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的分析认为,中国期待已久的摆脱新冠清零政策将重新点燃其经济,并给明年世界各地的物价带来上行的压力,尤其是在重启房地产和放开新冠封锁限制同时进行时。
对明年的普遍看法是,随着利率上升,经济衰退迫在眉睫,民众的消费减少,世界各地的通货膨胀将放缓。大宗商品、食品和能源价格的降温,将共同减缓广泛的通货膨胀率。这些的价格与去年的急剧上涨相比被放大了。
但中国的重新开放可能会使这些预期受到影响。
到时候的情况可能会像这样:在2023年的某个时候,中国自新冠疫情早期关闭边境后以来首次开放,这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就像一场地震。中国的国内经济将恢复活力。学生将再次出国,游客将开始旅行,企业高管将回到飞机上。而这一切将在中国住房市场开始复苏的同时发生,并将进一步推动消费者支出。
彭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重新开放将提振全球商品价格,并可能产生供应链的紧张,对许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造成压力。假设中国在2023年中期完全开放,彭博经济估计能源价格将增加20%,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到年末可能跳升到5.7%,他们现在认为到年中可能下降到3.9%。
这将是对中国今年作用的逆转,中国的新冠封锁帮助压制了全球通胀。
住房不景气和为控制新冠而采取的严格限制措施,导致了中国经济的不寻常放缓。彭博经济将2022年的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测从3.5%下调至3%,并将明年的预测从5.7%缩减至5.1%。各种指标反映了中国的疲软,是如何影响到全球经济的每个角落的。
国际能源署在9月表示,中国今年的石油采购量将是1990年以来的最低值。中国从贸易风向标韩国(其第五大贸易伙伴)的进口在11月下降了25%以上,是2009年以来的最大降幅。
中国本来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航空旅行市场,但严厉的旅行限制意味着的航空运输量已降至2019年的35%。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国内航空市场,每天处理约14000个航班,而在今年11月下降到了约2800个。
一个需求反弹的中国将推动石油、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的进口,同时刺激对飞机座位、酒店房间和海外房地产的需求。荷兰国际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彭蔼娆说:“如果中国全面重新开放,肯定会推高全球通胀。届时将会有更多的国际旅行,更多的销售,更多的生产。”
中国明年重新开放的可能性有多大,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但很明显,事态正在发生转折。12月7日,北京当局发布了一项10点计划,其中包括额外的宽松措施,这夯实了观察家们的观点,即政府正在摆脱新冠清零政策。
北京、广州、杭州、上海和深圳等城市在病例激增的情况下也放松了限制。苹果公司在中国最大的生产基地所在地郑州的限制措施也在缩减。
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表示,中国的新冠疫情控制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所有这些都激起了人们对中国将比预期更早地转向重新开放的期望。
经济研究公司佳富龙洲的分析师贝多尔说,最近的政策步骤表明政府的新冠政策正在发生变化。他说:“中国已经到了结束新冠清零的开始。”
但在经济复苏到来之前,中国面临着公共卫生危机的威胁。由于缺乏重症监护医院的床位,中国面临着复杂的退出“零新冠”政策的问题,而且很可能会延续到2023年。据彭博社智库高级医药分析师萨姆·法泽里称,全面重新开放可能会导致580万人进入重症监护室,这将使每10万人中只有不到4张ICU床位的中国医疗系统不堪重负。
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分析家预计中国将经历一个缓慢、谨慎和复杂的重新开放,这可能意味着对流动性、供应链和消费者信心的持续干扰。中国应对新冠病毒的新路径的一个重要考验,将在1月的农历新年假期期间到来。当局可能会实施严格的旅行限制或测试要求,这可能会破坏节日的气氛,并强化走出新冠之路将是坎坷的想法。
尽管存在不确定性,但由于有更多迹象表明中国政府对病毒的政策正在发生转变,市场正在反弹。香港的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在11月大涨29%,是2003年以来最好的一个月,基准恒生指数也创下了1998年以来的最大月度涨幅。作为溢出效应的一个例子,澳大利亚股市因中国立场转变的消息而创下七个月的新高。
中国明年可能成为通胀力量的另一个原因是:房地产。
最近几周,中国政府宣布了一系列稳定房价的措施,包括放宽购房者的首付要求,采取措施缓解开发商的流动性危机。虽然这些行动并不能保证房地产行业的强劲反弹,根据一些估计,房地产行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比高达25%,但它们可能足以让GDP增长回到正轨。
房地产市场复苏和重新开放的这种可能组合,将对中国的贸易伙伴和金融市场产生连锁反应。纽约联储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国发生的事情不会留在中国(What Happens in China Does Not Stay in China)》发现,中国在全球消费、增长和投资者的精神活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具体而言,他们写道:“我们发现,中国的扩张性信贷政策导致商品价格、全球生产能力和中国以外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中国需求增加的推动下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