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评《美国内战》| 比坦克更重要的故事

 

Information-Justice|信 息 正 义 


 

【前 言】

 

电影《美国内战》(Civil War)中的一幕。

 

5月12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其美国新闻频道而不是娱乐频道刊发了一篇特殊的影评,评论对象正是时下正在热映的反乌托邦政治电影《美国内战》(Civil War)。作者约翰·布莱克 (John Blake) 也并不是一位影评人,而是CNN负责撰写有关种族、宗教、政治等主题的资深撰稿人。

 

这篇文章是作者对流行文化的感慨,流行文化其实就是一面镜子,反映一个时代的文化情景和意识形态。

 

并非电影制片人不愿意拍摄一些振奋人心的电影,而是反乌托邦题材的电影今天更有观众,更能叙述今天的故事。

 

今天的故事里充满了撕裂感、复仇情绪、受害心理,以及被抛弃、被遗忘、被歧视的情绪。

 

难道今天的美国的社会现状真的如此糟糕吗?

 

从新冠走出来的美国,无论是经济或社会安全,虽然不完美,但都在稳定进步中。相对于川普的浮躁和出格的行径,拜登总统上台以来所要营造的氛围就是平稳、沉着的联邦政府。

 

然而,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对现实如此不满意呢?为什么“美国大屠杀”的语境会如此甚嚣尘上?为什么美式民主正濒临极大的挑战?

 

这一切不过说明了,一个超级煽动家所可能带来的灾难。

 

无论如何,本文点出了:今天被负面消息轰炸而麻木无助的美国人,他们虚弱的心灵需要接受一些新故事的喂养,激活他们想象力的空间,以超越那些乌托邦或反乌托邦的科幻假象,在一个多元的现实里,体验人世间真实的爱心、温暖、友情和群策群力的可贵。

 

纽约的自由女神像是代表美国的一个符号。它基座上所刻的诗仍然象征着美国可贵的一面。

 

历史上,美国人经常没有做到美国开国的理念,但那并不是说,这些理想是错的:

 

将你那疲倦的,可怜的,

你们渴望自由呼吸的芸芸众生,

你们熙熙攘攘的海边可怜垃圾,

把这些无家可归、饱经风霜的人

送到我这里来,

我在金色的门边举起我的灯笼迎接!

—— 埃玛.拉札勒斯(Emma Lazarus)

(By 临风)

 


* 译文有个别删减。编者对文中小标题进行了部分改动。另外,为便于手机阅读,对译文也进行了断行分段处理。


流行文化今天的危机 ——《美国内战》传达的信息比所描绘的暴力更危险


本文为非营利调查新闻编辑室“Information Justice信息正义)”编译作品。欢迎转载、分享、转发
 
文:约翰·布莱克
译:临风
编:新约客

CNN截图。本文发表于2024年5月12日,题图为电影《美国内战》剧照。作者约翰·布莱克是CNN资深撰稿人,著有《比我想象的更多:一个黑人发现了他从未了解过的白人母亲》(More Than I Imagined: What a Black Man Discovered About the White Mother He Never Knew)。链接
https://www.cnn.com/2024/05/12/us/civil-war-movie-democracy-blake-cec
比坦克更重要的故事

 

2022 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一个月后,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提出了一个看似妄想的大胆主张。

 

赫拉利在一篇关于乌克兰人民英勇表现的文章中提出了他的主张。他赞扬了陷入困境的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在似乎必死无疑的情况下,他拒绝逃离自己的国家,并告诉可能的救援者,他需要的是弹药,而不是搭便车。他赞赏蛇岛上寡不敌众的乌克兰士兵对俄罗斯军舰回应“去你妈的”,以及用身体挡住俄罗斯坦克的平民。

 

这位《智人:人类简史》一书的作者赫拉利说:

国家最终是建立在故事上的。

 

每一天都会有更多的故事,乌克兰人不仅会在未来的黑暗日子里讲述这些故事,而且会在未来的几十年和几代人中讲述……这就是国家赖以建立的东西。

 

从长远来看,这些故事比坦克更加重要。

 

