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由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制作的简报。简报原标题为:《以武力与台湾“统一”会是中国的惨胜》。裘德·布兰切特(Jude Blanchette)是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费和中国研究项目主任,杰拉德·迪皮波(Gerard DiPippo)是CSIS经济项目的高级研究员。
CSIS是一个位于华盛顿特区专注于国际公共政策问题的私营智库,CSIS不采取具体的政策立场。加美财经编译,不代表支持文中观点或者确认其中事实。
核心议题简介
全球许多评论家和各政府官员都在猜测北京强迫台湾与之“统一”的计划。现有的评论大多集中在:中国会以何种方式,以及在何时对台湾发动攻击;而很少讨论这种情况对中国和世界的非军事后果。本简报基于尽管是推测性、但合理的假设,探讨了中国大陆攻打台湾造成的全球范围影响。
如果从更全面的角度考虑,即使北京的军队“成功”攻占台湾,对北京的影响也是非常严峻的。北京可能会在外交上和经济上被主要的发达经济体孤立,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将不得不走一条狭窄的道路,以避免对中国和整个中国共产党造成可怕的后果。这一分析有助于澄清世界可能面临的风险,并重申遏阻北京考虑对台动武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几年里,关于北京正在加速实施入侵台湾计划的猜测越来越多。毫无疑问,尽管北京试图在某一天将台湾完全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但关于中国用来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和方式的问题仍然存在。
北京可能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的原因有以下几项:
- 长期以来对领土和国家认同的渴望;
- 习近平的个人野心和为后世留下政治遗产的意识;
- 应对因美台防务合作加深而对自身安全造成的威胁;
- 应对来自台湾的挑衅,特别是台湾正式宣布法理独立,永久脱离中华人民共和国
虽然已经有大量的评论和分析,已经探讨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如何开展吞并台湾的军事行动,但一个关键的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这个依旧是:北京为这种军事行动所付出的代价的类型和规模。
几乎所有关于中国入侵台湾的讨论,都忽视了这一庞大军事行动的经济和外交成本;并且对中国可能取得的战果(包括科技和经济收益)做出了不切实际的乐观假设;或者以其他方式将北京在入侵台湾成功后面临的挑战最小化了。
下面的分析是对中国一些潜在的非军事后果的初步探讨。它并不试图证明或证伪北京对台湾的真实意图和时间表,也不宣传知晓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本人如何评估入侵的风险和回报。相反,本简报根据对中国大陆、台湾、美国、国际社会和全球投资者反应的合理假设,强调了北京在成功入侵台湾后可能面临的代价。
具体而言,本简报探讨了北京潜在进攻的三个不同阶段:
- 攻击前的阶段;
- 从攻击的初始阶段到主要军事行动结束的阶段;
- 解放军成功侵占台湾之后的阶段
为了使分析集中于解放军的成功入侵将如何影响中国的经济、外交和政治环境,本简报有意对其可能发动的攻击或入侵的形态不做特化表述。本分析的基调是假设北京将直接使用海陆空军事能力,击败并制服台湾军队,并废黜了岛上的文职政治领导人。本分析还假设美军将进行干预,但其行动是有限的,最终不能成功地阻止中国大陆的入侵。而且本分析还假设不会使用核武器。
这些假设并不是对实际结果的预测,而是采取了必要的简化措施,以便本简报能够集中讨论北京以相对顺利的取胜过程中的相关成本问题。
在台湾及其周边地区发生的任何冲突,都会给北京带来重大的、包括直接和间接的经济、金融、外交和声誉上的损失。即使中国在军事领域取得了“胜利”,并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地区军事利益,自身的经济和外交地位也可能大打折扣。
简而言之:北京将获得台湾,但却牺牲了令自身成为一个全球综合超级大国、更宏大的野心。这正是“皮洛士式胜利”(Pyrrhic victory)的定义(译注:皮洛士式胜利是一句西方谚语,意思为代价高昂、并为日后更大失败种下最直接原因的胜利,即中文语境中的惨胜)。
