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在尼克松访华50周年将至之际,采访了一些仍记得当年情景的人士。一些人认为这次访问是美国经过了精心计算,为了对抗苏联以及结束越战而进行的利己性访问。随着情况转变,两国的关系难以避免地改变了。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次访问也为中国打开国门提供了一个机会。
半个世纪前,尼克松进行了一场创造历史的赌博。在一个寒冷、朦胧的二月早晨,他降落在北京,一个美国没有正式承认的共产主义政权的首都,去见中国日渐衰弱的主席毛泽东。
尼克松宣称的动机具有宏大的愿景。1972年,拥有人类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在愤怒的孤立中煎熬,它的边境几乎对世界关闭。中国人民极度贫困,文化大革命已经进行了六年。文革十年来,意识形态的清洗和暴力有时更像是场内战。
尼克松是一个冷战鹰派,他多年来一直在污蔑政治对手对共产主义的态度软弱,但他也开始相信,一个稳定的全球秩序必须包括中国。尼克松在1967年写道:我们不能把中国永远留在国际大家庭之外,在那里它培育着它的幻想,珍视着它的仇恨,并威胁着它的邻国。
他的访问轰动了全球,并进行了电视直播。多年后,甚至为一部歌剧提供了灵感(注:指1987年的歌剧《尼克松在中国》)。
然而,除了结束中国孤立的高尚言论外,尼克松和他的外交政策顾问亨利·基辛格飞往中国也有着秘密的、利己的原因。
本文为节选,全文为会员专享,请查看这里:经济学人:尼克松访华50年之际,中美关系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