但还有另一种类型的故事在美国受到追捧 —— 这种故事可能会导致国家解体。

 

新上映的热门电影《美国内战》在全球超过一亿美元的票房,它是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的最新例证:

 

我们似乎不再知道如何讲述精心制作的故事,来反驳那些将美国民主描绘成注定要失败的故事。

 

 

在《美国内战》中,坦克践踏民主。

 

影片描绘了一个即将到来的美国,由于地区分裂和民兵暴力而四分五裂。

 

影片中出现了法西斯领导人入主白宫、一场未遂政变以及美国人在街头随意互相残杀的故事。

 

一位评论家称编剧兼导演亚历克斯·加兰(Alex Garland)的这部影片“非常大胆地直面现实,想象出在美国令人难以想象的景象”。

 

当你考虑到《美国内战》等电影的受欢迎程度时,很难想象美国会有其它的未来。

 

在流行文化中,大多数关于美国现状的故事都以失败告终。它们与任何国家克服困难时期所需要的充满希望、团结一致的故事背道而驰。

 

借用美国前总统川普的一句话,“内战”是一种日益壮大的娱乐类型的一部分,可以被称为“美国大屠杀”。

 

《行尸走肉》(The Walking Dead)、《国定杀戮日》(The Purge)、《饥饿游戏》(The Hunger Games)、《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和《最后生还者》(The Last of Us)等反乌托邦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都在想象一个由环境、政治或公民社会的坍塌引发的美国地狱般的未来。

 

反乌托邦的惊悚片并没有什么问题。它们是警世的故事,与《启示录》一样古老。

 

但他们传递的信息可能比银幕上描绘的暴力更危险:民主的崩溃不可避免。美国人永远无法超越部落主义。抵抗是徒然的。

 

当我们在讲述穿着莱卡衣服的超级英雄们从不同星系联合起来拯救宇宙的故事时,却不能讲一个表现美国人联合起来拯救我们国家的通俗故事,这是有问题的。

 

 

一个国家需要有个团结的故事

 

过去不是这样的。

 

曾经有一段时间,当美国的民主受到威胁,电影制片人通过制作激动人心的电影来做出回应,旨在振奋美国人的精神,为未来的战斗做好准备。

 

以1942年的经典电影《卡萨布兰卡》为例。它证明你可以讲述一个扣人心弦的爱国主义故事,而不会显得多愁善感或无聊。

 

在影片中,汉弗莱·博加特(Humphrey Bogart)饰演瑞克,他是二战爆发时摩洛哥一家夜总会的愤世嫉俗的老板。这部电影因其经典台词而被人们所铭记 —— “看你的了,孩子”(Here’s looking at you kid)、“我们永远拥有巴黎”(We’ll always have Paris)、“围捕惯犯”(Round up the usual suspects)。

 

《卡萨布兰卡》剧照:杜利·威尔逊、汉弗莱·博加特和英格丽·褒曼

 

然而,瑞克的另一句经典台词 —— “我不为任何人伸张正义”(I stick my neck out for nobody)—— 暗示了《卡萨布兰卡》拍摄的深层原因。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珍珠港事件之前,当时许多美国人都不想卷入欧洲冲突。阿道夫·希特勒的纳粹战争机器似乎势不可挡。法西斯主义正在全球蔓延。民主的未来似乎黯淡无光。

 

瑞克以冷漠和玩世不恭的态度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但有一天晚上,当他的旧情人(由英格丽·褒曼饰演)走进他的俱乐部时,她不仅重新点燃了他们的爱情,也重新点燃了他的理想主义。

 

克里斯托巴尔·贝里-卡班(Cristóbal S. Berry-Cabán)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这部电影是爱国主义的号角,肯定了国家的使命感。影片强调了集体的努力和个人为更伟大的事业做出牺牲的价值。它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描绘成一场人民战争,典型的特点是一群不同民族和种族背景的人聚集在一起,经受考验,并被塑造成一支专门打击法西斯主义的(力量)”。

 

