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联合国人权理事涉疆决议草案被否决,专家认为中方的胜利代价高昂

据法新社报道,专家说,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因回避讨论新疆问题而损害了公信力,但活动人士认为中国胜利的代价高昂,有罪不罚现象终于被打破。

United States Mission Geneva, CC BY 2.0 , via Wikimedia Commons

8月31日联合国公布的关于中国新疆地区的一份重磅报告称当地存在可信的实施酷刑的情况,列举了当局针对维吾尔族和其他穆斯林少数民族可能犯下的反人类罪。

西方国家试图通过就该报告进行辩论,将这种情况提交给联合国最高人权机构。

美国及盟国低调地提出了第一个针对中国的理事会决定草案,并尝试投票表决。

但在10月6日日内瓦的会议上,这场对峙以理事会成员投票反对就相关报告内容进行辩论而告终。

在47个国家组成的理事会中,中国进行了激烈的游说,各国以19比17的投票结果反对讨论报告结果,其中11个国家弃权,尽管乌克兰10月7日表示他们打算投“赞成票”而不是弃权票。

西方国家的惨败暴露了自身弱点和中国的外交实力。

虽然中国政府表示这是真理和正义的胜利,但一些人说这一结果嘲弄了理事会及其在全世界促进和保护人权的核心使命。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中国研究学者乔·史密斯·芬利(Jo Smith Finley)称理事会“完全失灵”。

芬利在推特上说:“(理事会)根据政治和经济(经济依赖性和负债)运作,而不是人权的普遍价值。”

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智囊团的人权顾问大卫·格里菲斯(David Griffiths)称这是理事会“低谷”。

然而,人权团体和专家表示结果有很多值得探讨一面,中国永远不会受到挑战的观念被打破了。

康拉德·阿登纳基金会(Konrad Adenauer Foundation)智库多边对话日内瓦分部主任奥拉夫·温策克(Olaf Wientzek)说,有关新疆的投票“绝对损害了理事会的公信力”。

但他告诉法新社,投票结果冲淡了所有人的立场。

他说:“每个国家都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真实面目。光是这一点就值得了。”

非政府组织“国际人权服务社”(ISHR)的执行主任菲尔·林奇(Phil Lynch)认为,中国在赢得胜利的同时,也遭遇了失败。

他告诉法新社,19比17的微弱差距对人权运动人士来说情况是相反的,他称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失败”。

他解释说:“我们没有在投票中获得成功,但这种接近确实激发了一种意识,即这是我们需要追求的事业,中国不能继续在危害人类罪上逍遥法外。中国进行大规模动员、施加巨大压力,提出各种威胁、诱使代表团投票反对报告,尽管如此他们的优势依然很小。我们从结果中得到了鼓舞和勇气。我们已经证明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凌驾于审查之上。”

林奇说,新疆相关的投票也推翻了在寻求投票前应保证结果的普遍观念,这一情况鼓励了有罪不罚的现象。

西方国家将在未来几个月里做大量计划,以便在定于2月开始的下一届理事会会议上重新调整其做法。

温策克说:“(涉疆)报告不像会被被扔进垃圾桶。如果这个问题不再出现,我会感到惊讶。”

主要因素是理事会成员将可能发生变动。10月11日,位于纽约的联合国大会将选出14名理事会新成员,任期从2023年到2025年。

温策克说:“有一两个国家或政府发生变化,平衡就可能会变化。”

10月7日,人权理事会通过了第一个关于俄罗斯国内权利状况的决议,任命了一名特别报告员来监督侵权行为。

17个国家投了“赞成”票,6个国家投了“反对”票,24个国家投了弃权票。

专家说,这两次投票显示了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常任理事国之间外交影响力的明显差异,俄罗斯在入侵乌克兰后只剩下少数几个可靠的朋友。

温策克说,在对中国问题感到失望之后,10月7日的俄罗斯投票情况带来了“一线希望,(理事会)至少第一次有勇气来对付一个五常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