- 即使没有美国的军事干预,北京发起的任何台海冲突都会对中国的货物进出口能力、中国国内的金融市场、商业情绪和货币汇率产生直接和巨大的负面影响;
- 如果美国军队进行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军事干预,即使推迟了几天甚至几周,中国的各方面成本也会大大增加。对中国来说,显而易见的地理事实是,台海冲突将直接发生在中国最重要的经济省份和人口最密集的省份的海滨;
- 即使我们假设中国大陆的军队能够克服台湾的防御,他们也会占领一个由充满着敌意的人民所居住的岛屿。当地的经济,包括其对全球举足轻重的半导体行业都会受到破坏,而中国本身将面临严重的经济和外交影响。
本简报的分析必然是推测性的,需要做出许多假设。也许最重要的假设是:台湾至少提供了一些抵抗,而且美国的领导层能够有效的,在全球先进经济体中组织一些类似于反华联盟的组织。此外,预测重大的不连续事件所造成的影响,需要考虑社会在压力下而不是在正常条件下的惯常反应(译注:不连续事件可理解为重大历史事件)。历史表明,重大危机会引发或激发社会共识的快速转变,这种转变是基于对国家、政治或文化优先事项的重新评估,而这种评估经常超越经济逻辑。
美国有非常令人信服的战略理由来阻止北京攻打台湾。本简报的推演分析并不是说把台湾输给北京,会对华盛顿是一个积极的结果。恰恰相反,最关键的一点是:即使在这种对美国国家利益极为可怕的情况下,中国自身仍然可能是在外交和经济上受到最严重伤害的国家。
要精确地估计这样一场冲突的影响是非常困难的,部分原因是没有类似的历史案例可供借鉴。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可能会相互交战。俄乌战争造成的破坏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因为俄罗斯的经济规模远远小于中国,俄乌冲突和西方的反应并没有阻止俄罗斯的关键商品出口,而且西方大国也没有直接参与那场战争。
尽管如此,本简报的结论是:北京对台湾的攻击对中国本身、美国和世界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简而言之:任何通过武力实现“统一”的企图,都可能使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出现裂痕,远远超过今天的中美“部分脱钩”趋势,并使中国经济无法实现其“民族复兴”的长远目标。
第一阶段:入侵前,全球屏息
北京为进攻台湾所做的准备,可能会提醒外国政府和外国投资者注意到即将发生的冲突,但信号并不完全清晰明确。这些行动将包括调动军队、提前为自身经济和金融系统做好隔离、令民众做好准备,以及中国领导人会事先准备好外交空间,因为这是会给中共带来巨大代价的冲突。
虽然北京政府在很多情况下会努力掩盖其意图,但台海征服所需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准备至少会被国际社会以相当比例发现。这种可观察到的信号可能包括储存弹药,冻结军人退役,以及加强战争鼓动,做好舆论准备。那么在各国政府方面:
- 美国将对中国的军事意图发出警告,希望能拉拢盟友并震慑北京。这种警告的有效性将取决于美国领导层的实力、华盛顿与第三国的外交关系状况以及美国情报的可信度。美国将战争责任归因于中国的上述努力,可能会被北京以掩盖行为或正面“挫败”的方式对冲,例如声称是台湾先越过红线挑衅北京,甚至声称台湾军队攻击了中国领土或中国的军事资产;
- 一些美国的盟友和伙伴会和华盛顿一起对北京的意图发出警告。美国的盟友,最可能包括澳大利亚、日本和英国将协调军事计划,采取能够威慑中国的措施。然而,即使在盟友之间,设定北京攻台迫在眉睫的判断标准也会很高。因此,盟国反应的强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情报的可信度、美国政府的声明和行动的力度,以及台湾自己表明它在极为严肃地对待这一威胁。这将包括军事准备和对中国的经济制裁的威胁,或者可能使用经济制裁来阻止北京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美国及其盟国将警惕采取过于激烈的行动,这可能会使当时的台海危机升级,包括引发北京的反应、掐断中国的出路、或者破坏了全球经济;
- 其他国家政府的反应会很慢。一些人可能会认为北京的行动只是虚张声势。尽管华盛顿当时发出了明确警告,就像一些西方政府(如法德)在俄罗斯2022年2月入侵乌克兰之前所做的那样。一些国家的领导人会犹豫不决,因为他们想避免采取具有破坏性的紧急措施,而这些措施在他们当时尚不确定或未察觉的体制内,不可能被认为是合理的。其他领导人会试图避免在冲突中对任何一方作出承诺。而在幕后,北京可能会利用其所有的外交渠道向第三方国家施压,使其保持局外观望状态。