那个时代的其他电影也选择讲述类似的故事。好莱坞传奇导演弗兰克·卡普拉(Frank Capra)在二战期间制作了一系列七部爱国电影,名为《我们为何而战》,号召美国人团结起来对抗法西斯主义。

 

艺人弗兰克·辛纳屈 (Frank Sinatra) 是20世纪中叶美国男子气概的典范,他主演了一部名为《我居住的房子》(The House We Live In)的短片。今天它会被贴上“觉醒”的标签。

 

在影片中,当辛纳屈看到一群年轻人追赶一名犹太男孩时,他介入了。他告诉他们“除非是纳粹或蠢人,宗教无区别”。这部电影最终被美国国会图书馆选为具有“文化和历史”意义的电影。

 

辛纳屈后来录制了一首与电影同名的歌曲,并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演唱。其中包括诸如“我看到的面孔。所有种族和宗教。这就是我眼中的美国”。

 

弗兰克·辛纳屈在《我居住的房子》中的剧照,1945 年

 

其他二战时期的电影,如强调美国种族和宗教宽容的《别傻了》(Don’t be a Sucker),也强调了同样的信息。在2017 年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的新纳粹集会后,该影片(再度)迅速走红。

 

对于经历过越南战争、水门事件、9/11事件和1月6日事件的美国来说,这些黑白电影可能显得过时且理想化。

 

一个国家需要有个团结的故事,就像人类需要氧气一样。

 

《不曾存在的国家:重建美国的故事》(The Nation That Never Was: Reconstructing America’s Story)一书的作者,历史学家克米特·罗斯福(Kermit Roosevelt III)说:

故事是维系一个国家的根本。

 

你必须有一些东西激励人们为国家做出牺牲。如果要打仗,就必须有人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

 

但我们却更经常呼吁他人做出牺牲,勇挑重担,弘扬正义,帮助弱势群体。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又回到了制作笨拙宣传片的时代。但罗斯福表示,我们应该记住,大多数故事都包含一些宣传元素。

 

“我们有这样一种观念,认为宣传是不好的,意识形态是不好的”,罗斯福说:“但我认为历史和教育本质上都是意识形态的,都有自己的视角,都在试图传授经验”。

 

 

里根和奥巴马

 

美国一些最有才华的政治领导人深知这一教训。记忆中最近最有影响力的两位总统 —— 罗纳德·里根和巴拉克·奥巴马 —— 都是讲故事的大师。他们讲述的故事让美国人相信民主、相信彼此以及国家的未来。

 

1989 年,罗纳德·里根总统在第二任期结束时向全国宣读最后一次演讲。

 

里根在告别演说中讲述了一个关于美国活力的故事,这与辛纳屈的《我所居住的房子》相呼应,他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他说美国的伟大源于移民。

 

里根说:

当其他国家固守陈旧的过去时,在美国,我们为梦想注入活力。

 

由于一波波新移民涌入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我们成为一个永远年轻的国家,永远充满活力和新思想,永远走在最前沿,永远引领世界走向下一个前沿。

 

这种素质对我们国家的未来至关重要。

 

前总统奥巴马引用他的个人故事作为相信美国的理由,尽管这个国家历史上并没有实现其理想。奥巴马的母亲是来自堪萨斯州的白人,父亲是来自肯尼亚的黑人,他表示,他的崛起之旅证明了美国梦是可能实现的。

 

他在2004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演讲时说:

“我站在这里,知道我的故事是更广阔的美国故事的一部分,我欠所有前人的债,在地球上任何其他国家,我的故事都不可能发生”。

 

这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演讲让他最终进入白宫。

 

人们很容易将里根和奥巴马的故事斥之为高明的演讲撰稿人的产物。有哪位候选人不称美国为伟大的国家,不信誓旦旦地说,在自由的国度和勇敢者的家园,一切皆有可能?

 

巴拉克·奥巴马在2004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演讲 。

 

但是,近年来美国的主要政治人物通常不会讲述这种团结的故事。

 

前总统川普在2017年就职演说中创造了“美国大屠杀”一词。

 

他经常描述一个更像《美国内战》电影中所呈现的失败的美国,他在今年一月份宣称“我们是一个衰落的国家,我们是一个失败的国家”。(他或许没意识到,这个国家因他而失败!)

