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新移民初到加拿大,没钱怎么活下去?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七喜出国

 公号ID:2016qixichuguo

很多人望而却步,对未来感到恐惧,无非因为两点,一,未来过的没有现在好,二,失去现有的一切。


 
但有时候,即使我们看了再多的鸡汤故事,其实难得出人生结论。一来真假难辨,二是别人生活无法复制。就像上学时候,每个学霸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咱们照搬照抄也一样学不好。
 
那既然这样,我们索性做一个极端的假设好了。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在加拿大破产了,亦或者一直没有工作,我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之所以做这样假设,是基于一个前提。那是因为我们每做一个决定的时候,往往不考虑会变得如何好,而总是在心里默念,最差会怎样。如果最差的情况可以接受的话,做选择就会容易很多。
 
如果你身无分文,首先面临的是吃饭 、住房和医疗三个人类最基本的问题。
 

     先来说吃饭
 
华人常去的超市如大统华,肯定是去不了了。但我们还有一些廉价超市可选择,比如No Frills 或者 Food Basic。听名字就能感觉出来,一个不玩嘘的,一个是基础食物库。我刚来加拿大的时候一度以为他们是给流浪汉发食品的地方。直到有一次搬家就在Food Basic旁,偶然进去以后,大开眼界。



No Frills的标志是大香蕉,主题颜色是黄色




Food Basic是大绿色


 
超市里服务人员并不多,只有几个在理货、补货。但超市里面一点不凌乱。虽然是廉价超市,物品也是应有尽有。



比如一盒18个装的鸡蛋永远1.99加币,万年不变。



芒果1加元一个,猪排5加元一大盒,苹果汁2.5加币一大桶。


而且,在基础食物超市你会发现,没有了那种现场加工的柜台。比如在华人超市里,经常有负责做美食的阿姨,负责切肉的大叔,还有卖海鲜的小伙。这些统统都变成了切好放在包装里的食品。
 
比如这种肉馅,2.88一磅,都是当天现切好的摆在那里卖。还有这种热狗面包、汉堡面包一袋八个1.97。他们为了有效降低单品价格,也算费劲了心思。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廉价超市为了省钱,会不会脏乱差?不,其实它还是一个正规超市。就是单价便宜到令人发指而已。

No Frills超市一角


 
去了几次这种超市以后 ,我也有时候会思考,为什么他们可以保持常年低价而不倒闭呢?商品以次充好?要不在份量上做手脚?
 
后来因为认识了他们一个分店的店长,我才慢慢发现其中奥秘。其实啊,这些大型廉价超市,和那些精品超市背后都是一个老板。他们把有些卖相很好的食物放在昂贵的精品超市去卖,分留下来的小个头的水果,或者同一批次的蔬菜也会分一部分到廉价超市来卖。


一来是因为受众人群不一样,二来这种廉价超市也可以拿到政府补贴。比如那盒常年1.99的鸡蛋,都是从特定厂家,特定渠道进货,全产业链都有政府监管下,享受高额津贴。
 
如果多去几次以后,你会发现廉价超市,其实并不是穷人的专卖场。而且你更会不知不觉爱上它。不仅是因为它物美价廉 ,更是因为它是一个充满了“爱”的地方。

比如你会在所有廉价超市门口发现二个大桶,上面写着Donate for Food Bank。桶里的食物永远是满满当当,要溢出来了。

开始我不理解他们是用来干嘛的,还和朋友开玩笑说,是不是可以随便从盒子里拿食物。朋友笑话我说,那是捐赠给食物银行的!你可以在超市里购物的时候,多买几盒麦片,几斤牛奶或者罐头,结账以后在出口的地方把他们放在Donate的盒子里,每天会有专人收集这些食物送到政府的食物银行。这些食物会分发给需要救助的人。

