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中国去年原油进口20年来首次下降,碳减排举措正影响全球大宗商品市场

据日经亚洲报道,2021年,中国原油进口20年来首次下降,这一迹象表明,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根本性转变,这将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产生影响。

Photo by Andreas Felske on Unsplash

海关数据显示,中国2021年进口原油5.13亿吨,同比下降5.4%。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国内油田枯竭和汽车广泛使用,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自那以来,中国的石油购买量稳步上升。

2021年,为遏制新冠的传播而实施的封锁限制减少了对燃料的需求,而汽车销售低迷可能也是造成下降的原因之一。

但一些观察人士认为,更广泛的结构性因素也在起作用。乐天证券大宗商品分析师吉田表示:“2020年是中国开始认真迈向脱碳的一年,当我们以后回顾这一年时,我们可能会发现,那就是中国石油进口达到顶峰的时候。”

电动汽车是摆脱碳排放的关键部分,更多的电动汽车使用将减少原油消耗。中国去年的电动汽车销量翻了一倍多,达到创纪录的291万辆,并且,对传统汽油燃料汽车的需求大幅下滑。

中国政府计划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将对钢铁和铝等碳密集型行业产生比原油更大的影响。在2020年创纪录的铁矿石进口量之后,去年的铁矿石进口量有所下降,用于铝生产的主要矿石铝土矿进口量下降3.8%。

政府一直在加大力度遏制钢铁生产过剩。去年,中国政府首次直接下令削减粗钢产量,同时鼓励半成品进口,限制钢铁产品出口。

丸红研究所的研究员表示:“限制生产是长期措施,旨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25年达到峰值,不过重点是在未来,铝的生产是否会受到影响。”

尽管中国没有直接限制铝产量,但它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可以在实际意义上迫使这类高耗能行业减产,包括取消电价上限。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铝生产国,也是最大的铝消费国。中国利用进口来弥补国内产量的削减,去年铝进口达到321万吨,超过了前一年270万吨的纪录。

这种变化的趋势正在对初级产品和加工产品的国际市场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

中国约占全球铁矿石进口的70%,同时也是铝土矿的主要买家。中国对这些大宗商品购买量的下降会抑制总体需求,给价格带来下行压力。对钢铁等加工产品而言,生产和出口限制导致其他市场的供需平衡收紧,这可能导致价格飙升。

在政府收紧配额后,中国的汽油、柴油和航空燃料出口总额在2021年下降了11.9%,至4031万吨。这减少了供应,推高了日本等其他亚洲市场的汽油价格。日本的独立加油站依赖着从中国等地进口的廉价汽油。

尽管去年的转变可能被新冠疫情造成的异常情况放大,但全球对碳排放的转移意味着,“世界工厂”的总体减碳趋势可能会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