 

他那样说似乎并没有像伤害《美国内战》的制作者那样伤害到川普自己。

 

而且,说实话,对于被奴役的美国人的后代、二战期间被关押的日裔美国人以及今天那些对无视民主准则的政客和法官感到失望的人来说,美国伟大的故事听起来可能很空洞。

 

今天我们怎样才能讲述一个既不忽视美国历史的残酷性又仍然激发人们对未来的希望的故事呢?

 

过去还有另一个人物或许会帮助我们。

 

 

为民主提出一个感性的理由

 

被称为“民主诗人”的十九世纪作家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说,美国就是他最伟大的诗篇。通过诗歌,惠特曼做到了今天许多人似乎无法做到的事情——他让美国的多种族、多宗教民主变得发自内心、令人兴奋,而不是一堂公民课。

 

在《我自己的歌》中,惠特曼生动地将美国描述为“多民族的国家”,并谈到他自己和他的国家,“我来自各种肤色和种姓,各种阶层和宗教。”

 

今天读惠特曼,人们会被他对作为一个美国人意味着什么的广泛定义所震惊。

没有人被排除在外——他对船夫和挖蛤的人、农民、教会执事、逃跑的奴隶、妓女和总统都一视同仁,“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都属于你”。

 

沃尔特·惠特曼(1819-1891),美国诗人、作家

 

历史学家伊恩·比科克(Ian Beacock)说,惠特曼为那些想知道如何捍卫民主、抵御预言民主灭亡的故事的人提供了答案。他建议他们采用惠特曼的方法:

 

为民主提出一个感性的理由,既要吸引那些已经拥有权力的人,也要吸引那些还没有权力的人”。

 

他说,首先要诚实面对其他政府模式的吸引力,比如法西斯主义。

 

比科克写道:“很明显,自由和平等比被统治要好,但这比统治人更好吗?对他人施加权力也是一种诱人的感觉,尽管是一种黑暗而危险的感觉。”

 

比科克说,许多民主政体之所以“解体”,是因为其公民变得自满。民主难以维持,因为它不断要求妥协。他说,人们往往会去寻找看起来更省事的替代方案。

 

比科克说,惠特曼讲述的民主故事激發了人们的情感,而不仅仅是理智。

 

“这也许是惠特曼对民主思想和实践的核心贡献:他提醒民主的捍卫者不要忽视政治感情(“逻辑和说教永远无法说服人”),自治要想长久,就必须吸引人的感性”。

 

 

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故事

 

奥地利哲学家伊万·伊里奇(Ivan Illich)曾被问及改变一个社会最具革命性的方法。他说:

革命或改革都不能最终改变一个社会。相反地,你必须讲述一个新的强有力的故事。

 

一个有说服力的故事,它能扫除旧的神话,成为人们首选的故事;

 

一个具有包容性的故事,它能将我们过去和现在的所有碎片汇聚成一个连贯的整体,甚至为我们的未来带来一些光明,以便我们能迈出下一步……

 

2024年的美国人决定如何讲述国家的故事,这还有待商榷。

 

但不应该讨论的是,这样的故事是否有必要。

 

现在难道不是我们讲述一个未来美国的新故事的时候吗?在这个故事里,白宫不会化为灰烬,公民不会互相残杀。

 

《美国内战》的票房成功确保了更多的“美国大屠杀”故事可能会出现在我们面前。尽管影片不带任何政治立场上,但它传达的信息与独裁国家通过宣传所传达的信息如出一辙:美国的分裂和堕落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民主注定要失败。

 

也许是时候重新发现另一个时代的美国人所了解的东西了。

 

那些关于美国特殊之处的黑白老电影现在看来可能很老套。

 

但他们明白,捍卫民主不仅要有坦克,还要有回荡在后世的动人故事。

 

如果你认为美国的民主正受到威胁,那就找一个“新的强有力的故事”来激励我们,相信民主还有未来。

 

但不要老生常谈,也不要给我们上公民课。

 

给我们讲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