那么在全球商界,国际公司和投资者将需要在一个极端不确定的环境中做出重要的初期决定。金融市场将首先做出反应,这会对中国资产和人民币汇率施加强大的下行压力。许多外国投资者会认为危机会损害中国的商业情绪。即便得到了解决,至少也会逐步减缓经济发展。同时,直接投资者的反应会比组合投资者慢一些。
- 由于中国政府的真正意图,包括当时可能的攻击范围和入侵规模尚不完全清楚,许多在中国大陆、台湾或更大的亚太地区经营的公司将采取“走一步看一步”的方法。这些企业的全球总部将寻求身处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员工信息和情况更新,尽管那时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员工也在努力理解和判断当前事态的严重程度。由于转移供应链或从中国大陆撤资的成本可能很高,许多大公司会推迟做出激烈的决定,徒劳地希望危机永远不要发生。
第二阶段:冲突期
台湾问题上的武装冲突将破坏全球经济。但对中国来说代价尤其高昂。敌对行动一开始,就会感受到剧烈的负面经济影响。通过战区和附近港口的商业航运将崩溃,许多货物的供应链将被切断,金融市场将出现恐慌,甚至可能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更加恐慌。
北京可能会采取紧急经济措施,如更强的资本控制,出售中国的海外资产,储备紧急物资,暂停重要商品出口,对关键进口商品进行定量配给,以及限制外国旅行。
台湾军队的初期抵抗将迫使北京采取经济上的破坏性措施,以保护其部署在东部省份和人口中心的军事资产,免受台湾或美国军队的空中或导弹攻击。即使是最低程度的美国军事介入也会极大地扰乱这一重要地区。
- 决定战争强度及持续时间,还有战争经济影响的两个最重要因素是:台湾的抵抗强度和美国是否参与军事行动。这两个因素都不确定,但都有可能发生。要假设台湾不作抵抗,就必须对台湾生机勃勃的公民社会有一个非常暗淡的评估;而要假设美国不会军事介入,至少需要假设北京的军事行动会极其有效和迅速,同时也不针对亚太前沿地区的美国军队(译注:简报作者的言外之意是这两种对中国极为有利的假设都很难成真)。北京对任何军事行动都会有一个正式的借口,但除非台湾采取鲁莽的行动,如宣布独立,否则华盛顿和其他西方国家领导人不太可能觉得这些借口具有说服力。在冲突的早期,全球企业和投资者会认为美国的军事干预,以及冲突的全面升级会带来很高的风险,除非华盛顿发表极不可能出现的声明,如明确表示不承认台湾。
- 兰德公司2016年的一项研究估计,美国和中国之间长达一年的战争,将使中国的GDP规模缩减25-35%,美国的GDP缩减5-10%。然而,这一研究没有分析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也没有估计制裁、基础设施破坏或网络攻击的影响。鉴于中国在2016年之后的经济成长,现在的经济损失率可能会对中国更有利(即没那么高了),但是考虑到所有因素后的总体成本,可能要高得多。一场战争将对离台湾最近的三个中国省份:广东、福建和浙江产生直接影响,这三个省份的GDP占全中国的22%,人口占中国的17%。然而,损失将不仅限于沿海省份,因为内陆省份是中国国内供应链复杂网络的一部分。
- 战区范围内的大多数海上贸易和航空运输将中断。国际航运和物流公司将试图改变交通路线,绕过台海冲突区,避免进入台湾或台海附近的港口。航运保险费将激增。2020年,在世界最大的前一百名港口中,中国大陆港口占据总航运量的约40%;中国大陆最大的港口中有6个在台湾附近,可能会受到中国军事行动的直接影响;全球近一半的集装箱船队和六分之五的大型船舶都要通过台湾海峡,其中大部分将改道。中国对外贸易的完全中断将使全球贸易额减少2.6万亿美元,或者说是全球GDP的3%,这个数字是基于和平时期全球供应链的评估,只反映了对国际贸易的一阶影响。然而在短期内,现有的货物或商品库存将减轻对全球企业和消费者的影响。
- 即使在冲突的早期,跨国公司也会面临开始撤出在中国大陆业务的巨大压力。在北京攻台发生后的几个小时和几天内,企业管理人员首要考虑的是员工的安全,许多外国跨国公司会设法将持有外国护照的人员撤离;在东部海岸线附近运营的公司即使没有遇到供应链中断,也可能会停止运营;从中国大陆进口或采购零部件的跨国公司可能会试图将生产或投入转移到其他地方,尽管这将是昂贵的;而且会有其他公司在竞争这些有限的替代产能。为了进入中国国内市场而在中国经营的跨国公司最不可能尝试撤出,因为对华的直接投资,比如工厂和零售店铺网络,在危机中很难变现。这些公司可能会得出结论:即使在可怕的情况下,至少在冲突之后,中国市场仍将是巨大的。然而,他们会担心中国当局没收或侵吞他们的资产,以及如果他们继续留在对西方有强烈敌意的中国的话,在其他市场就面临着高昂的声誉成本。
