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看《名侦探柯南》长大,编程、烤鸡样样都会,这个美国黑人咋没财务自由?

文|黄昉苨


编者按:乔治·佛洛依德之死引发的抗议狂潮已经延续了一个多月,围绕着种族主义、警察暴力、体制改革等各种话题的文章不胜枚举,观点之争、数据之争、代际之争……这些文章从不同的维度让我们看见了这个世界的分裂、团结,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同人的爱、恨。不过,似乎很少有文章提及,那些生活在华人身边的一个个普通黑人,他们到底是怎样的?黄昉苨的这篇文章,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不可多得的视角。她以非常个人化的、富于细节的笔触以及极其平等的视角、毫不猎奇的态度,讲述了两个普通美国黑人的故事。
看起来,这样两个美国黑人的生活,他们的理想、奋斗以至于悲伤,和我们身边那些从小城镇来到大城市的青年、中年并没有什么区别。在我们这里,当然没有“黑人大学”和“白人大学”。但那一堵看不见的墙,也竖在许许多多努力奋斗的普通人之间。有人顶替他人上了大学,平步青云。有人却只能默默咽下“被偷走的人生”,在广袤红尘里奋斗、挣扎,为公平二字喊破喉咙。


近一段时间以来,全美各地因为乔治·佛洛依德之死而抗议得此起彼伏,甚至华人社群也掀起了两代人之间的争论。看到这些口水仗,我就会想起亚当·弗格森,想起斯坦利,想起在佐治亚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认识的那些黑人老师和助教们。

一、初识亚当和斯坦利:只有他们没被我的茫然好问吓走

亚当是我在编程班上第一个熟悉起来的助教,土生土长的美国南方人,爱笑爱闹,还是一个“偏保守立场的温和派”。学编程的那半年,就只一次,他跟我提过现在吵翻天的这些社会议题。

“我的很多白人朋友都会说,他们没有相关经历,但是相信警员的专业能力——警察是受过专门培训的,比我们更知道知道在哪些时刻应该盘查、哪些时候应该开枪。”他当时平静地说,“但是,现状是这样的:任何一个非裔美国人,不管他贫困还是富有,受教育程度几何,来自何其不同的背景,都得面对一个现实:因为自己的长相和肤色,他们就是更容易被警察误杀,更容易被逮捕。这样的现状,真的没有可改善之处了吗?最起码,它是不公平的吧。”

当时我太缺乏对美国社会的理解了,并不懂他在说什么。比起这话里的内容,他的审慎与委婉给我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在校园里遇到的白人学生,聊起社会问题,很少有这么不激动的。

何况,他还比那些象牙塔中的博士生年轻许多。


现在想起来,我真正认识亚当,大概是他向我推荐动画片《名侦探柯南》的那一刻。


虽然这说来有点好笑。一个美国助教,认真地告诉我:“要想学好英文,就得多看英文的连续剧——我给你推荐《名侦探柯南》,特别好看!”

“……柯南?工藤新一那个柯南?”

“你知道工藤新一?!”

一瞬间恨不得有种“老乡见老乡”的亲切感。眼前的这个美国小伙子,其实是看着卡通频道里经英语译制的日本动画长大的。虽然本科毕业已三年,还时不时穿一件“忍者神龟”“火隐忍者”之类动漫主题的T恤,认真地指着上面某个人物告诉学生:这就是我。

“怎么会喜欢看日本动画呢?”我问过他。



他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在网页图片搜索框里打下一部美国卡通的名字,指着弹出来的图片说:“你看看这,美国动画,都是啥玩意儿?”


 两只挺胸凸肚的老虎在屏幕上欢快蹦跶着,亚当已经激动得不行:“你想想《名侦探柯南》,那是什么情节?还有我喜欢的另一部卡通,讲了一个城市,被厚厚的城墙保护着,主人公从小就立志要消灭城墙外的敌人,谁知道长大了才发现,自己的爸爸就是墙外来的人,比起墙外的人,也许城墙才是不公义的——美国动画跟这怎么比?

我虽然是美国人,可我也不傻啊。”

我听得瞠目结舌。

在课堂上遇见亚当的时候,我在亚特兰大已经兜兜转转了两年多,收获了一堆佐治亚理工学院给学生家属提供的简易英语课程的证书,最后实在无事可做,一头扎进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期半年的业余编程课。一个班28个学生,大都是本地人;一个讲师,四个助教,其中八成是非裔——我步入了一个与象牙塔里的美国截然不同的世界。

首先是语言。脱离了象牙塔的“播音腔”环境,人们发音慵懒,语速又飞快。我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傻老外”。我以为我在“亚特兰大”,但其实大家都管这地儿叫“唉打拦打”;我以为打招呼该说“How are you?”,结果同学们在我周围飘来飘去,一会说“我擦”,一会说“擦泼”,听得我云里雾里。

有一天,我们的讲师斯坦利从我眼前掠过,因为口吐了一长串音节,被我截住要求详细解释,他只能无奈地笑着切换回播音腔:“您——最——近——过——得——好——吗——?”