有一次家里做饭,等着鸡蛋下锅。我急匆匆跑到隔壁廉价超市买鸡蛋。心想着每次做饭才发现缺鸡蛋 ,索性我一次买五盒吧。
 
结账完后往外走,突然发现一群小学生模样的孩子在老师带领下,拿着手绘画,在超市门口排排坐着。我好奇地问老师在干嘛,一个小朋友跑过来奶声奶气地和我说,叔叔我们在卖画,然后给捐款食物银行。我们想帮助那些无家可归的人。
 
我一听,这分明是惦记我手里的五盒鸡蛋啊!死要面子的我,硬着头皮买了小朋友的画,也顺手把五盒鸡蛋放在Donate Box里了。捐了以后才突然意识到,家里等着鸡蛋下锅呢啊!?于是我特别不好意思的问工作人员,能不能拿二个鸡蛋出来,我只捐四盒半。
 
工作人员哈哈大笑说,不用拿了,我们送你一盒。看,爱都是相互的。
 

     我们去哪里住
 
解决吃食问题容易,大不了不下馆子,每天自己在家做。但是人吃饱了,总不能没有住的地方。所以加拿大政府也考虑到这方面需求,推出了廉租房政策。
 
加拿大廉租房是一项特殊福利,是指住户比不超过家庭收入30%费用居住的房屋,多伦多的廉租屋单位可安排多类选择,帮助家庭,残障者等有需要的人。申请人可以自行选择,到底想申请资助房屋,非牟利房屋,还是合作社房屋等多种廉租屋。
 
其实,申请廉租房设置的门槛几乎不叫门槛,只要是低收入的正常居民都具备申请资格。由于每个家庭情况不同,因此享受的廉租房面积、格局也不尽相同。政府规定,每人所占面积不能少于43平方尺。

住房标准分为:

 如果单身居住,只能申请没有客厅的单人房,当然房间屋面积一定要大于43平方尺

 如果是夫妻二人,可以享受一房一厅的廉租房

 有一个孩子的家庭,可以享受两房一厅的房子

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来说,异性孩子可以享有两个房间,同性孩子只能享有一个房间,当然房子的面积一定要大于人均43平方尺,否则政府将会再多给一个房间。也就是说,如果有一男一女2个孩子,这个家庭就可以申请3房一厅的房子。
 政府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提供了额外的照顾。属于这种情况的残疾人可以多申请一个房间,供照料他(她)的人居住。

入住廉租房费用低廉,主要跟家庭收入息息相关。比如一个家庭的月收入是1200加元,所选住的房子月租为900加元,那么他们应支出房租400加元,余下的500加元由政府负担。
 
虽然廉租房政策实惠,但事实上有一些现实情况也需要看到。首先廉租房需要排期,如果在拥挤多伦多市中心等候时间通常比较久,而北部华人区还好。另外被政府征用的廉租房,相对人员比较混杂,中国人是万万不愿意去的。但是楼宇的设施和设备绝对完善,比如电梯、健身房、阳台、煤气水电、家电设备这些应有尽有。如果申请的是合作社或个人出租的房,然后申请政府补助款的情况下,条件就会好很多了。就像上面的例子一样,如果你属于低收入,租用了一个华人的公寓1500加币,可以向政府去申请超过支付能力部分的租房补助。
 
当然了,我们华人都是要强的一代,只有在彻底没办法的时候,才会想着去申请廉租房。记得我十年前,刚来加拿大的时候,收入并不高。和一个CBC小孩合租在一室一厅的公寓里。他当时把主卧让给我住,一个人住在客厅。就这样我们混在了一起将近三个多月。



你要说那会觉得苦不苦,其实我一点没觉得。一来没有给自己设置任何退路,二来比较坚定自己的想法。你说在中国大学刚毕业在北上广深打拼苦不苦,道理都不尽相同。一个多小时通勤,挤在群租房里,大家都是这样一点一滴奋斗起来了。那时候,换工作、跳槽,随着收入慢慢提高,自己果断就换成了独立公寓了。而那段和别人混租一个房间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来并不会心生抱怨,反而嘴角也会微微上扬。
 