- 中国将面临巨大的资本外流压力和资产的大规模抛售。中国公民、公司和投资者以及外国公司,将一哄而上寻求插队,避免其持有的国际资本陷入西方制裁。虽然中国大陆已经实行了严格的资本管制,但中国央行可能会向中国的主要国有银行发出额外的非正式的“窗口指导”,指示它们彻底停止向外转移资金。对于避险动机强烈的上述各方来说,非官方和非法渠道始终是存在的,但由于监管机构届时会努力削弱其有效性,这些渠道会变得非常狭窄。除了抛售在岸中国股票,许多投资者也会抛售其持有的在海外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企业股票。在岸和离岸人民币的汇率将暴跌,需要中央银行进行大量干预以阻止下滑。就像在其他风险加剧时期一样,全球投资者将逃往被认为是安全的资产,特别是美国国债和美国银行存款。
在任何情况下,美国至少都会对中国实施较大程度的经济制裁。但如果美国军队介入冲突,制裁将是严厉的,而且华盛顿可能会与主要盟国协调,甚至迫使盟国加入这种制裁。如果美军在与中国军队作战时遭受哪怕是极少的伤亡,美国的政治家和公众都可能无法容忍继续与中国进行直接贸易或投资,虽然间接的经济联系仍会存在。
对中国主要商业银行的金融制裁将产生破坏性的经济影响,包括也对美国公司和消费者造成影响。对这些行动的成本预判,意味着只有在冲突爆发、美国军事介入时,这些制裁行动才会被充分使用。如果美国人有伤亡,公众看到北京进犯台湾的血腥画面,西方的情绪可能会迅速转向,并决定反华。西方的制裁联盟可以迅速凝聚起来,就像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发生的那样,部分原因是在对俄罗斯的制裁中吸取了经验教训,并且已经建立了协调机制。
- 美国的主要盟友,即使不直接参与军事行动,也可能会支持华盛顿在经济上惩罚中国。虽然中国的市场和供应链对许多国际公司至关重要,但总体而言,美国作为消费市场、投资目的地和金融市场更为重要。欧盟,甚至包括与中国经济关系最为密切的德国在内,它们与美国的经济和金融关系远比与中国的关系更深。也许更重要的是,欧洲与美国的政治、文化和安全关系将使欧洲领导人不得不面临一个他们本可能希望避免的“二选一”。华盛顿将对其盟友施加巨大压力,要求他们加入其制裁;如果美国直接参与军事行动,那么这些要求可能会成为对欧洲的最后通牒,西方领导人需要在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生活自由化早已成为往事的预期下权衡。
台湾的经济将被打破,并丧失大多数贸易,失去出口世界上大多数半导体和芯片的能力。台湾的大部分基础设施将在战斗中或因当地人的反抗破坏而受损,台湾的港口将处于战斗区域内。这将停止台湾的芯片出口,其中大约60%的芯片出口到中国大陆,作为终端电子产品的重要部件,然后再组装出口到世界其他地区。因此:
- 全球消费电子产品的供应链将受到特别严重的破坏。自2014年以来,中国出口的消费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占全球总量的近40%。由于航运中断和可能暂停与发达经济体的贸易,中国国内生产的芯片也可能无法出口。
第三阶段:战后的世界
即使解放军成功夺取并守住台湾,北京仍将面临巨大的经济、外交和政治挑战。缓解这些挑战的唯一合理途径是北京在台湾的军事行动要迅速(以缩短华盛顿的反应时间)和干净(以尽量减少战斗和损害,包括台湾的平民伤亡),以及避免引发国际反弹,特别是避免引发先进经济体的反弹。
不过,现实中更可能发生的是:即使是成功的攻台,也会导致某种程度的美国军事介入,台湾军队和人民的直接反抗,以及国际社会的愤怒。
- 北京将占领一个被严重破坏和孤立的“特别行政区”,这一地区将面临严重的经济萎缩。而征服本身、维持治安和重建的成本极为高昂。即使假设当地的抵抗不会持续很久,中国大陆军队和安全部队也将与不屈的台湾民众战斗。重建成本会很高,并会消耗台湾残存的大部分财政能力。中国公众可能会反对花费中国大陆的资源来占领和重建台湾,因为台湾在名义上比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更发达,而且台湾人民还被认为是敌对的。而中国领导人可能会根据乐观的假设来规划战后的环境,部分原因是中国的专家和规划者不愿意表达出真相,即台湾民众真诚地反对所谓的“统一”。
- 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包括台积电(TSMC),将受到严重破坏,无法恢复尖端芯片的生产能力。假设台积电没有在战斗中受到影响或被台湾抵抗者摧毁,它被中国大陆军队夺取后,也只能让中国大陆在一个依然在快速发展的全球产业中看到技术的影子。中国政府还需要拉拢或强迫台积电员工继续为公司工作。此外,台积电依赖外国投入,包括芯片设计和芯片制造设备。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府已经对这些投入实施了出口管制,这意味着失去获得领先制造能力的机会。在重建之后,依靠台积电代工的外国公司将不再认为其台湾设施是可靠的。然而,台积电的海外资产可能会继续运营,并由逃离台湾的台积电员工协助,或许在被其他公司收购后也会继续运营。
