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外交杂志:中俄的友谊拥有界限,并且将由中国来制定规则(收费)

经济学人分析了在俄乌开战之后,中俄关系可能产生的变化。文中指出,无论战争最终的结果如何,中国都将从俄罗斯的被孤立中获利。随着俄罗斯开始加深对中国的依赖,特别是在经济,以及军事和战略方面,中国目前持的观望态度将使它处于对俄罗斯的优势地位,同时保有国际声誉。

Photo by:  Пресс-служба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CC BY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时间并不站在参与乌克兰恐怖事件的大多数人一边。每过一个小时,乌克兰人民和政府就会遭受新的痛苦。每过一天,俄罗斯领导人普京的错判就会更清楚地暴露出来,他对一个被他低估的国家发动了一场不必要的战争。对美国及其盟友来说,在对乌克兰的抵抗表示钦佩的同时,也担心随着普京杀戮的升级,这种抵抗不会永远持续下去。

相比之下,还有一个大国,即中国,则是耐心的典范。

私下里,中国官员相信时间会带来一个对中国非常有利的战后解决方案。自2月24日入侵以来,中国拒绝了外国政府的一再请求,即更积极地劝说俄罗斯,它“坚如磐石”的朋友,迅速结束这场混乱。除了呼吁冲突各方保持克制之外,中国并没有更进一步的行动。西方开始表现出不耐烦,从西班牙到新加坡的外交部长都呼吁中国对俄罗斯施加其“巨大的影响力”。

中国喜欢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热爱和平、反对外国入侵的巨人形象。在北京和联合国,中国的特使们在入侵发生时明显感到不安,因为他们将美国的战争警告视为谎言。他们对俄罗斯随后在战场上的无能感到震惊,并向外国对话者询问有关战斗的问题。与此同时,中国保持着亲俄的伪中立立场,一边口里念着需要和平,一边附和着普京的论点,称他正在保卫俄罗斯,对抗美国以及不断扩大的北约联盟。

现在,西方政府担心中国可能已经决定,如一位外交官所说的“隔岸观火”。根据他们的分析,中国预计俄罗斯的蛮力将在几周内占上风。他们担心,中国领导人的计划是,只有在普京避免了屈辱,也许是拿下了正在遭受炮击的乌克兰首都基辅后,才会更加坚定地推动停火。然后,中国可能会提出重建乌克兰破败的城市,希望中国的经济实力能让其他国家忘记中国对俄罗斯罪行的数周漠视。

中国有充分的理由希望得到一个能让普京满意的结果。俄罗斯领导人的受辱,或者更糟糕的,被推翻,将使中国国家主席个人面临风险。在入侵前不到一个月,他与普京签署了一份联合声明,宣布“两国之间的友谊没有上限”。声明还表示反对北约继续扩张,反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结盟。它将自己的政治制度描述为“真正的民主”,并将促进西方版本的民主描述为对全球和平的“严重威胁”。这对中国领导人来说是高风险的一年,他希望在2022年底获得第三个共产党主席任期,这违反了最近的退休规范。他不能让人看到他支持了一个失败者。

但无论战争如何发展,中国都会把与克里姆林宫的关系当作提升中国实力的手段,而不是俄罗斯的。据报道,美国已经与盟国政府分享了情报,显示俄罗斯向中国索取无人机、地对空导弹和其他军事援助。中国外交部称这些报道是“虚假信息”。

中国领导人无意为普京的战争分担责任,尽管他可能是“最好的朋友”。也没有迹象表明中国大陆急于利用西方被分散的注意力,攻击台湾,中国大陆声称这个拥有2400万人口的民主岛屿是自己的。与乐于对全球秩序进行公然挑战的普京不同,中国领导人似乎更加谨慎。