其实现在移民来的这一代,条件都不算太差,远不到需要廉租房或者和别人混住的境况。最简单一个例子,多伦多北面华人区的一室一厅的公寓,1500加币/月绝对可以租的下来。如果您失去了工作,又有伴侣和孩子要抚养,和政府去申请住房补助和失业金基本可以Cover掉一大半的费用了。
 

     生了场大病怎么办
 
无论有钱没钱,其实人最怕的还是生病。赚的盆满钵满的土豪,走到尽头不带走一丝一毫。而在病房外,手术间总会有一幕幕的抉择,难倒英雄好汉。
 
且不论加拿大医疗到底好不好吧,起码有一点我必须要认同,那就是在生命价值上的平等性。你来加拿大时间长以后,一定会发现这个国家没有私立医院。只要看病,就得见家庭医生,大病就要去医院。
 
与美国医疗政策大相径庭,这里去看家庭医生或者去医院,产生的费用都有国家来买单。比如前段时间我朋友得了急性阑尾炎,从急诊到入院、手术以及术后恢复没有付一分钱,只支付了医院停车费十块。另一个客人的女儿因为滑雪导致骨折,从推进手术室,到上石膏,术后随诊,药物等等也没有任何花费。隔壁邻居的妈妈,前段时间诊断出来肠癌,做病理,化验到安排手术,只需要出具健康卡,一切都可以得到解决。
 
但说句实在话,加拿大的这种医疗模式,往积极方面说,是为了做全民兜底,不让一个人民看不起病,保证社会稳定。但往消极方面想,也是牺牲了一部分效率而换来的。
 
由于医生拿固定工资,导致家庭医生每天预约病人数量有限,中国门诊大夫一天看一百个病人不成问题,而我的家庭医生一天最多只看二十人。医院为了提高效率,把病情划分等级处理,急病和需要抢救的优先安排,而一般病情都要等待处理。于是导致很多习惯了高效率看病的中国人产生了不少的抱怨,也可以理解。
 
但转念想想,高效率的医疗运转其实也是牺牲了医生个人或者部分穷人的利益而换来的。所以不能说那种政策更优,只能说各有利弊。加拿大用全民都可以看的起病,看得起重病的方式,来帮助人们摆脱后顾之忧,也不失为变相激发社会创造力的方法。人生的任何阶段都不担心重来,不正是社会美丽所在嘛。
 
在这里要说明一下,在加拿大看医生,住院全部免费,但是在医院外产生的个人药费是需要自我承担的。

什么意思?

举个例子。如果你因为肺炎去看家庭医生。首先你需要和家庭医生预约,这里会产生一个医生的问诊费用。然后医生会给你开一堆检查单,如X光,血常规,尿常规亦或者CT等等,这些检查也会有很高昂的费用。一系列检查完毕以后,医生诊断你是轻度肺炎,无需住院,那么他会开一周量的抗生素。你拿着药单到安省任何一个药房都可以买药。
 
上述费用中,医生的问诊费、血常规、尿常规、X光、CT均不需要付费。但是去药店买的抗生素需要自己付费。


药费部分主要分六种情况支付:

 纯自费

 有个人医疗保险,负责支付药费

 有正式工作,单位购买的医疗保险支付药费

 残障人士通过安省ODSP计划全免药费,且每月有额外1500加币左右现金的生活补

 低收入人群通过安省TDP计划免除或者减免药费

 老年人药物共筑计划SCP



这么多方式,其实移民多年的人有时候都不甚知道。我们抛开自费、医疗保险来说,如果是低收入人群或者残障人士,完全也不用担心高昂药物的问题。
 
还有这个TDP计划,会根据你上一年的收入来确定你需要支付药物的比例。比如你2019年的收入是0元,那么 2020年购买药物基本就不用花钱。如果上一年收入3万加币,那么2020年每购买一千块加币的药物基本只需要承担50块加币左右的费用。而且在这个TDP清单上涵盖基本所有必须药物,包括进口药物。
 
所以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导图梳理:



     其他生活的方法
 
其实,除了吃饭、住宿和医疗方面的保障以外,这个国家还想了很多办法让你来尽快适应社会。比如一直给到18岁的牛奶金,生的越多给的越多。还比如免费的英语培训、语言培训的生活津贴、就业指导等等。
 