如此茫然又好问,后果立竿见影。很快就只有亚当和斯坦利两位敢于保持住主动跟我打招呼的热情了。

斯坦利好像总是在“哈哈哈哈”,据说他从小就语速极快,因此对他人的茫然似乎已经习以为常,看着我像树懒一样慢半拍地对他的话做回应,还觉得很有意思。亚当自从发现了我也看动漫,时不时就用日语来个招呼。有时候我甚至不大觉得他是个美国人,比如,给他说一个笑话:日本人最粗鲁的道谢方式就是说“Thank you”, 他会笑得停不下来,完全能get到笑点在哪。

二、“财务自由”,亚当接地气的梦想更像一个浙江人

这个继续教育学院的班上,黑人同学的占比,比校园里的别处高了很多;而他们多数人都得焦虑生计。

这让我觉得新奇不已——从前,我跟同学坐她白人中产阶级婆婆开的车,说起新赚到一笔稿费,婆婆叹一口气道:“现在都开始谈钱了呢。”我报名了编程班,同学那不认识中文的白人老公也几欲落泪:“你是个有着非凡才能的写作者,你应该去追逐自己的理想!这样就去学了编程,太遗憾了,我太难过了,程序员怎么比得上写稿子的人呢?你怎么能这么容易就向生活屈服呢?”

而这里,大家谈起钱来,自然得就好像不知道世上还有那种氛围一样。黑人同学阿什莉有天给我看她手机里的一个短视频app,页面上全是中文——她在《华盛顿邮报》的一条新闻里读到说,有些主播靠着在这上面发小视频,一个月能赚10万美元,于是跃跃欲试,让我帮她辨认里面每个中文按钮的意思。

本职工作是某传媒公司工程师的老师斯坦利总鼓励我说:“编程赚钱啊!现在市面上的工作比能干活的程序员还多。我上次不是去纽约出差了一个礼拜吗?我带着老婆,吃的、住的、工作以外去时代广场观光的费用,全是用公司的信用卡刷的!只要你练好了编程的本事,就能过得那么爽,根本没人在乎你的学历,什么都会有的!”



亚当,一边当着助教,一边跟朋友合伙研发着一个“能把脸书和推特结合起来的项目”,一边还跟我打听:在中国认识做小商品的商人吗?听说中国商品又便宜又好,有门路进货来亚特兰大卖吗?


我不禁感叹:这哪是美国人啊,这都是浙江人吧?

作为一个傻老外,我曾大剌剌地问亚当:“你的理想是什么?” 还以为美国人聊梦想就跟吃饭一样理所当然。而亚当吃惊地反问我:“你指哪种?日常生活的那种还是‘世界和平’的那种?”

哦,原来美国人也知道日常与理想之间会有差距啊,我犹豫了一下——“那就对生活的理想?”

“财务自由。”

两年多没听到这么接地气的回答了,我简直要晕过去。

“为什么这么惊讶呢?你觉得‘财务自由’应该是很难的事情吗?”他笑了,然后认真地说:“我并不是要挣花不完的钱去买奢侈品,我是希望,自己的生活不要总挣扎在筹够房租钱、挣到温饱这条线上;我不想总在为钱焦虑,我希望能真正花力气去生活,去追求理想、改善社会。在一个公平的社会,对一个努力工作的人来说,要拥有这种‘自由’,不算太过分吧?”

那时候我也不懂:这样的梦想,放在劝我别学编程的白人博士身上,不就是每个中产阶级生来都拥有的、平平无奇的生活方式吗?

我渐渐发现发现自己好像在穿越一堵墙,一堵长时间在身边、而我作为外国人却极难意识到的厚墙。

有些差异是细微的。几乎每一次,白人听说我不会游泳,就像听到了“我不会走路”一样诧异;而在黑人这里,不会游泳,怎么了?好多人都不会啊,平时谁老聊游泳呢。

此前,说到“美国人”,好像都是敢想敢说的人,心有大梦,要改变世界;虽然勤奋的黑人不知为啥都乐天知命地干着食堂大妈、网约车司机这样的活儿。但在这儿,我遇到的所有人都执着于奔向更好的中产生活,屡败屡战地找寻着工作机会,一边学习编程,一边还努力拗出中上层的社交礼仪,对彼此一次次地说:“哦,真美啊,甜心,这做得真是太惊艳绝伦/奇异绝妙/引人入胜了……” 

只是白人更娴熟。

亚当不得不再次面对“傻老外”直愣愣的问题:“你们感受得到这完全是在瞎夸吗?听着不慌吗?”