中国保持谨慎的原因之一是经济问题。中国国有企业的上层们正在不安地观察这场战争。许多企业不仅在俄罗斯有大量业务,而且在乌克兰也有。国有企业中粮集团在敖德萨拥有港口码头,这个位于黑海沿岸的乌克兰城市对俄罗斯的攻击保持高度警惕。2020年,乌克兰东北部城市哈尔科夫同意从中国的国有铁路集团中国中车为自己的地铁系统购买40辆列车。随着哈尔科夫的地铁站现在挤满了躲避俄罗斯袭击的家庭,这项合同正处于危险之中。

俄罗斯喜欢吹嘘自己与中国的商业联系。2月4日,普京在访问北京时公布了一项价值1180亿美元的多年期石油和天然气交易,称其为“向东方倾斜”的一部分。中国谴责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但它与俄罗斯的经济关系将变得越来越受限。

石油和天然气在中俄贸易关系中占主导地位。俄罗斯是中国的第三大天然气供应商,中国在2020年购买了俄罗斯出口原油的近三分之一。但两国之间最近的能源交易很难快速解决俄罗斯的经济困境。2021年,中国通过西伯利亚之力(连接两国的唯一管道)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只有100亿立方米,这远远低于欧洲进口的1750亿立方米。

研究公司佳富凯咨询的分析师指出,即使中国对欧洲取消的化石燃料出口有兴趣,但相关油田没有管道与中国相连,因此很难取代在其他地方损失的销售。

对于大多数其他的俄罗斯产品,中国的需求是微不足道的(见图1)。欧洲和美国去年向中国出售了约4900亿美元的商品,是俄罗斯对中国销售额的六倍。武器是唯一对中国有强大吸引力的俄罗斯制造产品。1991年苏联解体后,资金紧张的俄罗斯发现了与中国保持密切联系的好处。它开始向这位前冷战对手出售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剩余武器装备,包括战斗机、潜艇、直升机、驱逐舰和导弹。

数据来源: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经济学人整理。

2006年后,这些销售下降了,部分原因是俄罗斯反对中国的山寨行为,还有部分原因是中国想要更先进的装备,而克里姆林宫不愿出售。但当西方为惩罚俄罗斯在2014年夺取克里米亚而对俄实施制裁时,俄罗斯放下了心中的疑虑。它同意向中国出售质量更高的设备,包括导弹系统和战斗机,条件是中国必须大量购买,以便俄罗斯在这些东西被不可避免地复制之前获得体面的利润。在核领域,两国已经合作建立了一个预警系统。

中国现在可能将要求俄罗斯更迅速地转让先进设备,特别是潜艇和防空技术。它可能会利用俄罗斯的经济困境,向克里姆林宫施压,要求其不向印度和越南转让此类武器装备。这两个国家都是中国的对手,但迄今为止,这并没有阻止俄罗斯向它们出售武器。

准备侵袭

西方的制裁使俄罗斯难以购买技术。但中国是否能弥补这一不足是值得怀疑的。以航空业为例。俄罗斯急需装备来维持运转。2021年,仅美国就向俄罗斯出售了价值超过8.8亿美元的飞机、发动机和零部件。3月10日,一位俄罗斯航空官员告诉当地媒体,中国公司现在拒绝向俄罗斯出售飞机零部件,莫斯科方面希望中国介入的愿望破灭。这名航空官员随后因披露此事而被解雇。

中国企业决定避开俄罗斯,表明他们担心如果他们与被西方制裁的俄罗斯公司或个人做生意,美国可能会对他们进行惩罚。航空咨询公司蒂尔的理查德·阿布拉菲亚说,中国的航空业几乎完全依赖美国的技术来生产零部件。中国的其他潜在的技术供应商也可能对美国可能的反应感到焦虑。

在壳牌和英国石油这两家西方石油巨头因入侵而决定撤出后,俄罗斯可能希望中国更多地参与石油行业。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本·卡希尔说,中国公司将带来强大的资金支持,但它们无法与西方公司的技术专长相媲美。卡希尔说,对中国公司的依赖将使中国“对俄罗斯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可能会强行讨价还价。”

