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今年是对中国领导人来说政治上至关重要的一年,然而中国经济的严重放缓正在考验官方经济数据的可信度。加美编译,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月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因疫情封锁导致商店和工厂关闭,物流网络混乱,数百万人被困在家数周,4月份的中国经济呈自由落体状态。这种黯淡的前景与商业调查、企业业绩和大量非官方数据来源发出的信号大致相符,这些数据此前都显示经济大幅放缓。
上周,总理李克强警告称,中国经济在某些方面面临着比2020年更严峻的考验。据官方媒体报道,在一次电话会议上,他敦促国家和地区官员采取更多措施支持企业,保护就业,确保经济在第二季度实现增长。
对许多经济学家来说,现在的问题是,随着今年时间的推移,官方数据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会有多紧密。
经济学家们说,他们从仔细研究中国统计数据中得到的一个教训是,当经济处于拐点或处于具有特殊政治意义的时刻时,要注意数据中的差异。现在似乎就是这样的情况。
今年晚些时候,中国领导人将推翻先例,拿下第三个任期,在经济健康增长的前提下,这更容易实现。他已经指示官员,确保中国的增长在2022年超过美国。
经济学家说,经济放缓的程度让中国只有几个选择:接受比政府设定的5.5%左右的增长目标低得多的增速,改变或放弃这一目标,或者捏造数据。
伦敦咨询公司TS Lombard的中国和亚洲研究主管罗里·格林说:“这将是一个真正的考验,我预期这些数据会有一些弹性”。
对中国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担忧并不新鲜,部分问题是造假。
中国最高监察机构中央纪委今年3月表示,统计造假不收手、不收敛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其称一些官员试图通过编造或夸大数据,来为其所在的地区描绘一幅更美好的增长和发展图景,从而提升自己的政治仕途。
政府的回应是,授权中国国家统计局对涉嫌做假账的省级行政部门和政府部门进行检查。近年来,数百名国家官员和企业因违反统计法律而受到处罚。上周五,国家统计局表示,其检查人员在河南、河北和贵州等省发现了2020年和2021年的数据造假行为。
本报查阅了地方政府发布的数据后发现,今年3月,中国至少10个省份的统计专家走访了当地主要企业,检查了今年前两个月的活动数据。当时,中国政府公布的全国经济增长数据,远超调查和其他初步数据的预期,令许多经济学家感到震惊。
但经济学家说,造假并不是唯一的问题。多年来,许多人一直认为官方和非官方数据来源发出的信号明显不匹配。例如,官方对房价的衡量,与大型开发商的营销材料和财报可能是不同的。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等顶级指标与银行贷款、铁路货运量和能源消耗等二线数据所呈现的经济状况,也可能不一致。另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是,如何根据汇率波动和通胀等因素对官方数据进行调整。
官方和非官方数据都显示,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在崩溃。封锁已经使中国工业中心地带的工厂陷入瘫痪,并使上海等主要城市陷入停顿。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下滑和海外对中国出口的需求下降,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目前即使没有经历彻底的收缩,也接近停滞。
中国国家统计局本月公布,4月份零售额同比下降11.1%,为2020年3月以来的最大降幅。官方数据显示,工业产值同比下降2.9%,主要是随着疫情席卷上海及其周边地区,以及东北吉林省的主要生产中心,汽车产量大幅下降。今年前4个月,包括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项目在内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从第一季度的9.3%降至6.8%。
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这些数据是可信的。伦敦咨询公司万神殿宏观的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克雷格·博瑟姆在发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说:“4月份的数据比预期更接近现实”。
中国政府和央行公布了一系列刺激措施,旨在为今年下半年的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其中包括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大笔支出,以及旨在重振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包括降低抵押贷款利率(尤其是对首次购房者)。
许多经济学家怀疑,只要中国政府坚持对疫情的清零态度,对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进行严格限制,这些措施无法推动经济大幅反弹。
荣鼎咨询驻香港的中国市场研究总监洛根·莱特表示,他认为5.5%的目标“完全不可能实现”,并怀疑政府可能很快就会放弃这个目标。
他说:“我们可能不会再听到关于这个目标的任何其他消息”。
TS Lombard的格林说,4月份经济损失的规模让政府别无选择,只能报告可信的数据,就像2020年第一季度,疫情首次暴发时所做的那样。当时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经济较上年同期萎缩6.8%,这是自1992年有记录以来,甚至可能是1976年毛泽东主席去世以来,经济增长最糟糕的一个季度。
格林说,当经济活动恢复时,官员们将有更大的空间来美化官方增长数据,或许可以通过削减前一年的经济规模来提振同比数据。
他表示:“所有国家统计机构都进行修订。然而,在中国,调整往往是为了政治利益,而非准确性”。
不过,许多分析人士和经济学家说,除了官方数据之外,还有各种不同的数据来源,这意味着要掩盖中国经济的真实状况并非易事。
从苹果和特斯拉等在华开展大规模业务的跨国公司的收入,以及台湾地区和韩国等贸易伙伴公布的出口数据中,都可以明显看出中国经济目前的放缓。经济学家还可以仔细研究商业调查、卫星图像和一系列更偏门的指标,如卡车运输量和水泥产量。
随着中国自身对与外界分享的数据更加谨慎,这些指标正变得越来越有价值。去年出台的一项数据安全法,加大了外国公司和投资者从中国境内获取信息的难度,包括合作公司的财务报表和供应细节。这部法律于9月1日生效,此前中国官员对可能敏感的数据转移到海外越来越感到担忧。法律中将几乎所有与数据相关的活动,包括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和传输,都纳入政府监管范围。
荷兰国际集团(ING)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彭蔼娆说,她认为中国经济数据的质量是比几年前高了,但如果当局公布更多能支撑大标题数字的详细数据,会有助于提振公众对这些数据的信心。
她说:“每个经济学家都希望得到关于一切的更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