他笑了,谨慎地环视左右,然后压低了声音告诉我:“是。但是我们还是得学啊。”

我以前还一直以为,美国人都已经习惯了对更有权势的那头猛烈抨击。说起政治,那自然是糟糕透顶;超市里花花绿绿的商品便宜得不像话,是消费主义的陷阱;连锁快餐店里窗明几净色调温暖,是虚假,伪善,千篇一律;爹妈居然纵容家里的长辈亲戚劝他选一门更能赚钱的专业,更是冷酷无情。

可是亚当会说:“我爹就是揍我,我也会原谅他。”

他不喜欢政府里的政策制定者,但也好像不觉得有必要批评得多激烈。提到他觉得这些人“不接地气”,不大可能真正帮助改善到底层人的生活,也就是摇摇头。

入行已经20年的老师斯坦利,则永远满脸笑容,永远充满希望,休想从他嘴里听到一个不开心的词语。“怒气只会体现人的虚弱无能”,他告诉我,他可以一个人回家去沮丧,但绝不能影响别人。

初时,我以为这是每个人的性格差异,渐渐又觉得,也许更是非裔所面对的情势使然。

三、美国现在还分“黑人大学”和“白人大学”?

时间长了,也许是被我各种分外不客气的“傻老外之问”给冲击的,亚当渐渐愿意跟我多聊一点点别处听不到的话。比较难忘的是,以前遇到的美国人,谈论治安好不好,都是看当地犯罪率;可对亚当来说,亚特兰大是个特别安全的城市,因为这里到处都是黑人。

“我们可以安安心心地出入各种公共场所,没有人会大惊小怪”,他曾对完全听懵了的我解释过,“要是我在一个全是白人的城市,也许大家看见我就会害怕,对不对?虽然大家都说黑人区里治安不好,枪击案多,可黑人枪击都是冤有头、债有主的,我不去惹事就很安全——你想想,美国枪击案那么多,你听说过有哪件是黑人对电影院、教堂或者酒吧里不认识的人射击的吗?”

另一些时候,这种与主流社会的差异会被无视。有面试或者业界前辈来教室参观的时候,他们言行举止都会修正到某个似乎是有某种标准的形象去——谈吐大方,用词典雅,穿着正装,身上散发出香水味儿,尽力不让平时那个拖着双肩包、坐在教室后排被一个网络表情包逗得咯咯笑的自己破壳而出。

这种努力常常以失败告终。但负面情绪是没有的。新的一天,又精神百倍地告诉学生:“当然能找到工作——只要编程编得够好。”



电视剧《亚特兰大》


来美后学了好几次民权运动的历史,每每总是说到1960年代末就止住了。我知道50年代艾森豪威尔总统下令美国陆军部队护送着黑人学生进入小石城中央中学就读,也知道60年代肯尼迪总统下令动用武力把拦在大学门口不让黑人学生进入的阿拉巴马州州长挪开,然后,一切好像就都已经迎刃而解,再也没有问题。但那天,我听到助教和几个黑人学生直白地在谈论“黑人大学”和“白人大学”,很稀奇地发问:“现在美国还分‘黑人大学’和‘白人大学’?”

这几个人被我问得面面相觑。

最后还是亚当回答了我:“谁都可以申请任何大学。但是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有这些学院,大多数的学生都是黑人;而非裔的小孩,也多半会去这些学院上大学。”

“非裔为什么不去最好的大学里读书?” 我差点这样问他,还好很快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太何不食肉糜了一点。



一旦意识到某些点,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提示。亚特兰大被称为“黑人之都”,我所在的学校就位于市中心,综合大楼里还给第一位非裔学生塑了像,可校园里的本地黑人主要都是干杂活的劳务。以黑人社群为主角的电视剧《亚特兰大》中,女主角也问过男主:“你知道普林斯顿大学很‘白’,可还是去了那里,是吧?”他们的女儿到了读学前班的年纪,老师说,这个区的小学没有足够的师资和教学资源,这孩子聪明得就像一只足以推开屠宰场栅栏的小牛崽,让她在这儿待下去会毁了她。

可他们还是犹豫。既是没钱,也担忧女儿会成为班上唯一的黑人。

四、毕业于顶尖高校的亚当为何总是忧心自己失业?

