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ffrey Kucik在《外交政策》杂志发表文章,虽然拜登延续了对中国的强硬路线,采取一系列措施,试图减少美国对中国产品和供应链的依赖,然而,拜登的政策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受到了巨大的阻碍,在国内,支持中美贸易和投资的人并不希望和中国脱钩,在国际上,很多国家已经被拉入到“一带一路”的版图中,因此,虽然美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真要实现与中国脱钩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尽管存在分歧,美国总统拜登还是延续了其前任对中国的强硬路线。
拜登和前总统特朗普一样,认为美国必须与中国 “脱钩”,减少美国对中国产品和供应链的依赖。这其中既有经济原因也有国家安全原因。有这种信念的不止拜登一人,令那些支持中美贸易和投资的人失望的是,拉开两个经济体距离的举措正在获得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支持。
然而,尽管有两党共同的支持,经济脱钩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果拜登政府想要成功,美国不仅要对自身全球化经济的大部分进行重组,还要确保其他国家的参与,而这些国家早已是中国的贸易伙伴和投资者。这两个目标实现起来要比华盛顿许多人预期的更难。
到目前为止,尽管言辞比较温和,拜登依然走在特朗普政府努力脱钩的道路上。去年6月,白宫提出了一个全面的计划来促进国内生产,减少美国对脆弱的全球供应链的依赖,特别是那些源自中国的供应链。
这项计划主要集中在半导体等关键行业,近几十年来,美国在这些行业的市场份额急剧下降,而稀土矿产品的需求有80%左右依赖中国。与此同时,拜登保留了特朗普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征收的关税,并采取措施禁止美国公司对59家与中国军队有关系或生产监控设备的中国公司进行投资。有些公司已经在特朗普的黑名单上,包括电信巨头华为。
拜登和国会民主党人也在推动大量投资,以减少美国对来自中国的重要进口产品的依赖。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查克·舒默的《创新与竞争法》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这是一项2500亿美元的大型计划,用于资助科学研究和扩大尖端技术制造业。舒默的法案已经在参议院获得通过(得到了19名共和党人的支持),两党一致认为在美国的“铁锈地带”(对美国自1980年代起工业衰退的一片地区的非正式称呼,主要由五大湖区城市群组成)建立新的技术中心是必要且紧迫的。

同时,对经济脱钩持反对态度的批评者,特别是美国商会,警告说这将扰乱现有的供应链,加剧生产延迟,并迫使公司和消费者支付更多费用,主要是因为生产搬迁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因此,拜登正面临着美国公司要求结束特朗普时代关税的紧急呼吁。此外,如果舒默的法案成为法律,中国也将削减从美国的进口,这可能会伤害到美国农民和能源生产商。
脱钩的努力已经影响到了美国的消费者。由于特朗普采取了单边行动,他的脱钩战略的后果只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影响。事实上,通过提高从中国进口的关税,特朗普增加了美国消费者购买中国制造商品的成本,仅在2018年就增加了多达800亿美元。此外,美国因此获得的就业岗位数量却与特朗普的承诺大相径庭,反而还损失了25万至30万个就业机会。与中国的贸易逆差确实下降了,但幅度不大,从2016年的3468亿美元降至2019年的3443亿美元,这是疫情爆发前的情况,数据还没有因为病毒造成扭曲。
要使脱钩战略取得成功,拜登需要放弃他的单边政策,并动员与中国有大量贸易和投资关系的国家采取集体行动。
拜登政府已经朝着这个方向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在去年6月的七国集团峰会上就“重建更美好的世界”(B3W)伙伴关系达成协议,“重建美好世界”被视是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种对抗。B3W旨在加强七国集团国家之间的合作,同时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基础设施、金融协调和经济发展方面进行大量投资。被中国拉拢的国家越少,美国就越容易重新调整其经济关系,但这将需要比白宫迄今公布的更有战略性和实质性的努力。