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书评:汉字是如何走向现代化的?这又意味着什么?

学者马毅仁(Ian Buruma,英文名叫伊恩.布鲁玛)在纽约客杂志上发表书评,评论了耶鲁的中文学者石静远的新书《文字王国》。他认为,尽管这本书通过对许多个人故事的描写,详细介绍了从清朝末期一直到今天的文字技术发展史,但她似乎忽略了一些历史上以及政治上的影响,使本书显得不够完整。

Photo by Isaac Chou on Unsplash 

已故伟大的汉学家李克曼(Simon Leys)曾经指出过一个奇特的悖论。中国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文明,但留下来的历史材料却很少,远远少于欧洲或印度。多个世纪以来,一波又一波革命的反传统者试图粉碎一切古老的东西;因此1960年代的红卫兵只是遵循了一个古老的传统。

反正,中国人也很少为了永恒保存而建造什么,因此没有像欧洲的大教堂那样的东西。而从过去幸存下来的东西往往被忽视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中国文明长盛不衰?李克曼认为是书面语,一种采用字符的丰富语言,部分是表意的,在两千年来几乎没有变化。正如耶鲁大学的中文学者石静远(Jing Tsu)在她的新书《文字王国:使中国走向现代的语言革命》(Kingdom of Characters: The Language Revolution That Made China Modern)中所说,中国长期以来将文字等同于“权威,是对过去的敬畏的象征,是合法性的护身符”。这就是为什么掌握古典汉语曾经如此重要。在中国古代,要想成为一名官员,必须精确撰写关于儒家哲学的学术论文,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能够完成的人很少。即使是煽动他的追随者摧毁一切传统遗迹的毛主席,也自豪地展示了他作为一个书法家的能力,将自己确立为中国文明的传承者。

李克曼对中国文字的延续性的说法是正确的。但是,狂热者为了给新的文明让路,一心想要抹去中国文明的旧化身,也常常把书面文字当作目标。毛主席赞扬的榜样之一是秦始皇(公元前259-210年),是一个暴君,他曾下令修建长城,也许是历史上第一个著名的焚书者。他想销毁所有的儒家经典,据说还活埋了儒家学者。毛泽东对这位为人唾弃的前任的唯一批评是,他不够激进。

正是在秦始皇时期,中国的文字被标准化了。

本文为节选,全文为会员专享,请查看这里:书评:汉字是如何走向现代化的?这又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