中国的国家媒体将西方跨国公司离开俄罗斯吹捧为中国公司的商业机会。对某些公司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机会。中国手机制造商小米已经在俄罗斯的智能手机市场上占有近40%的市场份额,随着苹果公司停止在俄罗斯的业务,它可能会从中受益。但小米在当地的销售仅占其全球销售额的3%。俄罗斯经济的低迷状态可能会阻碍其进行新的投资。

俄罗斯手机店中的小米手机。Photo by:  PoetVeches, 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据说,随着俄罗斯资产价格的下跌,中国的国有集团正在寻找收购的机会。中国的银行可以利用中国本土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为与俄罗斯的人民币交易提供融资服务。但中国企业注意到,如果它们大举进入俄罗斯,会对它们在其他更重要的市场的声誉造成风险。而中国的贷款机构也面临着被制裁的风险。

即便如此,中国共产党确实从这场战争中看到了国内的政治利益:战争帮助助长了党喜欢的那种民族主义情绪。中国官员一直在用反美言论煽动这种情绪,并支持普京的说法,称乌克兰为西方的纳粹傀儡。官方媒体和民族主义网站将俄罗斯描述为与中国一样,长期以来一直忍受的西方欺凌的受害者。国家电视台和中国外交部重复并放大了俄罗斯散布的虚假信息,典型例子是乌克兰的实验室是由五角大楼控制的罪恶的生物武器研究中心。在网上,对乌克兰表示同情的言论经常被审查员删除。其中包括在北京残奥会上对乌克兰运动员的友好采访,这个采访在吸引了大量点击后消失了。

当被要求描述中国的战略目标时,十几个驻北京大使馆的外交官们的意见几乎是一致的。他们说,中国希望一个围绕着自己的势力范围建立的世界秩序,由中国控制亚洲,而俄罗斯对欧洲的安全安排拥有否决权,美国被推回自己的海岸。

中国的想法可能是:如果这样的秩序能够因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而存在,那就让它去做吧。但中国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崛起,以及它是否会受到美国的阻挠。在中国看来,主要的全球竞争是在它和一个衰落的美国之间进行的,这个美国过于种族主义和恶毒,不允许一个亚洲巨人拥有同等地位。

对于外国因为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而对中国产生恐惧的问题,北京的官员们兼用了虚张声势和奉承的态度。美国是虚张声势的对象,学者和政府顾问宣称,这场战争暴露了拜登总统的弱点和他对普京核武库的恐惧。他们预测,制裁将无法阻挡俄罗斯的意愿,这是中国非常感兴趣的一点,因为中国知道,一旦它入侵台湾,它将面临类似的惩罚。

相比之下,拥有中国希望获得的市场和技术的欧洲政府,特别是德国和法国,正成为奉承攻势的目标。欧洲人被告知,是美国想从战争中获利,而欧洲则要付出石油和天然气价格飙升以及乌克兰难民涌入的代价。现在是欧洲人从美国寻求更多自主权并加深与中国关系的时候了,这是中国官员和学者发出的信息。

实际上,中国比任何国家都更能从俄罗斯的孤立中获益。中国领导人和普京作为民族主义强人可能有着共同的纽带,他们都感到受到美国的攻势。两人都对民主反对派运动的威胁耿耿于怀,都将从香港到莫斯科的抗议活动称为美国控制的颜色革命。但是,俄罗斯领导人不久之前才对日益依赖中国这个邻国保持警惕,因为中国的经济和人口比俄罗斯大了十倍(见以下图表)。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经济学人整理。

在过去20年里,最近被俄罗斯当局关闭的独立电台莫斯科回声的创始人阿列克谢·韦内迪克托夫一直在进行一项非正式但内容丰富的调查。每次他见到普京或他的一名安全顾问,他都会说出三个威胁:中国、伊斯兰恐怖主义和北约,并要求他们对这些威胁进行排序。在普京2000年至2008年的前两届总统任期内,伊斯兰恐怖主义排在首位,其次是中国,然后是北约。2008年后,顺序发生了变化。中国被认为是最大的威胁,其次是北约,然后是伊斯兰恐怖主义。在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并转向中国之后,顺序再次发生变化:先是北约,然后是伊斯兰恐怖主义,最后是中国。