先说这个免费英语班,一般叫做ESL。

在多伦多每个社区都有这样的学校 。我记得刚来的时候我还去过密市最大的一个ESL培训中心,足足有一整个中学那么大。ESL培训中心会先帮助新移民做语言测试,然后根据你的英语水平被分派到不同等级的班级里面学习。


 
一般ESL的一期课程的周期是三个月,三个月以后会进行考试,如果成绩合格就可以晋升到上一个级别的ESL班级。如果顺利从ESL毕业,学校还会帮你申请大学就读。
 
ESL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你会发现你的同学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不同年纪。有时候你会和一位阿姨成为忘年交,也可能会与一个韩国小伙伴打成一片。ESL的课程也不是死板一块,他们会经常组织同学参加夏令营,社会义工活动,寓教于乐中提高大家的英语水平。
 
当然ESL由于受政府资助,来这里学习的同学不需要付任何的费用的。如果你是在魁北克读法语课程,政府还会每个月给你生活补助。很多人为了拿生活补助特意跑到魁北克读法语,但法语实在是不容易学呀。
 
同样不需要付费的还有帮你修改简历和找工作的机构。比如这个机构叫做Randstad,就从政府拿资助,帮助新移民更快就业。他们实体的办公地址遍布多伦多,只要你拿着枫叶卡走进去,就会有专员来跟踪你的案件,指导和推荐你合适的岗位去应聘。







     总结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来到异国他乡我们中国人,永远是最好强,吃苦耐劳,敢打敢拼的一群人。虽然大多数时候,我们不需要这些帮助,但我在这里只是想把最坏的可能性告诉你们。如果真的有一天当我们陷入困境,能让我们熬过苦难的也许不是那些酒肉朋友,也不是曾经最信赖的伙伴。人心靠不住,唯有靠制度。如果一个地方,能让我们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可以无所顾忌的出发,才会有更大的胆量去过好精彩的一生呢。
 


加美必读正在招聘新媒体实习生,详情请点击超链接。



盖饭内容工场招聘


宅在家里,用内容制作能力来挣钱。


内容方向国际新闻、财经、科技和娱乐的编译与自主撰写稿件。


工作模式:签约固定供稿或按稿计酬皆可;确认工作职责后在家办公线上沟通。


岗位要求:

1、有一定外语翻译能力,细致,能看懂外媒基本报道或纠正机翻错误。

2、中文写作能力强,对好的文字有追求。

3、对国际新闻、海外娱乐新闻有兴趣。

4、对华人的内容需求和热点话题敏感,有制作优质内容的冲动。

5、责任心强,成稿能做到事实准确,文通字顺,逻辑清楚。



岗位待遇:高于行业平均水准,注意薪酬均以人民币发放。


有兴趣可发简历至job@17getfun.com。


请注明您关注的方向:国际新闻、财经、科技和娱乐。


 

  • 必读头条二条大征稿

  • 求移民与留学经历,加拿大华人生活感悟,亲历和采访均可,头条稿费最高可达千元。要求事实准确,逻辑清楚,只要是真情实感,文字朴素最好。

  • 投稿邮箱:yiqijianada@qq.com

  • 北美留学、移民、海外生活读者交流群请先加小编微信ID:yiqijianada 转发必读文章并截图,验证后可入群。

  • 商业推广需求请发邮箱:fuchao@17getfun.com


最近,微信修改了公号推送规则,不再以时间排序,而是根据每位用户的阅读习惯进行算法推荐。也就是说,要么,加美必读和大家的见面变得“扑簌迷离”,要么就是加美必读会在你们的订阅列表里“自然死亡”。


如果你仍然希望以留学、移民、生活的新视角观察加拿大和美国,如果你也和我们一样推崇平权、多元的价值观,希望你能将加美必读列入你的“星标”,以免我们在茫茫的信息海洋里擦身而过。


如果你还没有关注加美必读,那就麻烦你先扫码关注,再加一下“星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