- 中国与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和外交关系将明显恶化。即使美国军队被打败了,西方对中国的制裁和出口控制可能会在冲突后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在华盛顿、东京和一些欧洲国家,几乎没有政治意愿来恢复与好战的中国的正常经济关系。双方都会受到影响,但北京会受到更大的影响。2021年,可以视作美国盟友网络合适代表的七国集团(G7),其集体GDP比中国大65%,即使按对中国有利的购买力平价(PPP)汇率计算,也直接吸纳了中国41%的出口。冲突过后,中国将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获得商品的机会。然而,中国将努力克服基于全球美元网络的技术出口控制和制裁,而中国其余的贸易伙伴仍将继续依赖这一网络。
- 中国周边地区将变得越来越具有敌意。北京对台湾的任何攻击都会在中国的邻国中激起巨大的焦虑。如果美国被认为进行了积极的军事干预,哪怕最终没有成功,美国作为安全伙伴的可信度也会基本保持不变,尽管有所挫折。另一方面,如果美国的干预被认为是三心二意的,中国的诸多邻国可能会减少对华盛顿作为安全保护者的信任,一些国家可能会发展自己的军事能力,包括核武器以遏制中国。无论怎样,中国的侵略都可能激发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印度以及越南和菲律宾的军费开支激增,以及明显的联合反华。然而,大多数其他新兴市场或发展中国家可能会试图保持中立。
- 吞并台湾可能会使习近平在中国公众中获得重大认可和欢迎,但不断增加的“国家建设”成本会削弱中国国内对中共的整体信心。宣传机构会设法遏制对入侵的批评,但由于冲突的临近,很难掩盖可能出现的军事伤亡。由于海外中国公民的庞大网络可以不受限制地获得有关入侵进程和后果的信息,这些努力将被进一步削弱。北京可能会感到被迫使用恐怖和镇压来制服台湾的小规模抵抗,无论这是真实的或想象中的,而关于这些暴行的报告将不可避免地渗透到大陆民众中,尽管这些行为可能获得支持。入侵台湾和相关的占领阶段也会分散北京对解决中国紧迫的国内议程和经济困境的注意力。为了掌控话语权,压制任何国内动乱,同样,无论是真实的还是想象中的,中国共产党会感到不得不动用其所有的强制力,因此中国将进入一个新的、更持久的警察国家阶段。
- 中国经济将处于战时状态,其希望成为高收入经济体的希望将破灭。在资本外流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将与中国负担过重的财政系统和国家部门的债务作斗争,并可能面临一场系统性的金融危机;跨国公司预计西方的制裁和出口管制将继续存在,同时也预测中国市场的潜力会大大降低,因此一般会保持对中国的低风险态度,即不再投入;在中国经营的外国跨国公司将担心资产国有化,即使是想留在中国或再投资的跨国公司也将面临中国政府对代表“敌对”的西方国家的公司进行审查;中国的对外投资和贷款将受到限制。在严厉的资本管制和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的发展轨迹和改革失去信心的情况下,人民币将不会实现国际化。
结论
这个初步推演的目的是勾勒出北京进攻台湾的一些可能反应,以及北京将面临的相关政治、经济、外交和战略后果。
我们所得出的结论是严酷的:北京如果发动对台湾的入侵,将会招致灾难。即使在对解放军的战斗力做出乐观假设,以及相反,对台湾和美国的军事反应作出相对较弱或受到限制的悲观假设下,习近平也需要走上一条极不稳定的狭窄道路,才能在这场豪赌中安然无恙。
一旦有更多贴近现实的假设,中共和整个中国的情况就会变得很糟糕。同样重要的是,中国大陆对台湾的攻击也会对全球经济产生非同寻常的影响,特别是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合作伙伴和盟友。
美国面临的关键战略挑战仍然是确保北京从未积极考虑对台湾的攻击。虽然北京可能广泛了解与这种行动相关的成本,但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日益孤立和北京决策圈内群体思维的随之上升,意味着我们不能假设中国领导人会继续进行合理的成本效益分析。
因此,找到直接和明确的方法,向习近平传达他对台湾发动任何攻击所面临的代价,仍然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