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纽约唐人街的年轻一代,如何重振衰落的家族生意?

自19世纪以来,纽约市的唐人街就成为了这个城市亚裔侨民的核心。新冠疫情期间,唐人街小商业遭受严重打击,消费者在唐人街的支出下降了82%,超过150家商铺和餐馆关门。《商业内幕》报道,许多移民的孩子在他们父母几十年前开办的礼品店、茶叶店和餐馆里长大。现在,他们正在接管他们的家族企业,在多年的传统上进行调整和创新。

纽约市唐人街受新冠疫情病的影响,也许比城市的其他地方更严重。根据万事达卡公司包容性增长中心的数据,2020年,纽约市的消费支出整体上下降了65%,而华人的企业则下降了82%。而这一打击在3月之前的几周就已经开始了,当时居家令首次生效。

早在2020年1月,随着中国武汉传出的传染病的消息开始在美国流行,唐人街的餐馆的预订量就已经降到了最低点。尽管恰逢农历新年,通常是这个地区最繁忙的时候,但生意已经开始下降。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人街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风暴,但没有得到任何缓解。在一年内,超过150家企业关闭,针对亚裔美国人的仇外攻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数量。此外,还有一个“超级监狱”威胁着这个社区的未来(纽约市计划在唐人街建造一所超级监狱,可容纳800多人)。

但尽管如此,在这个社区的核心是一种一直坚持下去的韧性。当城市感到不安全的时候,社区的人一起走。当一场五级大火摧毁了一个受人爱戴的机构时,唐人街动员各方支持,保存珍贵的档案和美国华人历史的纪念品。当当地企业感受到关闭的压力时,社区为他们提供了支持,使他们得以开门。

许多在父母的点心店、茶叶店和礼品店中长大的孩子们,现在正在接管他们的家族企业,为多年的工艺和传统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兴奋感。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创造和激励唐人街未来的这一代人。

埃莉诺·丁

第二代纽约人,丁氏礼品店的老板

丁氏礼品店。来源:谷歌地图

埃莉诺·丁喜欢这样说:“我已经64岁了,我已经在店里工作了64年”。

像许多企业主的第二代子女一样,埃莉诺和她的两个妹妹在家庭商店长大。她的父亲在20世纪40年代末从香港来到美国,她的母亲在1958年加入。那时,由于美国严格的移民法,家庭被短暂拆散是很常见的。

埃莉诺说:“妈妈想做她自己的老板。当妈妈和爸爸结婚时,爸爸问妈妈她想做什么,她说她想经营一家礼品店。当你在香港的时候,你为别人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你想做自己的老板”。

丁氏礼品店出售中国纪念品、娃娃、瓷器和其他小玩意,自1958年以来一直占据着佩尔街拐角处的同一位置。

埃莉诺和她的姐妹们从小就帮助她们的父母,为前来购物的顾客提供服务,并在休息时间看电视。作为一个调皮的孩子,埃莉诺在店里玩所有的玩具,想看看它们是否真的会坏。

埃莉诺开玩笑说:“每个人都会说,如果它不能通过埃莉诺的考验,就不值得出售”。

即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其他工作的需要,埃莉诺继续在店里工作,下班后顺便帮助她的父母。现在,她的女儿乔娜偶尔会到店里来和埃莉诺一起。

多年来,这家店没有什么变化,没有Instagram、脸书或推特,埃莉诺说她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埃莉诺说保留这家店是一个有意识的决定,以纪念她在12月去世的母亲。

她说:“我想保留它,因为它是一种安慰,它知道她在我身边”。

爱丽丝·刘

第二代纽约人,佛运玄茶店老板

佛运玄茶店。来源:谷歌地图

佛运玄茶店并不是刘氏夫妇经营的第一家企业。20世纪80年代末,当爱丽丝·刘的父母第一次从中国台山移民到纽约时,他们相继开了一家餐馆、一家DVD店和一家鞋店。

直到2006年,当刘的父亲离开中国后第一次访问中国时,他才发现茶是如何将人们聚集在一起的。

27岁的爱丽丝说:“他与过去的每个人都失去了联系,因为长途电话非常昂贵,信件也很费时费钱。在离开近20年后,他通过茶与他们重新联系起来”。

刘的父亲发现,茶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性饮料,而且是一种社交的载体。但在美国消费的茶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那时,星巴克和唐恩都乐的甜甜圈的菜单上没有茶,立顿茶包和点心店提供的茶都是彼此没有区别的。