对普京来说,入侵乌克兰不仅仅是为了夺回俄罗斯的历史领土。它也是一场对西方的战争,而中国是俄罗斯暂时能想到的最强大的伙伴。

如果普京愿意加强中国作为对抗美国的先锋,中国专家看到了这方面机会。人民大学的王义桅说:“以前,俄罗斯人只是在中亚的前苏联共和国等地谈合作”。俄罗斯仍然主导着这个地区,包括通过一个由莫斯科控制的贸易区:欧亚经济联盟。但是,王义桅说,也许俄罗斯“现在不得不考虑向东看,而不是过度担心中国的影响”。

冷酷的计算

一位在北京的外交官建议,俄罗斯可能还得在北极地区给中国留出更多的余地。中国认为这个地区是一个新的战略前沿。它希望获得那里的自然资源,包括渔场。它想在当地铺设数字电缆,以连接亚洲和欧洲。随着气候变化打开新的航道,中国企业可能有机会在俄罗斯北部沿海地区建设港口。这位外交官预测说:“一个被削弱的俄罗斯将更具有可塑性。”

中国将与俄罗斯保持密切的军事关系。在后苏联时代,这一直是两国关系的核心,两国经常一起举行军演。令一些北约国家惊惶的是,两国的海军在地中海和波罗的海举行演习。去年,在中国西北部,俄罗斯和中国举行了一场约有一万名士兵参与的军事演习,这是两国第一次使用联合指挥和控制中心,也是俄罗斯军人第一次使用中国武器。

但随着权力平衡进一步向中国倾斜,许多分析家预计,军事交流将越来越适应中国的需要。美国及其盟国担心,俄罗斯可能会帮助中国实现核武库的现代化和扩充。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驻北京办事处的赵通说:“核武器是中国认为俄罗斯仍然拥有优势能力的领域之一,并且也拥有更丰富的作战和训练经验。”

尽管如此,双方还远远没有建立起美国及其盟友几十年来建立的那种互操作性。他们的武器系统并不普遍兼容。语言差异也是一个障碍:双方都很少有人既会说中文又会说俄语。他们没有相互的防御条约。俄罗斯支持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但如果中国发动攻击,俄罗斯可能会采取另一种态度。两国都不想卷入对方的冲突中。它们也没有为联合反恐、人道主义或疏散任务做好行动准备。

中国领导人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这种演习的好处是否值得付出政治代价,不仅在西方,而且在发展中国家,其中许多国家与中国一起演习,但也谴责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中国可能更愿意推迟或缩小与俄罗斯的演习,而不是完全暂停。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关注可能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停顿期。根据最近几年的时间表,下一次大型联合演习应该在今年夏天或秋天举行。现在还不清楚它是否会发生。

Photo by: 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оборон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CC BY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当火箭弹落在乌克兰城市时,中国的外交官们忙于解释中国对普京的战争持观望态度的棘手立场。3月16日,中国驻美国大使秦刚在华盛顿邮报上写道:“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冲突对中国没有好处。如果中国知道即将发生的危机,我们会尽力阻止它。”

外交官们请注意了,没有迹象表明秦刚的话与中国的行动是一致的,包括向普京施压以停止杀戮。俄罗斯的野蛮行为可能会让中国感到尴尬,但如果普京入侵行为以一个羞辱性的结局收尾,这维护了美国和西方的利益,自然是中国更不想看到的。

同时,中国已经开始游说,反对旨在让普京为其罪行付出代价的制裁,特别是如果这些制裁可能会使中国企业受到牵连。秦刚认为,“战争和制裁都不能带来和平”。当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在试图尽快结束乌克兰的痛苦时,中国却在等待时机,并开始提前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