亚当毕业于亚特兰大的莫尔豪斯学院,这几乎是“黑人高校”中最顶尖的一所了,校友包括马丁·路德·金,学校的录取率大约在七成,毕业率只有五成左右。

他本科学过物理,也学过数学,但“学得不好”,所以总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于是再学编程——全栈工程师的技能没有数学家那么难了,可也只让他找到了这份时薪13美元、每个星期工作十小时的兼职。

“在亚特兰大要租一居室公寓,平均都要1000美元吧?当助教,一个月赚500美元出头,只够补贴房租的一半。我还兼着另一份工,时间比这长一点,但赚的钱也就刚刚够支付生活开销。

每个月快到月底那几天,我就特别紧张,生怕自己出点事——会不会生一场病,耽误太久的工作?会不会突然丢了其中一份工作?任何一份工作,只要有一个星期拿不到薪水,我那个月的房租就可能出问题,而欠缴房租是可能会被房东告上法庭的。

我是黑人,很可能因为类似欠缴房租这样的错误,留下被捕记录或者不好的信用记录,这样的话,以后就很难找到工作了。找不到工作,生活就很难回到正轨,多几件事撞一块,也许有天你会在街上发现某个流浪汉是我。”



黑人社区里多得是前车之鉴。


这些都是我很久之后才意识到的。结束了编程班的学习之后,我在学校语言班教学生写论文的素材库里看到了一个《大西洋月刊》制作的关于监狱的视频,里面有一条数据是,从1978年至1990年,一个14岁的白人孩子家长在坐牢的几率从2.4%涨到了4.2%, 而同龄的黑人孩童,家中父母有人入狱的几率从15.2%升到了28.4%。

“这监禁率是如此之高,如此集中于特定人群,以至于我们不再是在关押独立的人犯,而是在监禁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视频的旁白说到。

当然,对于像亚当这样的人来说,真那么倒霉的概率,也是不大的。如果一切顺利,他的未来也许会更像永远乐乐呵呵、没有半个“不”字的斯坦利。斯坦利是出生在弗吉尼亚一处农场上的乡下孩子,考上大学后到亚特兰大读商科,在学校里第一次见到了电脑。

那还是上个世纪90年代。学校里的老师告诉斯坦利,学懂计算机,就抓住了未来。

于是他开始学习编程。本科毕业,虽然拿的是商学院的学位,但他在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UPS)找了一份程序员的工作,在这一行一干就是20年。

如今,斯坦利过上了中产的生活,把父母都从老家接到了大城市亚特兰大,也能有余力给像亚当这样的年轻人匀一点网站开发的私活干干。

我有时候想,幸亏误打误撞地在亚特兰大读了一个编程班,才有机会遇到这些还愿意奋斗成为中产的黑人,看到他们背负那些沉重的、随时能把自己拽回底层的包袱,走出每一步的艰辛。那真是一种微妙而难以解释的处境。

我不能说他们过得不幸福,一个像斯坦利这样的农家小孩,考上的只是社区学院,也能在90年代就有机会接触到计算机;哪怕每个月都掐着日子算钱的亚当,也能用上苹果电脑(虽然是二手的)。只是,身为美国人,与那些肤色更浅的族群相比,他们生活在一个不同的世界里,会面对更多的高墙。

这些墙是如此清晰,以至于非裔社群中的许多人努力过也被绊倒在地,更多人可能仰头看一眼那高墙就放弃了跨越的尝试;这些墙看起来是又如此透明,以至于那些多少享受着特权的族群,虽然也和非裔生活在同一个紧密相连的社会中,却可能几乎看不到也感受不到它。

如果不是来到了这里,我是不是也会自然而然地就陷入因为肤色而随意判断一群人的迷思中?

我问过亚当,如果他生活稳定,不再为财务而操心了,他的梦想是什么。

他说,想让这个世界更美好一点。他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科学技术那么发达,人类却好像还是老做点不入流的事情——比如之前美国,一本正经在每家每户收集“可回收垃圾”,结果“回收”的方式却是把这些都卖给了第三世界国家,祸害当地人的身体健康,这都是在搞什么呢?

这个时候,他又像一个典型的这一代的美国知识青年了。

可他依然还是得给自己找一份正经工作。编程班结业的时候,我第一次想起来问亚当:“所以你的那份主要的兼职是什么?”