佛运玄最早的迭代始于刘爸爸鞋店的一个小角落,他在那里开始销售他在2006年用手提箱从中国带回来的茶。一年后,他开了一家专门销售茶叶的商店。

这家店也是刘爸爸确保他的两个在美国出生和长大的女儿,能够与他们的遗产重新联系的一种方式。除了茶叶之外,他们开始销售文化和佛教用品。

刘的父母仍然参与佛运玄,但刘和她的妹妹凯伦接管了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方面的业务,同时兼顾全职工作。同时,他们坚持自己的根,为老客户提供服务。

爱丽丝告诉商业内幕:“我们试图不赶时髦。文化不会随潮流而来,也不会随潮流而去,”我们只是尝试做真实的自己。”

保罗·伍

第三代纽约人,宏安的老板

宏安豆腐店。来源:谷歌地图

宏安的故事涉及几次幸运的胜利,和几百万磅的豆腐。

1930年,保罗·伍的祖父第一次从台山登陆古巴,台山是中国南部一个古朴而贫穷的村庄。由于移民法的限制,他和当时的许多男人一样,自己移民,并工作和寄钱回国。不久之后,他中了彩票,搬到了纽约。他的连环好运继续下去。1933年,他又中了一次彩票,不仅让他把10岁的儿子,也就是保罗的父亲,带到了美国,而且还开了一家豆腐店。

最初的宏安,意思是“大和平”,出售用手工磨制的大豆制成的豆腐。当保罗的父亲在20世纪50年代接管生意时,他意识到他可以通过在木制苏打水箱上使用大石头制成的临时压榨机,来加速这一过程。多年来,他们升级到气动压力机和不锈钢框架。

然后,运气开始变差了。保罗的父亲去世后,他的哥哥们接手了这家店。但是,宏安的大部分豆腐以50块12美元的价格批发出售,无法与那些以低价生产大量豆腐的大制造商竞争。他们开始亏损,并在2017年关闭了这家店。

保罗说:“很伤心,我的童年正在消失”。

所以保罗决定由他来振兴这家店。他从莫斯科回到美国,在那里他是一名摄影师,并于2019年以豆腐花店的形式重新开张宏安。

保罗说:“我在努力弄清楚这个行业对我来说有什么特别之处。豆腐可能是没有区别的,它是相同的豆子来源,相同的过程……有什么意义呢?但当我去台湾考察,第一次吃到豆腐布丁时,那是一个闪光的时刻”。

他意识到,从红豆和芋头球到炸香葱和腌萝卜的配料,可以成为豆腐的“出口”,保罗说。此后,宏安以其甜味和咸味豆腐布丁吸引了许多年轻的非亚裔顾客。尽管有了这些变化,保罗说,如果没有他的家族历史,他是不可能做到的。   

保罗说:“我父亲在成长过程中总是提到,有一天我会接管这个生意,而我的回答是干脆利落的拒绝。我对我的家庭的敬意不一定能从外面看出来。这家店已经发生了物理变化,商业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但保留其遗产的方式,就是继续调整以适应生存”。

梅·林

第五代纽约人,第四代永安和的所有者

永安和和它的主人们。来源:永安和官网

对梅·林来说,永安和一直是一个社区中心。

梅的曾祖父于1890年首次开设永安和,当时纽约唐人街才刚刚开始凝聚起来。这个店作为一个普通商店经营,出售罐头和邮票,并成为一个非正式的喝酒聚会场所,当地移民在这里闲谈,并给中国的朋友和家人寄信。直到1964年,梅的祖母Po接管了这个店,永安和才开始专注于销售瓷器。1979年中国对美国开放贸易后,由于美国人对中国产品更感兴趣,生意兴隆。

梅在商店的后厨长大,放学后总是会顺便去和她的祖父母打招呼。她的妈妈会在厨房里做晚饭,而她的祖父会等着给她上一堂粤语课。大家庭成员和邻居也是常客,在店里庆祝生日和周年纪念日。

她说:“它一直是我们非正式的家庭起居室。对我们来说,欢迎社区的人进入这个空间是很自然的。”  

梅在2016年接管了这家店,但她的家人包括她的父母、她的姑奶奶贝蒂和她的奶奶仍然参与了一些日常运作和营销。在新冠疫情的热潮中,梅请她的祖母帮忙,每周挑选她最喜欢的产品,在永安和的网站和Instagram故事系列“Po’s Picks”中介绍。  

