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贝莱德和摩根大通“破冰”进军中国公募基金市场,却面临盈利压力

据彭博社报道,包括贝莱德和摩根大通在内的全球资产管理公司,在中国的盈利能力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即使它们在中国快速增长的公募基金行业中获得了更大的立足点。

这些公司面临的障碍越来越多:更高的分销费用、新参与者的加入,以及日益激烈的人才争夺战。最重要的是,当地股市的下跌给新基金造成了巨大损失,尽管最近的反弹已经开始让这种痛苦有所缓解。

Jim.henderson,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贝莱德是首家获准在中国开展全资在岸公募基金业务的全球资产管理公司,但几个月后,其所面临的挑战变得越来越明显。富达国际和路博迈集团也准备效仿此举。尽管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和经济增长放缓,但它们加深了对价值32万亿元人民币市场的承诺,新的现实使利润前景变得复杂。

总部位于上海的咨询公司Z-Ben的高级助理哈里·汉德利说:“竞争可能加剧,以及吸引人才的难度更大,将增加外国公司在执行其战略时所面临的挑战,这些战略是建立盈亏平衡所需规模的关键。”

虽然自去年9月以来,贝莱德通过两只基金从当地投资者那里筹集了数十亿元人民币,但并没有将所有的管理费收入囊中。根据万得信息技术公司汇编的数据,这家美国巨头的中国部门去年向分销商支付了超过48%的“客户维护费”,是本地注册基金公司中比例最高的。

万得得数据显示,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贷和保诚等外国公司的合资企业,去年向分销商支付的费用比例高于前一年,不过瑞银集团和景顺的合资企业所支付的费用比例略低。数据显示,摩根大通的合资企业向分销商支付了26.7%的费用,高于2020年的23%。摩根大通正寻求完全控制这家合资企业。

议价能力

这一增长反映出拥有庞大分行网络和在线销售平台的地方银行的议价能力不断增强。虽然监管机构在2020年将分销商的管理费分成比例限制在50%,但此后,基金公司通常为新推出的基金支付接近这一水平的费用,使新参与者处于弱势地位。

根据Z-Ben的数据,总体而言,分销商的管理费分成从2020年的26%增长到去年的28%。

新湖财富投资管理公司表示,在中国,支付管理费的做法可以追溯到2008年的熊市,当时基金公司不得不牺牲收入来激励银行销售其产品。

新湖财富副总裁鲁海洋表示,对于像贝莱德这样的新参与者来说,支付更高的费用仍有其好处,因为贝莱德需要分销商向更多投资者兜售其最大的卖点——“全球知名的资产管理公司”。鲁海洋补充说,当贝莱德推出新产品时,其支付费用的比例可能会在短期内保持高位。

基金亏损

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筹集了67亿元人民币,根据其第一季度的报告,截至3月31日,由于亏损和投资者赎回,这个基金管理的资产缩水至约50亿元人民币。自成立以来,这个基金在4月底跌幅高达27.6%,之后市场出现反弹,截至7月7日,其跌幅收窄至6%,这仍然好于基准沪深300指数11%的跌幅。

其第二只基金于1月推出,专注于香港股票,第一季度损失约7%,截至3月31日管理着约5亿元人民币的资产。

不使用分销商的成本也很高。为资金管理人提供咨询的Shenzhen Dollar Technology公司营销总监周晓杰(音译)表示,直销实体至少需要10亿元人民币的未偿基金销售才能实现盈亏平衡,而且在网上吸引新客户的成本越来越高。

尽管如此,意识到存在增长前景,全球经理人正在打持久战。华宝证券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公募基金行业已经成为了中国资产管理市场的最大板块,其资产规模超过了银行的财富管理产品。

贝莱德大中华区主管陈蕙兰表示:“虽然今年的市场充满难以置信的挑战,但贝莱德在中国建立平台、启动基金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将使其在长期内实现显著增长。”

摩根大通的合资基金公司上投摩根基金的首席执行官王大智说,中国的资产管理市场为本地和外国经理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贷和保诚的代表没有立即发表评论。 

竞争激烈

在短期内,全球参与者将需要耐心地等待机会的到来。中国证监会在4月发布了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鼓励银行、保险机构、证券公司等优质金融机构依法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并适度放宽同一主体下公募牌照数量的限制。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在6月发布了《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要求高级职员和基金经理的绩效薪酬的递延支付期限不少于三年。上海证券的分析师孙桂平说,这将使全球公司更难挖走本地竞争对手的人才。

孙桂平说:“全球公司的开局并不坏,但竞争肯定会越来越激烈。它们需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建立本地品牌和相对良好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