睛,很惊讶于她的奇葩观点,理解不了她究竟有多少自信可以支撑她觉得有能力来评定一个陌生人未来职场发展的可能性。
其实想想就能明白她只是想推销她自己的求职培训服务,只有越是夸大新移民在加拿大求职的难度,越是能体现她的辅导课程的价值,可这手段也真的是太低级了一点。出门之后我就删掉了她的电话号码,如果将来还有机会相见,我一定要告诉她以后不要再忽悠新移民了,大家都是炎黄子孙在异乡谋生,相煎何太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