梅说:“我们需要在营销方面加倍努力,但我想确保我们保持真实的身份。这意味着让我的家人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

通过在社交媒体上的创意营销,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加倍努力,帮助永安和吸引了新的年轻观众。以前,大部分人流是来自唐人街的游客。

通过讲故事和采购瓷器的方式来追溯她祖父母的脚步,梅希望继续向她的家庭和更广泛的社区的历史致敬。她还创立了WOW项目,这是一个由社区主导的非营利组织,强调女性、非二元和同性恋青年的作品,以帮助保护唐人街的创意文化。

梅说:“当我们谈论店里的瓷器和作品时,它几乎是对某一时刻的记录,一种存在于怀旧和家族历史中的活生生的记忆,但对于理解我们现在作为亚裔美国人和亚裔侨民的身份也是如此”。

凯伦·黄

第二代纽约人,福Food King 

福Food King。来源:谷歌地图

黄的父母亨利和丽莎,于1970年代初从中国福州移民到纽约。起初,由于语言障碍,他们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期,但在餐馆酒吧工作时逐渐掌握了更多英语。

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创业以支持他们的家庭。1975年,他们开设了福Food King,使用丽莎的娘家姓来纪念他们的外祖父。

凯伦说:“这是一个非常注重家庭的开始。他们希望在他们的社区有一席之地,这个社区如此热情地欢迎他们”。

他们的顾客看着凯伦和她的哥哥姐姐琳达和韦恩长大。这家餐厅是他们的课后活动场所,他们在那里做作业,翻阅400页的作业本,但这些作业本远不如看人有趣。凯伦陶醉地看着她的父母与顾客聊天,电话在后台不断响起,并在厨房里装上小芥末杯或做馄饨。

黄凯伦笑着说:“我们不被允许帮忙。我们的父母总是会说,‘嘿,回去读书’”。

当凯伦的父亲在她四年级时去世,她的母亲独自经营了一段时间的餐馆。而且,当新冠疫情在2020年发生时,凯伦和她的兄弟姐妹们开始全面参与,接管了生意。

这对黄氏家族来说是一个分而治之的策略。老大琳达与她的丈夫负责餐厅的日常运营,而老二韦恩则负责科技方面的工作。凯伦将自己描述为 “有创意的运营者”,调整品牌形象,改变菜单,比如增加一个自创的炒菜。

除了继续完善他们父母的原始食谱,如辣子鸡丝和猪肉捞面,黄家还通过由他们的母亲,一位真正的食神来执行商业决策,以纪念他们的父母。

杰弗逊·李

第二代纽约人,李氏肉食批发公司

李氏肉食批发公司。来源:谷歌地图

47号店最初并不是李家的,也不是一家肉店。

1985年,当杰弗逊的父亲彼得(李志超)第一次从广州移民到美国时,唐人街要小得多,这意味着在工作方面没有多少选择。

29岁的杰弗逊说:“如果你从中国来到这里,除非你有钱,否则你会成为一个服务员,一个打杂的,或者在洗衣店工作。当你是一个贫穷的垃圾移民,你就会做贫穷的垃圾工作。”

上岸后的第二天早上,彼得就开始找工作,并在唐人街的一家杂货店找到了一份工作。三个月后,当他的老板说他要倒闭时,他接管了这家店,并将店名改为 “李氏市场”。

他的兄弟们也参与其中,但多年来一直是彼得在维持商店的运作,他在晚上开出租车来维持他的生意。彼得说,他和他的妹妹从小就在店里工作,摆放货架,包装鸡蛋,并担任“基本上是个吉祥物罢了”(不做重要工作)。

最后,在中国从事过肉类行业的彼得,决定将这个店变成一个专门的肉店。而杰弗逊每周至少花30至40个小时,在布鲁克林科技高中进行舞蹈队和龙舟训练,以及店里的工作中。在他18岁时加入的海岸警卫队工作了几年后,他回到了家族企业。

在肉店工作可能是一种磨练,涉及漫长的日子和艰苦的体力劳动。但与家人一起工作可能更加艰难。

杰弗逊告诉商业内幕:“我是一个成年男子,但在他们眼中,我永远是一个小孩子。当你是一个家庭,一起工作时,很难打破孝道的障碍。有些时候,我父亲和我仍然会因为如何处理商店而发生争执”。

自李氏肉食批发公司首次开业以来,25年多了,杰弗逊说他希望他61岁的父亲和59岁的母亲能够退休。

他说:“家族企业很重要,但不会比我的家庭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