“我?……”亚当说,“我是一个厨子啊。烤肉的厨子。”

他最擅长做烤鸡,还有把牛扒和土豆放一块儿烤,加上一点香草,肉汁裹着土豆,特好吃。

这位厨子的领英简历页面上写着如下简介:“我是一位充满上进心的全栈工程师,具有出色的职业道德,能胜任充满挑战或是需要协作的各种工作环境。身为一名程序开发人员,我能以团队为导向,也拥有在特定情况下领导起整个团队的毅力。凭借我在数学专业方面的学术背景,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我可以在压力下清晰思考,并在我认真去做的事情上取得成功。”

班上很多在编程上还蹒跚起步的白人学生还没出编程班就找到了全职工作,但这位助教还是没有着落。我试图顺着他描述的美国朋友理性的思路去捋捋这件事情,人家的HR肯定也是专业的,不会情绪化地想“能不找黑人就不找黑人”;只是,单看简历,同样是半年编程培训班速成出来的人,转行之前是个经验丰富、参与过涉外项目的律师,还是一个个BBQ餐厅的兼职厨师,确实让人倾向于选择前者吧。

今年二月,我在学校里见过一次亚当和斯坦利,给他们送去了回国时买的折扇。看见折扇,斯坦利眼睛发亮:“这就是功夫电影里大侠‘唰’一下就抖开的那种武器?” 我说是的,不禁想到以前看过一部纪录片,说功夫片在美国的流行就是从黑人社群开始的,他们可能一辈子没去过中国,但是电影里大侠一脚踢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牌子那种拳打帝国主义者的“爽”,大家都特别能理解。而亚当拿着扇子研究半天,问我:“这扇子一把多少钱?有渠道能批发到美国来吗?”

两周以后,疫情抵达了亚特兰大。餐厅和学校,都是第一批被关闭的单位。

我在社交媒体上问过亚当过得怎么样,他没有回复。几个星期后,他发了一条状态说,总的来说,隔离以来,老天待他蛮好。

我没有问他那是什么程度的“好”。其实,会有哪个肤色较浅的美国人——和亚当有同等学历、相仿年纪、类似心理状态的那种人,要面对这样脆弱易碎的生活呢?

他这样的人,很可能是不会上街参与抗议的;可我还是怕真聊深了,会为自己在这时候能闭门不出而愧怍。



盖饭内容工场招聘


如果你是人在北美的留学生,华人,特别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北美编辑团队,为我们提供各类型的内容。


你提供内容既可以是外国媒体报道的中文版本内容,也可以是针对某个新闻事件自己表达的观点,还可以是对某个热门话题的见解与分析。你关注的领域既可以是特朗普与美国枪击案,也可以是卡戴珊炫富与汤姆汉克斯献血。我们都欢迎。


我们支持线上签约与远程办公,你宅在家里也能参与到我们的内容制作过程。


内容方向:国际资讯、娱乐资讯的编译稿件、自主撰写稿件。

工作模式:签约固定供稿或按稿计酬皆可;确认工作职责后在家办公线上沟通。


岗位要求:

1、有一定外语翻译能力,能看懂外媒基本报道或纠正机翻错误。

2、对国际新闻、海外娱乐新闻比较感兴趣,有一定文字表达能力。

3、对国内用户的兴趣点比较了解,知道国内的人喜欢看什么。

4、责任心较强,成稿能做到事实准确,文通字顺。


岗位待遇:高于行业平均水准,注意薪酬均以人民币发放。


有兴趣可发简历至job@17getfun.com。


请注明您关注的方向:国际资讯or海外娱乐


 


  • 北美留学、移民、海外生活读者交流群请先加小编微信ID:yiqijianada 转发必读文章并截图,验证后可入群。

  • 商业推广需求请发邮箱:fuchao@17getfun.com


ps:推荐同时关注“加拿大和美国必读”的小号”加美必读”,以防失联。



点击关键词,看更多资讯


加  拿  大百万移民计划 | 孟晚舟引渡 | 小升初

                安省教育 | 富二代绑架 | 魁北克闹独立

美       国美国失业潮 | 北美留学生报 | 漫威上气

                中国黑客 | 高校丑闻 | 赵思雨 | 档案造假

华       人微信候选人败选 | 抑郁症 | 新闻造假

                 张扣扣 | 染香往事 | 压榨华人 | 刘强东

留学移民孩子留学全家移民 | 互联网高管移民

                 出国留学 | 好移民职业 | 雇主移民造假

其       他国人健康 | 超级真菌 | 山东学伴 | 眼保操

                 野鸡大学 | Costco | 制药丑闻 | 圣母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